分享

歷史文化古跡——江蘇南京城墙武廟閘【圖文】

 還舊樓主. 2017-01-15
 
    南京武庙闸位于玄武湖解放门附近,始建于明朝,目前仍承担着对秦淮河等城市水道水位的控制和冲洗工作。武庙闸是南京使用时间最长的水闸,这里是玄武湖主要出水口,明太祖朱元璋建造南京城时一并设计,建造了这座水闸,已有600多年历史。
 
南京城墙武庙闸(明.国三)

    该闸的工程设计在当时的世界处于一流水平,通过在解放门东附近墙基里预埋的涵管,引玄武湖水入城,还可调节珍珠河水位。当时叫通心水坝,清同治时期因附近有座武庙而得名“武庙闸”。
    武庙闸展示馆坐落在玄武湖菱洲上的一座古色古香的园林小院中,与武庙闸仅一墙之隔。里面陈列着武庙闸的简介及旧照,墙上一幅幅展板还记录着关于这座古闸的传说,而展示橱窗里摆放着被水闸拦截下的铜钱和瓷器残骸。在展馆的正中央,摆放着一截铸铜管,这是“镇馆之宝”。当年的武庙闸隧道基本都是由这些铸铜管构成,总长达140米。直到1971年,为了疏通武庙闸涵道,才将这些明代铸铜管道拆除,更换为水泥涵管。
    玄武湖湖水通过泵机,源源不断流入水关。整个水关由两个半圆形闸道组成,湖水通过第一个闸道,经过过滤网,垃圾和水草被拦截下来。随后,湖水湍流直下,进入下一个闸道,穿过涵洞,向城墙下方流去。闸道上的砖块已长满青苔,看起来很有年代感。目前,它是玄武湖主要出水口,承担防旱排涝的作用。此外,它还是连接玄武湖、内秦淮河的重要引水体系。
    武庙闸的水道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国东吴时期,吴后主孙皓引玄武湖水进宫,所以当时就有了这条水道。后来明初,朱元璋利用秦淮河和玄武湖等水系作为护城河,也为了控制城内河道的水位,避免水患,在秦淮河、玄武湖及其他河流入水口处,设置了水关、涵闸、涵洞20多处,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武庙闸以及东水关、西水关。
整个水关由两个半圆形闸道组成,湖水通过第一个闸道,经过过滤网,垃圾和水草被拦截下来。随后,湖水湍流直下,进入下一个闸道,穿过涵洞,向城墙下方流去,闸道上的砖块已长满青苔。
    武庙闸内部是总长140米的隧道,全由直径0.92米的铸铜管(103米)和铸铁管(37米)组成。直到1971年,为了疏通武庙闸涵道,才将100多节明代金属管道拆除,更换为水泥涵管。增加了一个直接进水口,废弃了原有闸门。武庙闸原有两个入水口,为了减缓水流冲击,两边砖墙乃至整个水道都呈“之”字形弯曲,减低流速。尤其是隧道内都装有镞刀,刀随水流而转,用以切碎随湖水而来的水草,防止闸口被堵,又可防敌潜水入城。
    相传,明建文四年六月,燕王朱棣率“靖难之师”攻破南京,建文帝朱允炆便是从这个隧道逃出南京,从此下落不明,成为了明史上的一大疑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