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版·小榄揽胜】继起追前贤 (下)——历史上的小榄书家

 伯乐书香小屋 2017-01-15




继起追前贤 (下)

——历史上的小榄书家


■本报记者 孙 超


李贵阳书迹


  李贵阳(1837—1924),字誉文,号宾嵎,小榄人。清副贡生,叙选儒学,敕授儒林郎,候选直隶州州同。

  工诗书,所书擘窠大字雄厚朴茂,尤善草书,广涉名帖,参唐人写经,别辟蹊径。时于小榄享有盛名,祠宇匾额多出其手,且桃李满门。此行草书(如图)气韵朴拙,结字少与时人同。签孤款,未署书写年份。


李洵安书迹


  李洵安(1846—1912),字世孚,号精恕,小榄人。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癸酉科举人,授户部江西司主事。中年后归隐,得广州花地杏林庄,广植草木,架水阁数楹,闭户养静。

  著有《杏庄胜录》四卷。工书画,画擅山水竹石,取法董其昌及王时敏。书以行楷见称,行楷对联(如图)用笔含蓄朴茂,字体骨架扎实,功力深厚。


李麟昌书迹


  李麟昌(1849—1924),字载庆,号功谱,小榄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科进士,授福建闽清县知县。未几,辛亥革命爆发,馆甘翰园“非园”,与杨守敬、康有为善。性耿直,不肯阿附权贵,民国四年南归,受聘纂修《香山续志》。

  著有《扪虱谈》一卷。所传书作(如图)为其73岁时作,笔力未减,用笔劲健,结字带米韵,唐宋之风兼有。


康锡熙书迹


  康锡熙(生卒年不详),字午谷,小榄人。清同治年间秀才,晚年居员峰。

  传世书作隶书对联(如图)书体工整妥稳,用笔遒畅。


何作干书迹


  何作干(生卒年不详),字搜岩,号葵水村人,小榄人。清光绪年间贡生。历石城、翁源等县教谕。

  善书画。山水、花鸟、竹石拟华喦、李鱓,得神似;人物仕女则宗赵伯驹、仇英。寓广州时,黄少梅得其指授。所传行书条幅(如图)笔势映带,字体秀隽,乃温润朗秀之韵。


钟荣光书迹


  钟荣光(1866—1942),字惺可,小榄人。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己丑科副贡,二十年(1894年)甲午科举人。受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影响,1895年参加广州起义,继而加入兴中会。中华民国成立后,任广东省教育司司长。1926年出任岭南大学校长,画家高剑父、音乐家冼星海、烈士李少白、文献专家冼玉清、日本诗人草野心平等,都是钟氏桃李。新中国成立后,岭南大学并入中山大学,今日之中大招待所——黑石屋,便是钟氏故居。

  钟荣光善书,惜所传甚少。此件楷书(如图),字体中紧外舒,质实力健,从中可见内涵深蕴。


李翰芬书迹


  李翰芬(生卒年不详),字显宗,号守一,自号梅花居士,小榄人。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乙未科进士,授翰林编修。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癸卯科充湖北乡试正考官,历充国史馆协修、编书处纂修、详校等。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赴日本考察学务,赏赐花翎二品衔,晋广西提学使。民国二年任广东省教育司司长,兼实业司司长,后居上海卒。

  著有《梅园丛稿》,辑《陔兰乞言集》。善书,行楷条幅(如图)用笔沉着,通篇结字方整为主,稍带圆转。


何功敏书迹


  何功敏(生卒年不详),字恕涵,小榄人。清末秀才。

  行楷对联(如图),结字工整,清秀自然。


甘启元书迹


  甘启元(生卒年不详),字璧生,小榄人。清廪贡生,宣统元年(1909年)补广西凌云县县丞。后旅居上海非园。

  工诗善书,著有《甓斋诗存》一卷。楷书条幅(如图),笔画利索,虽字数不多,犹可见风貌。


张桐书迹


  张桐(生卒年不详),号怡琴、又号倚琴,小榄人。晚年寓居广州。

  善书画,据《榄溪画人小传》记载,其“善画山水、兰竹,俱淡墨为之,有简古朴野之致”。所传书作条幅(如图),行草参用,灵动逸雅。


李家铭书迹


  李家铭(1892—1951),字学新,号鼎彝,或为鼎颐,又号虚白,小榄人。清廪生。

  书法与诗文皆工。著有《虚白诗稿》一卷。书法宗二王,擅擘窠大字。行书对联(如图),行笔遒畅,字势俊秀隽雅。


李洸书迹


  李洸(1902—1944),字履庵,号吹万,小榄人。中山大学法科毕业,曾任中山第三区中学校长。

  以诗著称,与余心一、曾希颖、佟绍弼、熊润桐称“颙园诗五子”。组“甲申学会”“荆园诗社”。著有《吹万楼诗集》《榄溪画人传》《明遗民伍瑞隆评传》。工书法,行书对联(如图),行笔简朴沉稳。


王侠君书迹


  王侠君(1916—1999),号梦残,祖籍惠州,寄籍小榄。广东国民大学文科毕业。1989年中山市书协成立时任副主席。

  著有《梦残文集》《书萃》等,曾举办个人书展11次。书法主宗黄庭坚,个性鲜明,常将笔画纵笔逸出取势,书体凝重舒展。


  粗粗梳理小榄过往历史上的名家,我们试图找寻其中的共同点,以及他们对于当今小榄现象的形成以及未来会有什么样的潜在影响,我们发现:

  1.书家都有深厚的文化基础,诗书并盛。绝大部分古代小榄书家均有诗书集流传。明清两代,小榄著述有各类诗书集的有213人(明24人,清189人)342集,共829卷。这一传统延传至今,在当下的书法展览中,小榄印社有的展览便要求写自作诗词或社友所作诗词。

  2.书家多有科举背景,积极仕途。香山县宋朝有进士2人;明朝有进士13人,举人101人;清朝有进士38人,举人409人。其中,中进士的小榄籍书家有明代的李孙宸、何吾驺,清代的何璟、何瑞丹、李麟昌、李翰芬,何长清中武进士。至于小榄古代书家中举人、秀才者,更是不胜枚举。

  3.书家重家学,多以家族相传。历史上小榄有何、李、麦三大姓氏,小榄的古代书家也多集中在这三大姓中。其中,何栻为何吾驺之孙,何璟、何瑞丹为何文明之孙,其他也有较多为同宗的书家。

  书史浩瀚,能留名留迹者,或书因人传,或人因书传,但无论如何,我们如今还可以一睹前贤遗迹,实为幸事。能够留下只字片纸的,自然都是历史的佼佼者,但那些被湮没的大多数,是支撑这些精英的基础。我们单独列出这些小榄书家的代表,想通过他们一窥小榄古代书法繁盛之一斑。待我们了解以后却发现,小榄古代书法这“一斑”却并不一般……




微商城


..........................................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