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失落的阿富汗:一个历史上注定悲剧的国家

 茂林之家 2017-01-16

文 | 安娜(历史研习社社员)

从《追风筝的人》和《群山回唱》说起

这两本小说都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塞尼(Khaled Hosseini)所写,对阿富汗的风土人情、社会各阶层人士都有着细致入微的描写。笔者作为一个单纯的读者在看完《群山回唱》和《追风筝的人》后内心百感交集,久久不能释怀,于是忍不住再度拿起,这次带着点历史的眼光。这两本书可以说是出色的阿富汗社会史料,涉及阿富汗的民族、高文盲率、地缘政治、畸形经济、宗教、恐怖主义等多方面问题,下面就让我们从阿富汗的历史入手,来看看阿富汗是怎样变成这个“每平方英里有一千个悲剧的地方”(《群山回唱》)。

11919——1929改革,绝非昙花一现

1919年,阿富汗从英国手中独立后,阿曼努拉(1919—1929在位)发起了长达十年的全方位改革。这个雄心勃勃的领导人以土耳其的凯末尔为榜样,希望将阿富汗改造为一个现代化的国家。

失落的阿富汗:一个历史上注定悲剧的国家

▲国王阿曼努拉(1919—1929在位)

阿曼努拉于1923年4月9日对外宣布了阿富汗第一部宪法,这部宪法基本上不受宗教制约,规定非穆斯林也拥有同等权利,并确认阿曼努拉是拥有绝对权力的君王,国家的政权建设将以君主为中心。在经济上,政府回避了地区的地方首领的传统角色,颁布了一个官僚税收机制,并进行财产普查,为了节省资金,阿曼努拉废除陈旧的闲职,取消对皇室和部落首领的亲戚的津贴。

普遍教育,抑或强迫教育,被确立为一个原则:所有国民,不论男女都要接受教育。新的初等和高等学校被建立起来,包括外语学校,其目标是为阿富汗培养一批新的精英阶层,第一所女校出现,男女同校的学校亦建立起来。在其它社会领域他也大力向西方学习。相对于传统的穆斯林太阴历法,西方的太阳历被推行,货币单位被统一命名为阿富汗尼,他还发起了庞大的建筑工程,来自欧洲的建筑师为他建造了皇宫、国会大厦、凯旋拱门、电影院、电车线、咖啡馆和私人别墅。

这些改革在占人口一小部分的知识分子和城市居民中赢得了支持,但毫不出人意料地遭到了守旧分子和大部分农村人口的反对,阿曼努拉的很多改革措施触犯到了传统社会和宗教的敏感部位,并直接威胁到阿富汗大部分地区的部落领导人的权力。他在尝试建立一个现代化的国家体系的时候并没有妥善的安置他们,而且他也没有成功地建立一支忠诚而强大的军队。

他的态度过于急躁,想法也未免太过单纯。1927年,阿曼努拉与王后索罗亚出访欧洲,王后穿着西方服饰,摘去面纱并裸露胳膊,这在阿富汗掀起轩然大波。阿曼努拉回国后不顾支持者的警告,毅然发起新一轮改革,宣布他很快就要颁布一部新的更加自由的宪法,并在政府雇员中实施一夫一妻制,扩大女性的教育权利,喀布尔的男女都要穿着西方服饰,废除童婚习俗,禁止妇女戴面纱和深闺制度等等,这招致了对他的疯狂批判,阿曼努拉以严厉镇压作为回应,导致了不可避免的暴力冲突,并愈演愈烈。1929年1月,阿曼努拉不得不下台。

失落的阿富汗:一个历史上注定悲剧的国家

▲流亡海外的阿曼努拉,再也没有回到他的达鲁拉曼王宫

尽管阿曼努拉的改革以失败告终,但这并不代表着阿富汗停止了发展的步伐,经过这场改革风波的阿富汗已经跌跌撞撞地被推上了现代化的轨道。在之后将近五十年的时间里,阿富汗从未停止对于建设一个与世界接轨的现代化国家的追求。阿曼努拉失败的改革实际上是一个开始而远非终结。这位年轻的君主(他在成为国王时不过27岁)以为自己能成为一个丰年的收获者,但他只是埋了一颗种子而已。

2  1931——1978,缓慢而坚定的发展

阿曼努拉黯然退位后,阿富汗经历了一段动荡时期,到1931年,纳迪尔·沙凭借其军事才能、行政能力和决断力将阿富汗重新安定下来。同年,纳迪尔·沙依据1923年阿曼努拉的文件颁布了一部新宪法,这部宪法进一步发展了议会的结构和职能,促进了司法制度的世俗化发展。虽然学校被置于一个教士委员会的审查之下,但是原来的学校重新开学,更多的学校也被建立起来。他大力改善国家经济和稳定金融,促进项目投资,1931年,第一家公私合营的银行建立,私人企业生机勃勃地发展起来。他在外交上小心翼翼地维持平衡,为阿富汗赢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1933年11月8日,纳迪尔·沙被刺杀,其19岁的长子穆罕默德·扎希尔(1933—1973在位)于当天宣布即位,但国家其实是由他的两个叔叔哈希姆和扎西·马茂德共同治理。在哈希姆掌权时期,阿富汗安全地在二战中保持了中立,为战后的发展保存了元气,1946年,扎西·马茂德取代哈希姆担任首相,他任职期间大力推动政治自由化和民主化。

1949年选举出的议会中有一半的议员具有改革思想,因而该届议会被称为“自由议会”,与此同时,政治党派逐渐活跃,自由刊物纷纷出现,对政府的尖锐批评也日益增多,最终引起了当局的警觉,并在1951年强制关闭了学生组织,于1952年关闭非官方报纸,逮捕学生领袖,该年选举出的新议会更倾向于传统,这标志着政治自由化的尝试的失败。

1953年,穆罕默德·达乌德上台。在他统治的十年里有着令人称道的经济、教育、工程和世俗化发展,他借助来自国外的资金和技术扶持,发展扩大了阿富汗教育体系,初级学校在很多乡村设立起来,在地方城市还设置了高中,不过政治变革并不在他的日程上。

此后的十年,即1963—1973年,是阿富汗的君主立宪时代,1964年,新宪法颁布,国家的政治生活持续活跃,学生的力量越来越大。优素福致力于建立完善的民主政府,但并不成功,整个国家体制依然不成熟且政党成立的立法程序一直没有通过。

不能忽视的是阿富汗有着自己独有的矛盾。阿富汗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普什图人为主体民族,其它民族包括塔吉克人、哈扎拉人、乌兹别克人等,普什图人主要分布在南方和东南方,其他少数民族主要在北方。部落在占总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村地区发挥重要作用,它不仅存在于游牧社会中,还存在于定居的农业社会中,在城市里也有影响。绝大数阿富汗人为穆斯林,其中大部分都为逊尼派,什叶派主要限于哈扎拉人,后者为蒙古人后裔,社会地位低下,备受歧视。因此,阿富汗存在着深刻的民族、部落和教派矛盾。

失落的阿富汗:一个历史上注定悲剧的国家

▲阿富汗主要民族分布示意图

但是在进步的号角声中,这些如定时炸弹一般的社会深层次矛盾并没有得到解决,反而还有日益紧张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政治体制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再加上挥之不去的低效率和腐败,以及高层不断的相互倾轧,都给阿富汗的未来蒙上了一层阴影。

1973年,前首相达乌德发动政变,宣称阿富汗进行共和革命,由自己担任总统兼首相。在他统治的五年里阿富汗执行独裁统治,并和苏联关系恶化,达乌德没能为自己争取足够多的支持者,终于在一系列复杂而残酷的政治斗争后,于1978年的四月革命中丧命,阿富汗的全面动荡开始了。

3  1978—至今,深渊

在四月革命中取得政权的人民民主党的内部矛盾逐渐凸显,1979年9月,人民民主党领导人之一阿明发动军事政变,处死另一位领导人塔拉基,随后苏阿关系恶化。1979年,苏联占领喀布尔,处死阿明,扶植卡尔迈勒上台。阿富汗的十年抗苏运动开始。

失落的阿富汗:一个历史上注定悲剧的国家

▲苏军入侵阿富汗

十年的动乱酿成了很大的政治恶果:军队政党化、国家伊斯兰化、政权空心化,阿富汗滑向了地方割据混战、原教旨主义势力大肆抬头、中央政府失去权威与能力的危险境地。

恶性情况在苏联撤军后加剧,各派势力围绕政权进行了长期的斗争,整个国家陷入内乱。各大抵抗组织之间的矛盾公开化,这些矛盾涉及意识形态、部落、民族、教派及领袖个人的争权夺利。各个组织开始了不停的厮杀。内战的血腥程度甚至超过苏联占领时期,因为城市第一次成为战场,阿富汗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

最终,成立于1994年的“塔利班”胜出。“塔利班”政权奉行原教旨主义,大力推行国家伊斯兰化和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严格执行沙里亚法,禁止了一切娱乐,废除了女性的工作权利,使阿富汗的卫生和文教事业陷于瘫痪,且该政权对于外国的援助始终怀有敌意,多年战争造就了成千上万流离失所的难民,整个国家千疮百孔。

虽然在911事件后,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推翻了塔利班政权,但是随后建立的新政权完全由美国扶持且中央政府缺少资金资源,腐败横行,只能控制喀布尔及周边地区,新政权选举出的第一任总统卡尔扎伊甚至被人取笑为“喀布尔市长”,而且恐怖活动并没有因为塔利班的倒台而平息,相反有愈演愈烈之势。

与国家的衰败成反比的是畸形的毒品经济。战争使得本来就脆弱的农牧业遭受毁灭性的打击,很多农民不得不改种收益更高适应性更强的罂粟。据联合国毒品控制和犯罪预防办公室2009年6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阿富汗罂粟种植面积在2001—2008年间增长约20倍,鸦片年产量增长超过40倍,达到7700吨。

美国主导着阿富汗的重建工作,但是完全出于自己的利益考虑。美国的目标不是将阿富汗重建为一个民主现代的独立国家,而是使她成为亲美国的、受美国控制的、以美国的政权组织形式运作的傀儡国家。美国的着眼点完全在于自己全球霸权的实现,至于所谓的“重建”工作对于阿富汗的政治经济能有多大的推动并不在考虑范围内。

结 语

阿富汗曾被形容为是夹在“两个大磨盘中的一颗小谷粒”,这颗小谷粒曾经如此努力地谋求过发展,但很可惜,由于自身和外部的原因失败了。以小部分城市知识分子和精英阶层为主导的改革一方面操之过急,另一方面没有坚实的群众根基。受过西方教育的上层人士往往忽略阿富汗是一个传统的农牧业占主导的国家、地形封闭、西方文化侵染不够、受过教育的人少得可怜、有90%的人不识字、大部分人口居住在农村的事实,急于求成,俗话说得好:“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老百姓不支持是很自然的事情,并且保守势力会猛烈地回击。

阿富汗空中阁楼式的改革尽管确实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就像没有根基的大厦注定会倒塌一样,这些成果在几十年的战火中烟消云散。

遗憾的是,经历了这么长时间的改革,整个国家依然没有建立一个完整成熟的现代国家体制。改革空有现代化的壳没有现代化的芯。改革者们一心向往西方式的经济、科技强大,却有意无意地忽略西方式的政治、社会和文化体制,同时与底层脱离,况且在中央对地方实行有效控制前,即扫清地方部落和宗教势力、建立稳定强大的中央政府之前就开展波及范围和力度如此之大的改革其实是不切实际的。

而且外界势力对于阿富汗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阿富汗从国外获得了很多支援,但一方面在内政上不得不受制于人,来自外国的武装干涉尽管能够结束塔利班的统治并暂时维持秩序,但对于这个国家的长期发展明显是不利的。

参考文献:

1.沙伊斯塔·瓦哈卜、巴里·扬格曼:《阿富汗史》,杨军、马旭俊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年。

黄民兴:《中东历史与现状十八讲》,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

2.彭树智主编,王铁铮、黄民兴等著:《中东史》,人民出版社,2010年。

3.闫伟、姚大学:《论阿富汗民主化进程及其特征》,《西非亚洲》,2009年第12期。

4.刘青建:《阿富汗重建失效之分析》,《西亚非洲》,2008年第10期。

5.贾春阳、杨柳:《阿富汗问题三十年(1979~2009):地缘政治、民族与宗教》,《南亚研究》,2009年第4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