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人的诗与信,怀念那绵长悠远的才情与诗意

 sfq1 2017-01-16

从前,日子很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一个人可以等另一个人一辈子,时光久长而寂寥。读读古人的诗与信,让人想起旧时的时光,怀念那些绵长悠远的才情与诗意。

古人的诗与信,怀念那绵长悠远的才情与诗意

寄 内

孔平仲(宋)

试说途中景,方知别后心。

行人日暮少,风雪乱山深。

给妻子的信。当我半路停下来,想要给你描述一下旅途中的情形,才体会到离别后的凄苦滋味;却不知说些什么,只能告诉你我的眼前景象:日暮昏昏,行人稀少,乱山深处,风雪茫茫。这样的情景,实在令人黯然销魂、情肠欲断。

后两句,即可看作起兴之笔,借景写情;也可看成作者的实际遭遇、家书中隐藏着的、却是实际要表达的内容——“暖饱快乐相聚时,我未必看得见自己的真心,于人生最惨恻处,我最想念、最感念的人是你,我就告诉你这些”,这就是别后的心。通篇没有一句“我爱你”。但,这才是会写情诗的人。

古人的诗与信,怀念那绵长悠远的才情与诗意

山中寄诸弟妹

王维(唐)

山中多法侣,禅诵自为群。

城郭遥相望,唯应见白云。

这是一封家信:“弟、妹及诸亲友,好!我也很好,虽孤身一人,但山中修道者很多,坐禅诵经时自然聚到一起。只是路途遥远,你们在城市里看我这里时,看到的应该是一片片的白云吧。此致敬礼。深爱着你们的:王维”。诗的结构与惯用的一条主线的起承转合不一样,是并置的手法,前二句,写自己概况;后二句,猜想推断写他人。

其实,诗中的“城郭”,不单指兄妹亲友的居处,更多代指俗世。因而,远离“城郭”的“白云”,才是那般悠然、宁静,心为之淡荡,神为之清扬,真得出世之乐也。

古人的诗与信,怀念那绵长悠远的才情与诗意

得友人书

白玉蟾(宋)

千里如天远,三年不此来。

书从云外至,手把月中开。

何等高谊,让一个久无尘心的道士(白玉蟾是道家南宗祖师),迫不及待趁月色拆读友人来信。君子之交,交必君子,莫说三年,即使一生,也等他信来。我神往这样的伟大友谊,但我配吗?把朋友当社会人脉、交换资源和利益工具的人,有谁配呢?

古人的诗与信,怀念那绵长悠远的才情与诗意

寄王琳

庾信(南北朝)

玉关道路远,金陵信使疏。

独下千行泪,开君万里书。

庾信在长安。玉关,即玉门关,此处代称长安。忽然接到远在金陵的故人王琳的来信,两人分别仕于南北二国,路途遥远,天各一方,音讯疏隔,此刻忽得友人信,焉能不激动?但作者回信中并不多写其他,仅告诉老友自己拆信时的情态——“独下千行泪,开君万里书”。其他客套话,全免。两心互知互通互证,惺惺相惜,即使是寄来一张白纸,又有何不可。此即君子之交。

古人的诗与信,怀念那绵长悠远的才情与诗意

京师得家书

袁凯(明)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越三千里,得一纸书。字字思念,嘱以早归。平铺直叙,不事曲婉,真情取胜。“三千里”与“十五行”对比,又可见浩瀚时空里,个人情感的微不足道,是历史随意可以忽略的部分。但对个人而言,那却是他能够在历史时空里获得的唯一。珍视这一个个微不足道的“人”,才是真历史观。

古人的诗与信,怀念那绵长悠远的才情与诗意

迁居简友人

蔡汝楠(明)

冈南开馆舍,湖上阅风花。

不用山阴棹,东邻是戴家。

这里有从容、落落大方的生活态度。山之南,小屋一处;水之上,风花万朵。雪夜起兴,不用命人费力地驾舟访戴,左邻右舍,都是那样古风古貌的人,虽是土民,却都堪称君子。我写这封信,告诉你,放心吧,我心足矣。这里的坦荡,这里的无求,这里的不惑,都可触摸到,使我们看见了一个面对世界,听之任之而其心坦然、随遇而安的士子。摆不平世界,他就放下自己来。他哪是搬家,是搬自己到另一个心境里。

古人的诗与信,怀念那绵长悠远的才情与诗意

寄家书

陈世镕(清)

归雁空将信,寒梅又过花。

恐添慈母泪,不敢说思家。

寄信人拿信走了;寒冬未尽,而梅花却匆匆落完了;我又能做些什么?信中,我再苦、再难,也不能说;我再孤单、再想家,也不能说。说了,会惹母亲掉泪。报喜不报忧。一首小诗,见人间大孝。朴实无华,直呈仁心,催人泪下。

古人的诗与信,怀念那绵长悠远的才情与诗意

久不得张汉州书

陆游(宋)

尽道三巴远,冉无一纸书。

衰迟自难记,不是故人疏。

久不得故人书信,忧思百增,不妨想想自己老了、迟钝了、写字费力了,或者糊涂得记不得老友刚刚来过书信了,并以此况,比拟老友。思友之情难以排解,且以自嘲解之。豁达人、旷达人多如此宅心,从不会推度友人之背叛或疏远。这样的友谊,千年后再次暖我肺腑。

古人的诗与信,怀念那绵长悠远的才情与诗意

寄书曲

沈野(明)

行人促家信,把笔倚前轩。

书扎经姑手,闲情不敢言。

远行的人在催促,赶快把要捎给丈夫的信写完。“我”却把着笔,倚靠在前面的长廊上,久久不能写下一言,就是因为一会儿这封音还要经过婆婆的手,就使得我无限思念的情话,一句也不好意思写了。相思之诗。以叙述中的细节表达更加细腻、更有典型性的情感。闺中情深无法传达,百般为难的少妇形象的塑造,比空泛的抒情更有效果,更令人过目不忘。

古人的诗与信,怀念那绵长悠远的才情与诗意

稚存归索家书

黄景仁(清)

只有平安字,因君一语传。

马头无历日,好记雁来天。

好友洪亮吉(稚存)回家顺路,能够为作者捎带家书,却要主动向作者索要,说明作者无意写信回家,那并不是不思亲念家,而实在是前路茫茫,愧对期待,百事无成,无从谈起。既是被催促转寄音讯,也就报个平安吧!家人如果继续问是哪天捎来这个口信的,其实马头(旅途)匆匆流转,日日复一日在混茫中,说哪一天又有什么不同呢?就说是大雁往回飞的一天吧。也让家人有个愉悦的心情——相信我不久也会随鸿雁归来。

这首诗细品则感男儿之深深无奈。作者数奇,为求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穷困潦倒,此诗作于作者谋生的途中。一般初学者,不宜读此人诗,其诗虽俊逸清壮,却深藏抑塞愤懑,往往流露出底层人灰色命运中浓郁的感伤情绪,这样的情绪影响诗的气格,也会给初学者造成人生空无的心理暗示,故圈子里流传说,久读景仁诗必短寿。为之深深一叹。

古人的诗与信,怀念那绵长悠远的才情与诗意

文 | 三度

品读更多经典诗词、国学、书画与精美文章,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唐诗宋词品读

很高兴能够在这个纷纷扰扰的世界里与你相识。每天推送经典诗词、国学、书画与精美文章品读,让我们在这浮躁的年代,静下心来,和三度一起品读鉴赏那些快被时光遗忘的经典,修身养性,传承经典,约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