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静经解读

 老李一脉知微 2017-01-16
清静无为是真空,大开佛门神道宏。静心能超三界外,诚意贯通六合中。经书温故宣妙谛,道法知新阐玄宗。解释真机先天秘,纯然圣意启愚蒙。
第一章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
诗曰:无形无象更无疆,一理流行贯八荒。万物长养天地育,五行生克日月光。真空非空含妙相,无为有为透玄黄。缘深能得明师指,了达圣业永流芳。
第二章
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
诗曰:圣意罔极混沌初,皇恩一本散万殊。乾坤栩栩参造化,动静如如尽功夫。激浊扬清道悠远,法天则地德不孤。若趋声色沉孽海,涛涛波浪几时出。
第三章
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净,天地悉皆归。
诗曰:万物之灵人独尊,性统四端智慧深。寄尘有性当知本,处道无为但率真。总恋声色失觉路,难免沉沦困迷津。愿尔皈依常清静,诚报天恩与师恩。
第四章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
诗曰:人心好静欲多牵,劝君当将六门关。修身诚意惟格物,清心寡欲须戒贪。实用四勿常克己,体行八德时格天。一念不生无可扫,金丹不炼自然圆。
第五章
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
诗曰:心扰欲牵苦无穷,轮回转变几时停。欲觅性中真面目,勿恋身外假虚荣。三心四相当尽扫,五蕴六欲自能空。洒洒陀陀无挂碍,何愁大道不成功。
第六章
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
诗曰:眼前货利休妄图,勿惹风尘荡五湖。须藉圣道成圣业,莫因凡福做凡夫。幸得三宝明故主,虔修一贯返故乡。今生不向彼岸渡,劫后忏悔复何如。
第七章
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无,唯见于空。
诗曰:万缘生灭意丛丛,悟尽尘劳俱是空。放眼休观是非事,修身勿论苦乐情。三心了却心心了,一窍通时窍窍通。自性般若随时现,无时无地不光明。
第八章
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
诗曰:至诚无息体自然,空空自如何须观。无所空时即是妙,有点念头却非禅。寂无所寂不知寂,玄之又玄难言玄。自能觉悟体真意,普施慈怀挽狂澜。
第九章
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
诗曰:清净无为无不为,有感悉通理无亏。谁可判分清浊理,孰能循守动静规。心神洒陀观自在,智慧光明了是非。奥理精华几个悟,学禅空到性如灰。
第十章
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诗曰:定静功夫大自然,何须炉中炼干元。原人多为丹经误,迷子未能圣意参。苦海沉沦何日脱,乐境逍遥几时还。但愿得道能布道,不负师恩阐真传。
第十一章
太上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著之者,不明道德。
诗曰:谁将尘缘尽悟空,惹动牵缠苦无穷。声色货利嫌少得,富贵功名总多争。执形著象失理性,背觉合尘昧灵明。上徳普化超宇外,堪怜愚夫转飘零。
第十二章
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
诗曰:众生流浪转循环,妄心一动惹牵缠。切切行功结后果,速速积德了前冤。此时不将真道得,何日方能故乡还。嘱尽衷言当觉悟,睁眼即见菩提船。
第十三章
既有妄心,即惊其神,即惊其神,即著万物,即著万物,即生贪求,即生贪求,即是烦恼。
诗曰:惊动心神任驰游,著于万物欲贪求。欲念未遂心转恼,贪求不得意生愁。声色丛丛速回悟,孽海涛涛勿逐流。了尽俗缘方成道,此时不修几时修。
第十四章
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
诗曰:烦恼妄想致伤怀,欲蔽层层昧灵台。常沉苦海随波去,永失真道著尘埋。诚意坚决休忐忑,信心守定勿徘徊。勿谓行道受磨难,功成自得见如来。
第十五章
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
诗曰:悟性穷源体真空,常依清静妙道凝。感应通达一心印,智慧照遍万卷经。能脱尘俗无人我,得证涅盘了死生。克己成人兼天下,发大愿心渡蕴灵。
太上老君赞:无为妙道,包罗天地。清静一书,尽载真意。岁月来往,古今传递,堪叹众生,鲜知妙谛。镇殿将军,独释其秘,兹尔缘深,休自暴弃。得善服膺,践行竭
力,成就正果,绵绵永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