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是我冷漠还是世界冷漠

 Summernkznz8yg 2017-01-16

   前几天看了《屏住呼吸》,这部电影算得上是今年最成功的恐怖片之一。严格来说,它应该归类为惊悚悬疑片。

 

    这部电影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简单来说,就是三名不知天高地厚的骚年入室抢劫盲人老兵,却被绝地反击的故事。

 

“阉割”的人

 

 

    这个老兵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他是一个盲人,原本和女儿相依为命,但有一天女儿被官二代(还是富二代)开车撞死了。于是,他一个人住在了一栋周围四个街区都没人的大House里。因为女儿的死,肇事者为了息事宁人赔了他一大笔钱。三个小毛贼盯上了这笔钱,原本想着趁月黑风高之夜入室抢了钱走人,没想到三个人去,只剩一个人回。幸存者女主绝不是因为机智过人、身手非凡,只是因为老兵“手下留情”。

 

    痛失爱女的老兵囚禁了肇事者,这个女生跟他女儿年龄差不多。囚禁是想让她生孩子,等孩子出生就放她走。谁料想突然冒出三个闯入者,东窗事发后老兵失手开枪打死了女生,于是,他准备让女主来接替“借腹生子”的工作... ...结局是,女主成功逃脱,老兵依然活着。(机智的你应该猜到了,还有《屏住呼吸2》。)

 
 

    当时我看完这部电影之后,只是纯粹觉得剧情紧张。后来,我经常回想起这部电影,它时常会在我的脑海中激起“恐怖”的涟漪,这种恐怖叫“孤独”。

 

    衰老和成长总是伴随着“阉割”。拿老兵的例子来说,国家让他上战场,回来之后他没有带着荣光,只是一个底层的残疾老人。他的家里没有勋章,只有寥寥摆放的几张女儿的照片。女儿意外身亡,像被荣誉抛弃一样,最后的亲情也将他抛弃。正是他看似“弱势”的处境吸引了心怀鬼胎的盗贼。最后,他拼命想保住的不是那笔巨款,而是他人生最后的希望——肚子里那个孩子。可最终希望也破灭了。

 

    “边缘人”就是这样,你不挑衅别人不代表不会受到他人威胁。被世界抛弃的人不在世俗的情境里,上帝的博爱照顾不到他,惩罚也相应对他失效。所以,越是孤独的人越是命硬。孤独的人都是“局外人”。

 

 

局外人

 

  一说到“局外人”我想起加缪的同名小说。在我文艺气质最冶艳的时候,我看的第一本加缪的书是《西西弗斯的神话》。当合上书的那一刻,不禁联想到自己单调乏味的生活,整天不是吃喝玩乐就是dating:今天要见A男生,虽然很帅,但是好肤浅啊,焦虑;明天要见B男生,很深沉啊,但是长得丑,惆怅;后天约了C男生,没洗头,还是别出门了... ...

 
 

    有的人没事就爱瞎折腾,喝水都想塞牙,总觉得生活太平淡配不上老天赏赐的无忧无虑,我就是这种人。这种时而纠结、时而豁达、时而悲悯、时而冷漠、时而狂放、时而内敛的性格总让我觉得与世界格格不入。所以,在很多人眼里我就是一个异类。

 

 

“今天,妈妈死了... ...也许是昨天”——阿尔贝·加缪

 

    一次,我去参加一个远房亲戚的出殡仪式,同行的还有一位堂姐。在尸体火化前亲属站成一排举行告别仪式,我默默地低下了头,不一会儿就看见我旁边的堂姐已经哭得泣不成声。之后,堂姐问我为什么不哭。我说我不知道从哪方面哭。堂姐白了我一眼,一脸不屑地说我冷血。我妈也说过一模一样的话,就因为她在看某个情感调解节目的时候哭了而我没哭。

 

    我真的冷漠吗?其实我跟常人一样,只是我不擅长用哭泣表达痛苦,就像亲人不擅长用我希望的方式来表达爱

 

    对于亲人,有的时候你会感动,因为他们为你全心全意付出,这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人绝对做不到的。毫无疑问,他们是这个世界上真正爱你的人。

 

    有的时候你会很无奈,为什么小时候是宝宝的自己长大了总是遭到他们的嘲笑、轻视、打压、和冷漠的对待。是自己变得越来越坏,还是家人变得越来越不可理喻?没有答案的事情人们总倾向于沉默。

 

    我们从来都是站在各自的立场为对方考虑问题,再多的争吵也不过是消磨时间。亲缘关系加深了内心的孤独,所以责任才成了人们甩不掉的负担。

 

    亲情,总在一次次远行、一次次离别中抽身而去,最终大家能做的只是嘘寒问暖,却对彼此的孤独无能为力。久而久之,亲人变成了沉重的牵挂——远的时候总惦记,近的时候总嫌弃。想说的话一拖再拖,等到人去楼空的时候又常常自言自语... ...

 

 

当我听某个人说话听烦了,想要摆脱他时,就装出欣然同意的样子。——阿尔贝·加缪

 

    我记得高中的时候,一次,有同学要求随便写一个人的名字,然后每个人轮流用一个词评价这个人。当时大家对我的评价基本都是:奇葩、奇怪、奇异、另类... ...前段时间我向我的高中同学求证,她说我原来确实就是别人评价的那样,并且现在仍然这样。

 

    这点我不否认,很多事我在意的点都跟别人不一样,我说的话别人也很难接,常常把气氛搞僵,把天聊死。所以,关于我很特别这件事我从来都不怀疑。对于合得来的人我一定敞开心扉无话不谈,对于合不来的人我会刻意保持距离,甚至如果在街上无意碰到我也会绕道而行,生怕招呼寒暄、生拉硬扯找话题。

 

    一次在饭桌上,几个朋友一起喝酒,有个不太熟的朋友一直在抱怨他的工作和家庭。一瓶江小白喝完了他还在喋喋不休,我一怒之下把酒瓶摆在他面前,对着上面的文字念道:“不要到处宣扬你的内心,因为不只你一个人有故事”。抱怨没有用,每个人肩上的胆子都只能自己扛。后来我再也没跟那群人说过话。

 

 

    我这样的人,我相信任何一个组织都无法将我收编,我会警惕各种传教和洗脑。自然的,我也不属于任何一个小团体。哪怕看电影,我都觉得只有自己和荧幕后的彭于晏,拒绝第三个人参与讨论我们的爱情。

 

    为了保持特立独行,我喜欢将自己处于孤立的状态,只给自己召唤自己的权利

 

 

我没有忘记她,可是我要做的事太多了。——阿尔贝·加缪

 

    我们总是对爱情汲汲营营,去求索浪漫、温情和心有灵犀。我们渴望一种不需要语言就能理解的情感。在话剧《柔软》中有一句台词,我们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了解,比一厢情愿的爱更令人动心。它能填补我们未能满足的欲望,可当越来越多的缺失需要爱情来填补的时候,爱情和婚姻变会得不堪重负。

 

    爱情纵有太多温暖,也经受不起一丝孤独的冷风。一个迟到的电话,一条忘记回复的信息都可能引爆情绪,成为吵架、分手的由头。我们在孤独里待了太久,一旦被冷落,孤独感就会卷土重来。有时候为了避免结束,我们会选择避免开始或是提前结束。

 

    然而爱情不过是一种朴素的情感,它能缓解,却拯救不了孤独。伴侣不是英雄,却可以是一个好对手。两人势均力敌,既不害怕暴露自己的弱点,也在较量中互相成长;给予恰如其分的关心,同时保持适当的距离;包容而独立,谦卑而无畏。

 

 

    世界从来不会因为某个人而变得温情脉脉,人之所以冷漠是为了适应社会的残酷。孤独,让一个人变得极其敏感,就像《屏住呼吸》里的退伍老兵,谁要胆敢给他一点刺激,他一定还你一万点暴击。一个人抵抗过多少孤独,他就有多少力量对付这个世界所有侵袭你的都会使你变强,所有你被剥夺的都会变成另一种力量强加在你身上。

 

    孤独,不会因为亲情、友情和爱情的充盈而消失,只会在各种不可调和的关系中裂开更大的鸿沟,让你仿佛在每段关系中都身处局外。人际关系的拿捏也是划定你与他人的边界,如同建造一座最适合自己生存面积的房屋,在保持自我安静的同时也接纳适度的嘈杂。没有人可以住进你的生命,也没有人可以做到完全的与世隔绝。

 

    孤独感已经成了我内心根深蒂固的东西,它常常令我感到威胁,让我对任何事情都不敢放松警惕。就像一个皮鞭,哪怕再努力,它都不会停止鞭挞,让你在煎熬中旋转起舞。

 

    生活是流动的,唯孤独不变。安稳地孤独,冷漠地积极,是最好的生活状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