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京大学新闻网

 南京大学物理系 2017-01-16

【编者按】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我国科技界的最高学术荣誉。“院士”用他们独特的生命历程和执着探索精神诠释了伟大和崇高。

《仰止——记者眼中的智者风骨》系列报道,将聚焦100名江苏籍和驻江苏的两院院士,在介绍他们学术贡献的同时,着力再现他们的人格魅力,用充满真性情的生动故事,展现智者风骨、大师情怀,力求揭示他们非凡的科学人生给予我们的深刻感悟。

■ 本报记者 夏文燕 陶韬 通讯员 齐琦

“是来找都院士的吧?他在502室,电梯上楼,左拐即到。”那日,雨后初晴,空气中散发着青草淡香,刚走进南京大学唐仲英楼,门卫就像个预言家,没问我们从何而来,就直接指引了要去的地方。我们何以有此等名气,定是都有为院士早早过来交代好的。

带着心头暖意,在走廊的最东头,寻到了他的办公室。屋子的门半掩着,门缝里透出阵阵暖气。“你们来啦!欢迎,欢迎!”深深廊道一头,他精神矍铄,儒雅踱着步而来。门卫是事先交代好的,暖气是提前打开的,暖胃红茶从冰箱里取出刚沏好,就连我们坐落的位置,都是事先收拾的……此时此刻,我们“身陷”柔软的沙发中,他却只为自己备了把冷硬的办公椅。

交谈还没开始,我们就已被这位“暖男”院士,从头暖到了心。

君子谦谦 与人为善,予己之乐

都院士办公室里,种着一盆君子兰,一盆长出两株,花开并蒂。“家里还有一盆,比这盆更好。”他笑着说。都院士是个惜花爱草之人,人都说,爱物人必有物之精神,聊其风骨,君子之兰,于他,刚刚好。

君子谦谦,温和有礼,不以娇艳花朵示人,仅凭碧玉琢成的叶片,已使其他望尘莫及。他是个敬师之人,言语中处处显露着对传道授业之师的天然崇敬。南大物理系魏荣爵教授,著名的声学家;程开甲教授,二弹一星的元勋;施士元教授,法国诺贝尔物理学、化学奖获得者居里夫人的中国弟子;鲍家善教授,著名的天线专家,讲课生动、风趣,深受学生的挚爱……每位师者,在他脑际,都有着极具特色的个性标签。

“南京大学,师资力量雄厚,学习和文化氛围浓郁,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对我影响至深。”在这些物理系大家们身体力行的指导下耳濡目染,让都有为日渐成长成才,不畏险阻,勇攀高峰,终成磁学和磁性材料领域有重量、有品行、有德行的大家。

他尊师,也爱徒。在读的学生,我们暂且不说,就是那些毕业很久的学生,他也时常牵挂。“如今,他们有的发展得很成功,有的还处于初创阶段,但不论哪种形式,一路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都有为说,当然,最首要的困难就是解决资金的问题。

在学生投身创新创业热潮中,不缺技术、人才,最缺的是资金,通常一些投资公司不愿意为初创型的科技公司投资,他们关心的是短期内能获得的利润,因此他曾“戏称”他们为“平安保险公司”。“当下有些公司做投资,不希望冒半点风险,要对被投资的小公司进行苛刻的评估,自己认为投出的钱不会打水漂且保险了,才会拿出资金用以支持。”都有为无奈摇摇头说,创业怎么可能会没有风险呢?有风险是很正常的,但不能因为有风险就不去支持了。

君子谦谦,予人于惠。一方面,他坚持建言呼吁,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他将这种关怀与支持,落实到切实的行动中。作为业界权威,“都有为”这个名字,恐怕无人不晓。有的学生在创业遇到困难了,打电话向恩师诉诉心事,再正常不过,但事情到了都有为这里,就变得不一般了。他二话不说,常常自己为爱徒作担保,有了这位大家的担保,投资者心里的秤砣很快就落了地。初创的公司有了资金,就好比即刻注入新鲜血液,那颗创新之心,怦怦跳动得更有活力了!

他还以支援院士工作站建设等多种方式,为青年创业者们提供便利。“对我,只是几分钟的事情,但对年轻的他们来说,一个坎跨不过,也许一生都会在泥潭里度过。”都有为说。

不惧雨雪 绽放枝头,灿烂芬芳

晚上10点,电灯砰的一声,灭了。

他从床边抱出几本书,轻声走出宿舍,寻着走廊尽头忽明忽暗的灯光,在他眼中,这灯光,像是阿拉丁神灯,能变出朝思暮想的东西,这“东西”,就是精神食粮。

十点之后,全宿舍楼,只有厕所里还亮着灯,因为这里不断电。都有为回忆说,那时有灯就行,哪里还管得上什么异味。“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二十韶华的他,坐在地上,借着昏黄的灯光,嘴角轻轻默念,眼睛坚定而有神。

一位理科学生,什么书读得这么入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牛虻》都是他的心头所爱。拜这“贪书”的习惯所赐,先前眼神儿还不错的他,患了近视,度数还越来越深。他爱读小说,因为小说里的文字有温度,主人公的坚毅品质,常带给他莫大鼓舞——生活要乐观、做事要有坚强毅力,他更偏爱性格坚毅的人物。

梅标清骨,不惧风霜雨雪,越冷开得越好、越灿烂,但这严寒,似乎有点长。记得,那是个运动多发的年代,都有为的学业和科研数度中断,去南京附近江浦县的一个村子里劳动锻炼,之后又走过采炼钢铁、上山挖煤的一段时光。一浪接着一浪,时光并没有停下一丝脚步,甚至有十余年时间,他都没有好好翻过一次专业书,就更别提认真坐下来开展一项实验了。

当1978年,科学的春天来临时,他就像一只蓄势待发的雄鹰,枷锁一开,就飞向了更高更远的地方。

物理,是一个需要大量开展试验的学科,在那个物资都匮乏的年代,连一所说得过去的实验室都是奢侈。都有为并没有因此而懈怠,反而越拼越勇。

做磁性材料研究的人都知道,这项研究最基础的一项试验,就是需要测量磁性材料性能,没有实验设备怎么办?他就经常去化学系楼走廊晃悠,别人不用的天平,一些瓶瓶罐罐,通通带回来,自己改装一下,巧手制作成样品制备、测量设备。

“那时,我们的实验室在北大楼地下室,天一下雨,屋里的水就涨起来了,我们拿着扫帚和水桶,深一脚、浅一脚与恶劣环境搏斗,捍卫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但遇到黄梅天,水实在太多,就只能穿着雨靴直接进入实验室工作。”现在的实验环境好了,他还时常能忆起那段时光,并以过往的经历,激励学生们珍惜当下。

老时光里,设备“土”是“土”点儿,但还别说,依靠着这些“土”设备,磁记录介质、永磁磁粉等各种样品陆续出炉。正是在这样一穷二白的艰苦条件下,每年他还都能保持2篇论文,在当时国内物理界最高水平的杂志《物理学报》上发表。

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你看他,墙角横斜,银花数点,越是寒风凛冽,冰雪凌厉,越是枝头怒放,灿烂芬芳。

兰之猗猗 扬扬其香,奕奕其芳

君当如兰,幽谷长风,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古往今来,兰花独受人爱,它也是爱花之人必备珍藏之物。

在茶杯氤氲的热气中,茶香弥漫,不免有些恍惚,他的过往,随着他有些绵软又带着浙江口音的话语,一幕幕展现在眼前。

“前阵子,我坐高铁出差,有位男士看到我,走过来说,他认识我。”都有为回忆道,那位男士表示,他听过我的报告,企业用的也是我的技术,这位同志说,没想到,都过去二十几年了,当时的技术现在依旧没有过时,性能依旧做得很高,产品销往国外……不知为何,这样的荣耀,从都院士口中说出来,淡淡的,正似他窗边传来似有若无的兰花香。

“文革”前学工学农的经历,让都有为对基层企业有了更多的了解,“文革”后,经济开始复苏,他就开始积极参与江苏省磁性材料的生产。“当时,也没多想什么,就是想帮助企业提高产品质量,解决永磁材料干压取向成型的难题之类的。”

“这算是专利转让吗?”连我们随行的摄影都忍不住,插了句嘴。都有为院士坦然笑道,“那时候,我们做科研就在企业里,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就帮他们做什么,哪有什么转让不转让,都是为企业无偿地服务。”

兰之美,在其高雅与恬静,不以无人而不芳。多数人眼里,院士应该都在做高深研究,走在最前沿,而都有为院士的科研工作,也很前沿,却早已与企业结合了,受过他技术帮助的企业究竟有多少?连他自己都记不清了。不计报酬,不问得失,只是埋头做好自己的工作,科研也好,上课也罢,一如兰花,在那一方天地中暗自芬芳。

1982年,一直生产扬声器和微电机使用的永磁铁氧体产品的浙江诸暨磁性材料厂,因为技术力量薄弱,质量上不去,产品大量积压、报废,企业濒临倒闭,却也是机缘巧合,厂方偶然看到了都有为撰写的《永磁铁氧体工艺进展》《永磁铁氧体的基础研究》两篇文章,深受启发。“我的研究,正好对企业有用,这应该也是所有科研工作者希望看到的吧。”都有为回忆,“当时,厂方就派人专门从浙江赶往南京,到南大找我来了,让我给他们当技术顾问。”

从当年9月,首次来到浙江诸暨厂以后,都有为在不影响校内教学、科研任务的前提下,先后7次前往该厂讲学,课后还辅导技术骨干,回答职工提出的问题。除讲课外,他还多次给该厂寄讲义、寄资料,一年多时间里,他陆续给工厂写了数十封信,回答技术难题,提出注意事项,不厌其烦,细致耐心。

在职工技术素质普遍提高基础上,都有为帮助该厂成立了攻关小组,还推荐了盛振翔工程师,由技术副厂长谢志浩负责,把“提高钡铁氧体磁能积研究”作为突破口,将改造陈旧设备作为提高产品质量的关键。经过一年多努力,1983年12月,该厂通过了磁能积研究课题的技术鉴定。自此,浙江诸暨磁性材料厂因为产品质量的提高而重新打开销路,半年盈利27万元,并有7种产品出口。

现在,我们都在提倡科研成果转化成生产力,而这件事,都院士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做了,他将科研成果落地生根,如今,早已硕果累累。

他一直十分关注科研成果转化与创新创业,依然在为之不断奔波,甚至帮助企业寻找资金,都院士感叹:“工厂里的商品,不像我们去商场买东西,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资金链是很大问题,所以做产业不易,也要慎重,搞实体很难,有能力就多帮忙。”他戏称,自己虽不曾下海,但也常在海边走走,还帮助了一些企业去渡过难关。“因为材料这方面,越是有技术,创业难度就越大,而在该行业中,不少微小型企业,很难得到资助,也未必能够让大企业看重,走上收购的道路。”他认为,我国要成为创新型国家,在高校、研究所与企业之间,应当探索出一种符合我国国情、且有效的转化模式,有利于科技成果及时转化为产品。

香似清茶 万朵绚烂,明泛霞光

金黄树叶前的笑靥,冰冷仪器前的专注,城墙脚下的如炬目光……他的办公室里摆着不少相片,记录着飞行于各地的点滴。

一张艺术相片,一位儒雅学者立于金黄树叶前,露出浅浅笑靥。看上去,这似乎是个美好假期,但其实都是会议间隙留下的,所谓的树叶背景墙,只不过是会场外的一株普通枫树;所谓的城墙根下,也只是餐后路过的一段路。紧张的会议间隙,就是他享受生活的最美时光。

新花开时老花落,瘦红才罢嫩红来。花开万朵的山茶,在7个节令100多天的时间内,先后次第开放20多批,这才有了“万朵山茶”之称。如此辛劳的怒放,才换来漫山遍野的芬芳。

能约到都院士见面,实属不易,因为他的时间,实在排得太满了。“过两日,我将在扬州作‘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讲座,你们有时间,可以过来交流。”忙碌中,他还牢记着记者的预约,便于百忙中发了一封邮件,试图尽早安排我们的见面时间。日程满满的都院士,很多时间还在为行业发展,为行业内中小企业成长忙碌奔波着。就在我们交谈的今日,第二天,他又要去外地参会,他拿起桌上放着的一沓沓厚厚资料,激情满满地说:“这是我为相关部门,还有企业写的建议,希望一些政策可以真正落到实处,希望我还能再做些什么……”

不仅担心着地方发展、企业存亡,他还关心着整个行业的发展前景。在我国,还有很多除磁性材料之外的材料,出口仍受制约,“有时,我们卖出去的是原材料,却在其他国家以此生产出产品后,再以几倍的高价买回来。”他很焦虑,想为这个行业做些什么,哪怕一声呼吁与呐喊,也能让他的心变得舒坦。

【人物介绍】

都有为,1936年10月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博士生导师、教授、中科院院士,获2000年度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省/部级二等奖4项,获2006年度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他与科研组的师生共发表SCI论文800余篇,被SCI论文引用1万余次,获国家发明专利24项。

长期从事磁学与磁性材料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开展了磁性、磁输运性质与材料组成、微结构关系的研究。研究了锰钙钛矿化合物的磁熵变效应以及小颗粒体系中的隧道型磁电阻效应;研究了磁性纳米微粒的小尺寸效应与表面效应,以及颗粒膜的磁性、巨磁电阻效应、磁光效应、反常霍尔效应等。目前重点研究纳米材料的磁性以及与自旋相关的输运性质,磁热、磁光、磁电、磁力等交叉耦合效应,他为我国磁性材料的教学与研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