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祭祀的意义

 红谷斋主人 2017-01-17

《孔子家语》精读笔记

 

——第六卷·郊问·第二十九

提示:鲁定公问孔子“郊祀”的事情。孔子把祭祀的时间、地点、器具、程序、服饰、注意事项按照《周礼》的要求,结合鲁国的情况,讲述了一遍。最后孔子说:“是以君子无敢轻议于礼者也。”

中国自古基本上就是一个农业国,农耕文化是主要的文化类型。农业文明最大的特点,就是敬畏天地,敬畏祖宗。衣食住行来自天地,所以敬畏天地;生命来自于祖宗,所以敬畏祖宗。敬畏祖宗还是敬畏天地。中国人对于天地的变化,尤为关切;对于四时更替特别留意。文献记载,商代测定四个节气,即确定春夏秋冬的时间,也称“四立”。周朝测定八个节气,即“二至”、“二分”的时间。秦汉时期二十四节气开始确立。“四立”是季节转换的节点。“二至”和“二分”,即冬至、夏至,春分和秋分,不但与农作物的生长息息相关,更是日月运行最明显的天象,也制约着生命的盛衰,因此当作一年中的重大节日,到郊庙去进行隆重的祭祀活动,郑重其事的祈求上苍保佑。

名句:万物本于天,人本乎祖

 

定公问于孔子曰:“古之帝王必郊祀其祖以配天,何也?”孔子对曰:“万物本于天,人本乎祖,郊之祭也,大报本反始也,故以配上帝。天垂象,圣人则之,郊所以明天道也。”(鲁定公问孔子:古代帝王在郊外祭祖先时,一定要祭祀天,这是为什么?孔子回答:天下万物都来自于天,而人则来自于自己的祖宗,所以祭祀祖宗的时候,不能忘记天。这里所说的天,不是自然的天空,而是宇宙运行的规律,即是包括地球在内的天体的运动规律。天有阴阳,人有男女;天有四时,人有生死。老天有冷热变化,人也有盛衰隆替。天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等等。太阳凌驾于头顶,国家有君王统一意志。)公曰:“寡人闻郊而莫同,何也?”(听说祭祀的日子,都是不同的,这是为什么?)孔子曰:“郊之祭也,迎长日之至也,(“长日”即“明郊祭用夏正建寅之月,意以二月建卯春分后日长。”[《礼记正义》]《书传》说:“迎日,谓春分迎日也。”)大报天而主日配以月,故周之始郊。(“大,犹徧也。天之神,日为尊。”[《礼记正义》]对于地球上的人类而言,太阳至大,至尊,“祭诸神之时,日居诸神之首,故云日为尊也。”[《礼记正义》]古人祭祀不是随便祭的,“一岁有四,迎气之时,祭日于东,祭月于西。故《小宗伯》云‘兆五帝于四郊,四望、四类亦如之’,是其一也。春分朝日,秋分夕月,是其二也。此等二祭,日之与月各祭于一处,日之与月,皆为坛而祭,所谓王宫祭日,夜明祭月,皆为燔柴也。”[《礼记正义》])其月以日至,其日用上辛。至于启蛰之月,则又祈谷于上帝,此二者天子之礼也。(“上辛”指农历每月的第一个辛日。每年正月上辛日,是帝王祭祀祈祷丰收之日。“启蛰”即惊蛰之后。惊蛰之后“﹝孟春之月﹞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这些都是天子的礼节。中国自古基本上就是一个农业国,农业就是靠天吃饭,就是对上天的依赖。一年四季,尤其是“两至”,冬至、夏至,“二分”春分,秋分,都是农时的关键时刻。所以做为以农业立国的“天子”,必须亲自前往祭祀。)鲁无冬至,大郊之事降杀于天子,是以不同也。”(以上讲的是天子祭祀的时间,鲁只是一个诸侯国,比天子降低一等,因此“鲁于冬至之月初始郊祭,示先有事,故云始也。”[《礼记正义》]鲁国不是冬至这一天祭祀,而是冬至这一个月的开始就祭祀。)公曰:“其言郊,何也?”孔子曰:“兆丘于南,所以就阳位也,于郊,故谓之郊焉。”(“言始郊者,冬至阳气初动,天之始也。对启蛰及将郊祀,故言始。”[《礼记正义》])曰:“其牲器何如?”孔子曰:“上帝之牛角玺栗,必在涤三月,后稷之牛唯具,所以别事天神与人鬼也。(“天神既尊,故须在涤”。“涤”,“牢中所搜除处也。”[《礼记正义》]祭祀用的牛,早就选好了,称谓“帝牛”,如果遇到帝牛不吉,或死伤,选代替的牛,称为稷牛,表示对于上天的尊敬。)牲用騂,尚赤也,(选用于祭祀的牲畜,用赤色的。)用犊,贵诚也。扫地而祭于其质也,器用陶匏,以象天地之性也,万物无可称之者,故因其自然之体也〉”(祭祀要干净整洁,表示虔诚。祭祀用的器皿,主要是陶器和匏。象征着天与地以及自然界的万物。)

公曰:“天子之郊,其礼仪可得闻乎?”孔子对曰:“臣闻天子卜郊,则受命于祖庙,而作龟于祢宫,尊祖亲考之义也。(“作龟”古代凡有大事,必用火灼龟甲,视其裂纹,以卜吉凶。行郊庙礼,必须到祖庙去领受任务,到祭祀亡父的庙里去烧龟辩吉凶。这是表示尊重祖先和亡父。)卜之日,王亲立于泽宫,(“泽宫”古人习射选举人才的地方)以听誓命,受教谏之义也,既卜,献命库门之内,所以诫百官也。(库门是天子宫室五门中,最外面的门。这里是训诫百官的地方。)将郊,则天子皮弁以听报,示民严上也。(一般官员头戴用鹿皮制成的帽子,故称“皮弁”,皮弁之皮革缝隙缀有珠玉、宝石等饰物。祭祀的时候必须盛装,穿戴好礼服。)郊之日,丧者不敢哭,凶服者不敢入国门,记扫清路,行者必止,弗命而民听,敬之至也。(祭祀这天是一个大日子,道路整洁,行人禁止。只能有喜庆的事情,不能有不吉利的事情发生,即使有丧事,也不能举哀。)天子大裘以黼之,被衮象天,乘素车,贵其质也,旂十有二旒,龙章而设以日月,所以法天也。(天子穿戴衮衣黼裳。头戴冕旒。旒,用五彩的缫12根,每旒贯12块五彩玉,按朱、白、苍、黄、玄的顺次排列,每块玉相间距离各1寸,每旒长12寸。总之象征天地日月。衣服上还要绣上日月江河谷物等图案。)既至泰坛,王脱裘矣,服衮以临,燔柴戴冕,藻十有二旒,则天数也。(“泰坛”积薪于坛上。“积薪於坛上,而取玉及牲,置柴上燔之,使气达于天也。”[《礼记正义》]天子要穿戴好,装饰十二旒,就是为了象征一年有十二个月的天数。)

臣闻之诵诗三百,不足以一献,古代祭祀和宴饮时进酒一次为一献。)一献之礼,不足以大飨,(合祀先王的祭礼。“大饗,祫祭先王也。”)大飨之礼,不足以大旅,(“大旅上帝,祭天于圆丘。国有故而祭亦曰旅。”)大旅具矣,不足以飨帝,是以君子无敢轻议于礼者也。”(“飨帝”“是故因天事天,因地事地,因名山升中于天,因吉土以饗帝于效。”[《礼记·礼器》]孔子这些话的意思是,学习礼仪,读《诗经》不如参加一次祭祀进献仪式;参加进献仪式,又不如参加一次祫祭先王的大礼;参加“大饗”仪式;又不如参加大旅仪式;参加大旅仪式,又不如参加“飨帝”的仪式。总之君子不能轻视礼仪活动。)(峻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