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案:多发性肌炎

 为什么73 2017-01-17

医案:多发性肌炎

原创 2017-01-17 黄琰 良医之路
点击上方良医之路 不会错过精彩文章哦!

      李某,男性,61岁。2016年7月27日就诊。患者半年前因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肢无力,蹲起困难,伴有肌肉酸痛,于协和医院诊断多发性肌炎,住院治疗后病情控制较稳定,出院后口服泼尼松80mg/d治疗。家属想用中医协助调理,故来就诊。


       来诊时患者自诉发病至今体重下降10公斤左右,目前蹲起仍有障碍,下肢力量不足,步行距离不足20米,肌肉酸痛不明显;吞咽受限,进食干硬食物时明显;自觉疲乏、气短,活动后明显气短加重,甚至伴有心悸;口干不欲多饮,纳差,睡眠易醒,继睡困难,大便少。舌质暗红,苔前少根略腻,左脉沉细,右脉弦细略沉。化验检查:谷草转氨酶130U/L,谷丙转氨酶115U/L,肌酸激酶846U/L,肾功能正常。


       病机分析:肌无力是肌炎的典型表现,该患者左脉沉细,右脉亦略沉,为生长之气不足,宜服归一饮:

       黑顺片10g   干姜15g   炙甘草20g   山茱萸20g    牡丹皮12g                         6付(代煎剂)

 

        二诊:2016年8月3日,患者服药6剂后,无明显特殊不适。体力增加,蹲起困难较前有所减轻,下地可自行完成洗漱、如厕,轻度活动后无明显气短及心悸。进食稍有增加,不敢多食。患者自觉症状改善最大者为睡眠,服药后每夜可睡眠6小时,期间虽然起夜2-3次,但依然可以入睡。舌暗红苔少而少津液,脉仍沉细。

姜附之热未成邪火,故可放心使用,仍处上方14付(代煎剂)。


       三诊:2016年8月17日,患者半月来,自觉精神、体力明显好转,从需人搀扶步行,逐渐锻炼为拄拐步行,自本周开始已自行步行,可达百米,蹲起已无受限,活动后无明显心悸、气短。纳食明显增加,口干减轻,睡眠较好,起夜2-3次,大便日一行。舌仍暗红苔薄少,较前润,脉仍沉细,右脉略弦。8月14日复查:谷草转氨酶78U/L,谷丙转氨酶65U/L,肌酸激酶468U/L,肾功能正常。患者表示服药后病情持续好转,准备去协和复诊,询问能否将激素减量,希求一方,能长期服用。

       黑顺片6g   干姜9g   炙甘草12g   山茱萸15g

       14付(代煎剂)

       按:多发性肌炎以四肢近端肌无力为主要临床表现,患者在协和医院治疗后病情趋于稳定,出院后口服激素治疗以维持。患者病情虽然平稳,但肌无力的症状依然很明显,如乏力、蹲起困难、吞咽受限、活动耐力下降等,左右脉亦沉。综合来看,为元气生长之力不足,当予以归一饮从天根处启动元气生长之力。元气有无为之性,无论病体处于何种状况,都可以启动其修复之性而维持后天的圆运动。张老师曾说,元气修复有三个条件,即肾脏储备、水谷精微、阴精。目前患者仍口服激素维持治疗,有服用激素之后出现的一些热象,并且患者两脉皆细,舌暗红苔少,有阴精不足之机。归一饮为修复元气,助长元气升发而设,学生以为元气固然无为,但药性仍有偏颇。故处方归一饮加山茱萸填补阴精、牡丹皮佐制姜附之热。


       案中选取山茱萸为填精之药,原因在于:1、本患者病机为元气升发之力不足,整体药力当以助长元气之升发。山茱萸为山茱萸除去果核的果肉,从生长收藏的角度来说,它有藏→生的“机”,这一点明显区别于地黄、麦冬等用根类的药物(收→藏),它们之间内含的“机”不一样。2、山茱萸味酸,酸为木之味,《本草经疏》中谓之“感天地春生之气,……得春气之正”,春气即是少阳生长之气,可见从药物性味上而言,山茱萸收中带有生长之机,收藏而不敛邪,补益而不滋腻,故《神农本草经》言其可“治心下邪气,寒热,温中,逐寒湿痹,去三虫。”《名医别录》言其可“主治肠胃风邪,寒热,疝瘕,头脑风,风气去来,鼻塞,目黄……”,指出山茱萸有驱邪之能。张锡纯论述山茱萸最为精妙,摘录于下:《医学衷中参西录》:“山萸肉:味酸性温。大能收敛元气,振作精神,固涩滑脱。因得木气最厚,收涩之中兼具条畅之性,故又通利九窍,流通血脉,治肝虚自汗,肝虚胁疼腰疼,肝虚内风萌动,且敛正气而不敛邪气,与他酸敛之药不同,是以《神农本草经》谓其逐寒湿痹也。……《神农本草经》谓主寒湿痹,诸家本草,多谓其能通利九窍,其性不但补肝,而兼能利通气血可知,若但视为收涩之品,则浅之乎视山茱萸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