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学传播学的理论建构

 donglinan 2017-01-17
文学传播学的理论建构
柯卓英
资料来源:2008.1《新闻知识》
摘 要:文学传播学是文学与传播学相互融合的交叉学科,是研究文学信息系统及其嬗变规律的科学。从传播学视野而言,文学史具有传播学意义,文学信息具有传播价值。从文学传播学的理论建构而言,构建文学传播学理论框架,既要和相关学科区别开来,明确研究对象,又要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独特的理论框架及结构体系,进而制定文学传播学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文学传播学; 交叉学科; 理论框架
文学传播学是文学与传播学相互融合的交叉学科。文学及其流传历史悠久,而传播学自从产生至传入中国以来时间不长,但是传播学在中国呈现出逐年蓬勃发展的趋势。2007中国传播学论坛“和谐社会、公民社会与大众媒介”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张国良先生的主题发言中谈到传播学四大发展趋势,即取向理论化、领域多样化、方法规范化、视野国际化。从领域多样化的发展趋势而言,研究人类传播与实践的传播学,理应将文学纳入传播学的视野,认真研究文学传播学的建构问题。
一、传播学视野中的文学
传播是社会的必要,人类的一切活动均离不开传播。文学活动是人类的一种审美创造活动,文学作品是对人类自身发展过程的一种传播与描述成果。
第一,文学史的传播学意义。在传播学视野里,文学史不仅是文学理论产生的基础,而且是具有传播意义的历史。研究文学发展史,探寻文学发展规律,不仅是文学理论研究的课题,而且是文学传播学建构的需要。现今时代,大众传播日益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和人们的生活生产、行为方式,在这样一种社会环境和传播语境中,文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深受其制约和影响。在信息化社会里,时间转化为同时性与无时间性,文学的生态环境和价值取向都随之产生了新的特点与变化。在文学发展史上,文学创作与传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一种适应时代特点、多元并存的新的文学
史格局正在构建之中。
文学史是人类传播观念演化的历史。片面而言,文学与传播学是两门学科,文学史与传播史没有关系。系统地说,两者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文学史中蕴含着重要的传播学意义。一部文学史是人类文学观念嬗变的历史,同时充分反映了不同时期作品中的文学观念。文学史是人类传播活动的发展史,文学传播是人类传播活动之一种,文学史与传播史均是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是随着社会发展变化而不断演变的。
第二,文学信息的传播价值。人类生活于信息世界,并不断地进行各种信息交流活动,而且社会越发达,信息的价值和意义就越显得重要。文学信息是指文学传播中的信息,文学信息具有传播价值。文学信息在内容上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娱乐等诸多方面,在形式上包括语言、文字、图片、影像、声音、动画等,可见文学信息的丰富性与传播需求的多样性有对应关系。从传播媒介而言,文学信息可以通过传统的语言文字、报刊杂志,也可以通过广播电视以及网络传播。从接受者而言,文学信息可以让读者穿越时空的界限了解到古今中外的文学;文学信息可以让读者超越学科领域的界限而对不同学科有所了解。受传者是传播内容的最终接收者,因为受众具有人数众多不计其数、差异显著层次丰富、没有组织没有纪律、分布散乱个别接收、接收自愿选择自由、目的多样动机复杂、时空分离无缘见面等特点,是不可预知的群体。[1]无论他们具有怎样的特点,对于文学作品而言,他们都是接受者,是文学作品的积极读者,没有读者的作品是失败的作品。对于传播者而言,无论作者以何种身份出现,文学信息的传播都可以使更多的读者阅读到创作者的作品,达到自我宣传的效果。传播者是文学传播链条中的第一个环节,传播者是传播的主体,决定着传播内容的特点、性质及质量。传播者又是一个复杂多样的群体,“传播者的自我印象、传播者的人格结构、传播者的同僚群体、传播者的社会环境、传播者所处的组织、媒介内容的公共性所产生的约束力、受众的自发反馈所产生的约束力、来自讯息本身以及媒介性质的压力或约束力等等”均会影响和制约传播者。[2]
文学信息的传播有一个完整的过程,“所谓传播过程,就是信息从传播者流向接受者,实现信息共享的过程,信息的传递与反馈即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传播过程。” [3]这个过程是包括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和受传者四个要素,以及信息的传达、接受和反馈三个重要环节的动态传播系统。在这个完整的流动过程中,文学信息的传播价值才充分体现出来,文学家的声名才得以广播,文学作品的价值才得以实现。
二、文学传播学的理论建构
第一,提出“文学传播学”的依据及学科构成。社会需要传播,人生活在传播之中,无时无刻不在接受信息和传播信息。没有传播,人类将无以生存,人类生存与发展过程就是不断获得信息的过程,因而社会需要传播研究,更需要传播研究的基础理论。文学需要传播,文学起源于劳动,在劳动中传播,服务于劳动。文学传播研究需要探寻规律,由于传播学这门新兴学科的蓬勃发展,其在文学领域里的影响非同寻常。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网络世界的迅速扩展,文学很快地适应了网络传播。当今社会个人创作的自由、网络写手的层出不穷、作家财富排行榜的应运而生、国际国内畅销书排行榜的风起云涌,加之文学作品正式出版前具有代表性读者的参与和评价等,给文学创作与发展带来了明显的现实问题,都需要认真探索与研究。
文学传播学不是文学与传播学的简单相加,而是在文学研究的基础上,吸收传播学的理论与方法,运用传播学的理念与术语,从新的视角和方法审视文学传播现象,考察文学传播过程,讨论这种不同于一般大众传播的文学传播的特殊规律及其原理、原则。文学传播学的学科构成可分为理论文学传播学、历史文学传播学、实务文学传播学三个分支学科。其中,理论文学传播学是文学传播学的理论基础部分,即考察和研究文学传播活动的发生,在发展和运作方面的规律,它与随自己互动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关系等,这些内容构成了理论文学传播学的特定研究对象和基本学术范畴。历史文学传播学是在文学传播史料学和历史编纂史实复原的基础上,借助分析和归纳探讨个别史实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且在史实和史论基础上建构规律、法则及理论模式,运用宏观思辨的方法研究文学传播史及文学传播史学的本质、意义与关系。应用(实务)文学传播学是把传播学一般原理、方法与各类文学活动规律结合起来的各门应用文学传播学科的总称,是对已获得的文学信息及其科学加工、传播技巧和传播效果的研究,以解决文学信息传播活动中的实践问题。
第二,构建文学传播学理论框架。建设中的文学传播学应当以文学与传播的实际关系为基础,顺此脉络建构文学传播学理论框架,并将此理论框架逐步完善、阐发为一门内容丰富充实、体系完善的独立学科。文学传播学理论框架的建构就是要明确文学传播学的研究对象、目的、任务和研究内容或理论模式。
从学科角度而言,文学传播学应该研究文学传播学的理论与方法、文学传播学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文学传播学的地位与作用,以及文学传播学的发生机理、结构模式、发展预测等一系列学科建设方面的问题。从理论角度而言,文学传播学应该研究文学传播作为传播学的一个分支与传播学之间的关系,以及其与其他传播学分支学科比如新闻传播学之间的关系。从历史角度而言,文学传播学应该研究文学现象作为一种传播活动的起源、发展与演变的过程及机制,在考查文学传播史的基础上,探求不同传播环境、不同传播阶段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实现文学传播史发展的规律、法则及模式的建构。从比较角度而言,文学传播学应该研究不同时代、不同社会状况下文学传播的变迁、分化、整合、适应的周期及其规律,通过对在不同的技术条件下、不同文学传播系统的比较研究其异同。
文学传播学是研究文学信息系统及其嬗变规律的学科,既是传播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又有利于传播学学科的发展与完善。从传播的定义看文学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文学传播学是一门具有边缘性、综合性、实用性的新兴学科,在文学与传播学相交叉的边缘地带发展起来,因而同时兼有文学与传播学的双重属性,并且在文学与传播学总规律制约下逐步形成自身独特的规律。作为一门交叉学科,文学传播学承担着文学和传播学未能解决的边缘问题研究。近年来随着传播学的蓬勃发展,文学研究领域中运用传播学理论的现象日趋增加,但是具有系统性、科学性的文学传播学尚未真正建立起来。文学传播学作为传播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既要和相关学科区别开来,明确研究对象,又要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独特的理论框架及结构体系,进而制定文学传播学的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戴元光、金冠军《传播学通论》,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227-230.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67.
[3]戴元光、金冠军《传播学通论》,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42.
[4]林之达《传播心理学新探》,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刘智《新闻文化学》,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
[6]季水河《新闻美学》,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
[7]周鸿铎《应用传播学引论》,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年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