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其实是童年先动的手

 可素之心 2017-01-17

 一个人毕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他自童年时代起就已形成的性格。

——荣格


如果把童年再放映一遍,我们一定会先大笑,然后放声痛哭,最后挂着泪,微笑着睡去。

——宫崎骏《龙猫》

 

老人常用“三岁看老”来形容一个孩子,甚至在很多老一辈的眼里,孩子小的时候是什么样的,那么长大了也必然是什么样子。

 

在临床心理学上,通常会把很多问题都归结于”童年的过失”“妈妈的问题”。那么事实上真的像我们说的这样,问题都来自于童年?为什么说我们的童年决定了我们今后的道路呢?

 

不得不说,家庭对于我们的成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说到家庭,我们就要谈到原生家庭了。


原生家庭指的是你从童年开始成长的家庭,是相对于成年后组成的婚姻家庭而言的——即你和你的父母、兄弟姐妹或祖父祖母、继父继母等成员共同生活的家庭。

 


我们的绝大多数的技能、习惯、交流方式都来自原生家庭。同样,在三观的形成方面我们也是根据父母而形成的。

 

在自我认知方面,原生家庭对于我们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比如:我们从小被爱,被关怀,那么我们就会发展出来较为稳定的自我意识;而我们从小被虐待,缺乏爱的话,那么我们就会发展出来不稳定的自我意识。

 

如果我们自己仔细反思一下的话,我们就会发现,很多行为的缘由都来自于童年时期,原生家庭中经历的事情和问题。

 


豆子是我一个朋友,他是一个非常内向的人,但是他在父母的眼里总是认为他应该是一个善于交流的人。并且他的父母也经常会带着他去一些酒会之类的社交场合。

 

但是在跟他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其实他自己特别的迷茫,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且,他也没有真的变成他父母所希望的样子,他经常打电话问我,你觉得我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了?

 

豆子的父母只想要接受他们内心想要的形象,并没有看到豆子真实的形象,并且一味的要求豆子变成他们想要塑造的样子,这不仅让他越来越缺乏自信,更是变得没有主见,甚至认识不到自己,只能通过其他人的评价来了解自己。

 


当然这只是原生家庭中的一个问题,还有其他各式各样的,比如:

混乱不堪和冲突不断的家庭环境

创伤之后的幸存者

父母中的一方角色缺失,或在情感上遭到父母中某一方的抛弃

家庭暴力

父母离异

家庭中有滥用药物,吸毒等......

 

父母要满足我们的基本物质需求,给予我们安全感,以及爱。这些都是最基本的一些需求,然而父母在这些基本的需求上面,往往会缺失的较多。

 

我们总是不自觉的将自己童年的行为方式带入到我们成年中,并且将这种行为继续带给我们的下一代。

 

虽然我们都很清楚,当问题发生的时候,我们要从自己身上或者是从自己父母身上找根源。但是这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如果不改变自己,那么类似的事情只能是不断的重复。

 


我们要避免陷入一种被害者模式当中,我们要做自己的主人,在我们不断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是有能力在原生家庭中发挥我们自己的作用的,我们也是有条件去改变我们在成年之后的原生家庭的关系。

 

实际上,我们真正要做的是改变已有的思维定式以及进行再次学习,你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家庭,分析家庭中的三观,并且结合自身曾经经历的事件,了解你的交流方式,处理情绪的方法。

 

我们要试着与自己的过去握手言和,同时试着与现在的原生家庭建立更有效的连接,并且认识到成年之后那些不恰当的行为模式,提高我们处理亲密关系的能力。

 


原生家庭不仅是影响着你,其实也是你背后强大的力量,但是人生始终都是把握在自己的手中。我们已经不是孩子了,不要再用原生家庭作为失败的借口。


无论在任何时候,你都要为自己做的每一件事情负责,这是对你之前原生家庭的责任,同时也是对你现在所处的原生家庭的责任。



做孩子人生路上的指南针

请点击→做真正的家长



点击上方收看线上视频课


境界,我们信奉:我好,你好,世界好;我们愿意把价值带给每一位与我们接触的伙伴;我们尊重每一个人的界限;好的学问应该被更多的人分享和尊重。到达人生理想境界的路远不止你眼前的一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