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知在所不虑】

 菊花廿六 2017-01-17
十翼书院   米鸿宾??  

著之存世,永续传承【大知在所不虑】——《大易识阶》中国书籍出版社 2015年 8月 【书序】 

         一、何为大易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多元的精神合体。中国传统哲学有关本体论和辩证法的丰富思想中,最突出的就是对人生和道德思想培育的认知,尤其是对天人之际和人际和谐的追求——司马迁的《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其不朽,不仅在于它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更在于它“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哲学价值。
        而作为中国哲学核心部分的易学体系,其产生与发展流变,几千年来,盛衰起伏,绵延不绝;聚汇至今,虽支脉纷纭,但内蕴无限丰厚——她是中国人解读、认知这个世界的方法与智慧,更是中国文化“格物”之基础。
        易学,分为义理和象数(又称应用易学)两大类。义理是其哲学化的内容,而象数则是其自证自验的践行方法。二者唇齿相依,互为印证。其基础离不开阴阳五行,而阴阳是中国哲学的基础,五行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结构。中国文化几千年来就是在这个框架下绵延至今,成为全球二十二个文明体中唯一没有断流的文明体。
        大易之内容,义理部分以《易经》为理论基础。象数部分则分为干支、八卦以及二者合流的体系为流派,多元建构象数易学。
        在数千年中国文化传承中,有着最后一位大师之誉的王国维先生,在其生命终结的前一天,还在与学生刘节和谢国桢,讨论阴阳五行的起源以及日本人研究天干地支的得失问题。而这一点,今人却往往无从顾及。
        可是,不了解心灵史、思想史,又怎能了解一个人、一个民族的文化生命呢?
        二、群经之首
        《易经》成书于汉代,由王弼综《周易》和《易传》而成之。同一时代的经学集大成者郑玄,将《易传》谓为“十翼”,誉为学习《易经》的十个翅膀。也正因《易传》赋予了《周易》的哲学化,方令《易经》在汉代成为群经之首、中国智慧之源。
        易学,就是认识变化之学。变化从哪里来?从自己开始变。《易经》就是变化的经典——她的最高智慧,就是要我们达到“圆而神”的境界一一滤事浑圆,出神入化!
        《易经》中的六十四卦,就是圆满这个世界的六十四种维度和方式。她囊括了一切变化法则,给我们提供了识鉴世界的多元视角,极大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从中,也完成了君子人格的塑造——与先贤并肩!可见,从这个角度而言:易学,不仅是安身立命之学,更是改过之学!
        古往今来的睿智者,皆贵有自知之明——以宋代文豪苏东坡为例,他晚年即对自己一生有着振聋发聩之总结:“某凡百如昨,但抚视《易》、《书》、《论语》三书,即觉此生不虚过。”( 《答苏伯固书》)这里的《易》,指的是其所作《东坡易传》。可见,那些热爱东坡先生的人,未必知道他的心安在了哪里。以至于望尘莫及,也是必然。
        三、格物
        儒家道统是中国文化的主脉。学习儒家文化,须依照儒学八目而进阶。而八目之首,便是格物。格物,就是认知事物发展的规律,掌握其大义,为人提供先见之明的方法和智慧。
         宋代朱熹说《易经》是“卜筮之书”,诚哉斯言。卜筮是干什么的呢?卜筮是古人“格物”的最常见方式。汉代大儒扬雄说“通天、地、人,为儒”,意思是说,你至少要精通认知天、地、人其中一种的方法,才称得上是儒人。
        然而,扪心试问——今天究竟有谁算得上是儒人?今天还有真正的儒家么?
        从管子辨水、王安石辨水,到明代中学课本《龙文鞭影》中的“邵雍识乱”;从诸子百家稷下学宫校长荀子所言“善易者不占”,到清代曾国藩的鉴人之略,以及左宗棠的堪舆之功,无不澈现中国文人的安身立命之功。
        这些中国文化各个时期的翘楚们,其精神安置处,是中国智慧不竭的源泉。
        我们,找到了吗?
        四、良知
        当人心中有了真正的良知,在关键时候,是一定能够战胜偏见的。
        中国心学代表人物王阳明最强调“致良知!”那,良知究竟是什么呢?他在自己传世之作《传习录》中讲的很清楚——“良知就是《易》!”
        如此可见,研习阳明学,如果不懂《易》,又如何能谈得清楚良知呢?如果只谈良知而不谙《易》,那你的良知又在哪里呢?!
        所以,良知成为了这个社会的稀缺!还是我们十翼书院导师委员会主席、台湾政治大学唐翼明教授说的好——“人们自下而上发展国学热潮,无非是文化自救而已。”
        问题又来了。那,什么又是国学呢?
        不同学问的抵达,有不同的理解——我的解读是:国学是中国人抵达智慧的传统求学方式。她有两种抵达途径——1、文以载道。其中,文,包括:字以载道(汉字和数字)。2、物以载道。其中,物,包括:琴、棋、画、传统家具等外物。
         中国文化是信仰圣贤的文化。就国学而言,经典是自救的唯一源泉,而经典中的经典,就更是不二之选。比如,《易经》、《诗经》、《道德经》、《论语》、《庄子》、《荀子》、《孟子》等有限的诸子典籍。它们是我们生生世世的精神池塘。
         人的一生,最该澎湃、最应光芒万丈的就是智慧和信仰。她们,全部囊括在“天人合一”的思想之中。往圣先贤们,无一不共襄此途。
        您,抵达了吗? 
        五、学问
        众所周知,学习是一辈子的事。
可是,何为学习呢?
        《说文》曰:“学,觉也。”意即:学,就是抵达智慧。《说文》又曰:“习,小鹰试隼。”小鹰为了飞翔,要不断训练,直至能够稳定的翱翔。此引申为,由于一次性的证悟未必不稳定,所以要不断实践,直至将其稳定的内化到自己生命之中,成为自己的智慧。
        可是,又何为智慧呢?
        老子说“知人者智。”无独有偶,当年孔子贤徒樊迟,问老师什么是“智”?孔子毫不犹豫地说:“知人!”
        春秋名相管子亦反复强调:“以人为本。”而人本之道又是什么呢?《易》曰“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就文化而言,能上天入地,又能壁立其间者,方为仁者。仁者无敌——如何能够无敌呢?能够让自己成为顺天应人的活体生命即可。
        要知道,任何学问都是人学。你的所学、所知,如果不是一个枯萎的约定,而是一个活体时,就必然能见到种种解脱的风光,并能真正还给自己一片晶莹!反之,如果你所拥有的知识,令你的烦恼越来越多,那一定是学错了!
        而学错的人,却大有人在。
        不信你瞧,对于文化和文明而言,遍地可见负豪和负二代……
        六、匹夫之责
        圣贤之书,无不发愤而著,载于竹帛。
        “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其冬,地不为人之恶险而辍其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正所谓“天有常度,地有常形,君子有常行”。钟子期一死,伯牙不复鼓琴;断琴为知己,无人再懂肺腑音。自此,大义之不明,亦遍于天下。
        然而,保天下者,匹夫之责也!
        我既非伯牙,亦不敢孤芳自赏,所以三十余载依然执着“抚琴”——北宋张载《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有一种如虹的气势,中流砥柱般屹立于我心。虽难望先贤项背,但感先贤天地之心,诚恐成文辑书,集日常感悟,践证中国文化之理,体悟易学于生命之妙用。唯欲书浅见,绽赤心,希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国之良景,一家之信言,一己之智身。
        此乃本书早年创作之缘起。
        七、不废
        庄子曰:“大知在所不虑。”
        人的一生,往往做了很多半途而废的事情。其实,仔细想想,事情真的不是废在半途,而是由于智慧不够,一开始就废了!!
        时下的人们,不缺能力、不缺热情,缺的是思维方式,换言之,缺的是智慧财产。因为放弃了先贤们很多的智慧财产,才导致我们的文化落魄到今天。
        我们应该知道:有了智慧,我们所做的一切正向之事,都会迅速崛起!
        我们还应该记住:所谓的秘密,都是给无知准备的!
        八、经典
        人生要有不群之气——与其在别处仰望,不如与先贤并肩。
        在中国文化中,但凡建大功立恒业者,以及历代先贤,几乎无不与《易》有关。
        他们之所以能够传世,重要原因在于:他们宁可跨越百代,也要直接与先贤对话,让先贤往圣活泼泼地站在当下!
        他们心中很清楚:一个人,百千年后,仍被传颂,方是经典人生。所以,他们讲先贤和接着先贤讲,以复活先贤和回归经典为生命旨趣和文化理想。而苍天永远不负真心大力之人,他们每个人在历史中都获致了应有的名分!
        他们就在那里,静静地等候着你,你随时可以并蒂。
        碧水连天,弹指百岁,悠悠千年,也不过是一瞬间……
        负火传薪,您,准备好了吗? 
        九、安住
        庄子说“人生如梦”,可这梦中,亦有数不清的罪过。
        祈愿慈悲的读者,能够仁慈的宽恕我书中的过失,若有能令您心开意解之处,则感恩圣贤。
        《易》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你的精神安住在哪里,就会遇到什么样的结盟者。
        祈愿苍生,在智慧一途,广结精神连理,并于未来的生命辗转中,时时心安喜乐!
        是为序。(为十年前拙著再版所序)
                                    十翼书院 米鸿宾  
          于2015年6月27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