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脑出血和脑血栓,生命只在“针线”之间!

 Wxb逆风飞扬 2017-01-17

秋冬是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人体受寒冷刺激后很容易引发脑出血或者脑血栓形成。这两者都属于严重的脑部中风,但“一根针”、“一条线”或许就能救命,快来为自己的父母家人看看吧!

脑出血和脑血栓,生命只在“针线”之间!


脑出血:出血性脑中风

脑出血(脑溢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脑动脉硬化、颅内血管畸形等,常因用力、情绪激动等因素诱发,故大多在活动中突然发病。

脑出血和脑血栓,生命只在“针线”之间!


临床表现:脑出血发病十分迅速,它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死亡率非常高,但只要闯过难关,后遗症相对较轻。

急救的方法——针刺

发生中风首先我们要打120急救电话,下面介绍一种能够就地取材的中医急救法,关键时候可以救命!

中风放血急救法

遇到这种情形,千万别慌,患者无论在什么地方,千万不可搬动他。因为,如果移动,会加速微血管的破裂。所以要先原地把患者扶起坐稳以防止再摔倒,这时才开始(放血)。

脑出血和脑血栓,生命只在“针线”之间!

家中如有专为注射用的针,当然最好。如果没有,就拿缝衣用的钢针,就在患者的十个手指头尖儿(没有固定穴道,大约距离手指甲一分之处)刺上去,要刺出血来 (万一血不出来,可用手挤),等十个手指头都流出 血来(每指一滴),大约几分钟之后,患者就会自然清醒。

如果嘴也歪了,就拉他的耳朵,把耳朵拉红,在两耳的耳垂儿的部位,各刺两针,也各流两滴血,几分钟以后,嘴就恢复原状了。

等患者一切恢复正常感觉没有异状时再送医,就一定可以转危为安,否则,若是急着抬上救护车送医,经一路的颠跛震动恐怕还没到医院,他脑部微血管,差不多已经都破裂了。

脑血栓:缺血性脑中风

脑血栓:在脑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形成的基础上,血液的有形成分附着在动脉的内膜形成血栓。血栓堵塞血管,造成脑细胞缺血缺氧死亡。动脉硬化、血液黏稠度高,是其高危因素。

脑出血和脑血栓,生命只在“针线”之间!

临床表现:一般起病较缓慢,从发病到病情发展到高峰,多需数十小时至数天。这种病常在睡眠中或安静休息时发生。一些病人往往睡前没有任何先兆症状,早晨醒来时发现偏瘫或失语。死亡率低,但多会留下后遗症。

防治方法:刮这条“青筋”线

这里有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对于帮助防治脑血栓最是关键。

方法:用刮痧板刮手指,尤其是两个手的中指及根部(青筋处)就可帮助防治脑血栓。

脑出血和脑血栓,生命只在“针线”之间!

●为何刮中指青筋可防治脑血栓?

因为这根青筋代表脑部动脉硬化程度。

以左手为例,如果青筋出现在中指左侧(靠大拇指一侧),表示左侧动脉硬化、经络不通比较严重;此时,头部左侧容易出现不适;

如果出现在右侧,则同理;

如果两侧都有青筋,且颜色较深,说明脑部动脉硬化已非常明显。

脑出血和脑血栓,生命只在“针线”之间!

脑血管发病前10个暗号

下面这10个症状如果出现3个以上症状,并伴有高血压等疾病就要小心了。

1.突发性晕眩

头晕目眩突然发生,症状持续的时间不一。有些人伴发恶心或者耳鸣。

2.突然言语困难和流口水

突然感觉舌头根部僵硬,舌头膨大,说话说不清楚。甚至吞咽困难、一侧嘴角流口水。

3.突发剧烈头痛

如果突然出现严重的头痛、头晕,伴有呕吐,要高度怀疑脑血管疾病。即便短时间内自动消失,也要提高警惕。

4.步态异常、半身麻木

如果常常感觉左右半身麻木,应该考虑脑内小血管是不是出现了问题。如果步态突然发生变化,同时出现肢体的乏力,情况更加危急。

5.突然健忘

如果对从前的事情完全忘记,但是在数小时之后又有所好转,在遗忘的时候内心恐局促不安,要考虑急性脑血管病发作前兆。

6.视觉模糊

突然一过性的眼前蒙黑,或者一只眼睛出现事物不清,看东西模糊,甚至出现重影。

7.嗜睡、哈欠连天

一些人在发病前会出现嗜睡的症状,即便是在精神很好的白天也不住的打哈欠,非常疲惫、睡不够的感觉。这正是大脑缺氧的征兆。

8.经常呛咳

在喝水或者进食的过程中莫名的出现呛咳,这也是很多人脑中风的先兆。

9.血压异常

血压突然升高到200/120mmHg以上或突然降至80/50mmHg以下时,是脑血管疾病发作的前兆。

10.高血压病人鼻出血

若高血压病人数次大量鼻出血,再加上眼底出血、血尿,半年内可能发生脑中风。

【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请郎中(qinglangzhong)——小郎中与你一同分享健康,敬请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