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倗国:与兵马俑齐名的惊世发现

 zsyf在水一方 2017-01-18
2004年,在山西运城绛县横水镇北约一公里之地,发现一处西周时期的墓地。经过考古人员数年的艰苦发掘,一个不见史载、尘封近三千年的西周封国跃然重现。

  这就是倗(péng)国。

  绛县横水倗国墓地被列入200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2006年,获得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奖”一等奖。自上世纪70年代陕西临潼兵马俑发掘之后,这一奖项长达30多年一直是空白。


  考古学家在清理绛县横水西周墓1、2号墓出土的器物时,在8件青铜器中发现了刻有“倗伯”和“倗伯乍毕姬宝旅鼎(盘、簋)”铭文。经考古专家确认,轰动考古界的这处大型西周墓葬,为西周时期国君级别的“倗伯”及夫人毕姬墓。

  墓葬中出土铜、陶、蚌、贝、漆、玉以及织品等文物14000多件套,文物等级之高、价值之重大、数量之众多,蔚为大观。2013年,横水西周墓墓地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凤鸟纹提梁卣西周(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

  通高23.5厘米,腹径16厘米

  卣是盛酒的容器。这件凤鸟纹提梁卣,器盖和器身以子母口扣合,盖和内底均铸有“作宝尊彝”四字铭文。双兽头提梁,梁山饰四组变形兽纹,以方形突起分割。盖为椭圆形,盖面有圈形捉手,饰两组相对凤鸟纹,盖沿饰波曲纹。鼓腹下垂,圈足,器身饰三组纹饰,通体均以云雷纹衬底。

  倗国墓地位于绛县横水镇横北村北约1000米处,北倚绛山,南临中条,跨涑水河。墓地坐落于横北村北部,东西两边均为南北向冲沟,南北两座山围成中间小盆地,俨然一个天然的国境。

  据出土青铜器上的铭文分析,倗是西周时期被分封到这里的外姓伯国,隔绛山与晋国相望。出土文物证明,倗国与与当时的晋国、霸国、周王室有过礼尚往来。毕姬墓中,还出土了周王室宰相送给她的青铜鼎。

  兽面纹方彝盖和盖纽均作四坡式屋顶形,盖和腹的四面饰双龙组成的内卷角大兽面,阔口獠牙,巨睛利爪,凝重大方。

它们深度在15米左右,且带有很长的斜坡式墓道,墓道大约长25米,两座墓墓道平行排列。幸运的是,它们都没有被盗过。

  M2的墓主是倗伯,共出土鼎3、簋1、尊1、觯1、盉1、爵1、卣1、甗1、盘1、甬钟5件,总数16件,其中8件有铭文。M1的墓主是倗伯夫人,出土青铜礼乐器计鼎5、簋5、甗1、鬲1、盂1、盘2、盉2、提梁壶1、贯耳壶1、觯1、甬钟5件,凡25件,8件有铭文。

其中一个铜鼎的内腹壁上刻有“倗伯乍毕姬宝旅鼎”,这段文字证明,该女名叫毕姬,倗伯为倗国国君,毕姬是国君夫人。


  兽面纹尊

  此器花纹粗犷,自口沿以下饰蕉叶龙纹和鸟纹、大卷角兽面纹、兽目交连纹。


  对“倗国”之“倗”,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吉琨璋说,横水青铜器中的“倗伯”,按照对西周金文通常的读法和理解,“倗”应是地名、国名、姓氏。

  从横水墓地所出青铜器的金文和以往发现有“倗”字样的金文来看,倗就是西周时期位于横水一带的小封国。

  “倗”字的甲骨文文献难检,似乎缺载,但是传世和出土的与倗国、倗氏相关的青铜器为数不少。

  “倗”组青铜器,大多是传世品,如下面这件作为陪嫁品的“虎叔作倗姒簋”。

  虎叔作倗姒簋口径18厘米,高19.6厘米,重4.08千克。

  敛口,鼓腹,圈足,腹略下垂,肩两侧饰半环形兽首耳一对,有珥。盖内和器底有铭文:“虎叔作倗姒媵簋,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此器是虎叔为嫁到倗国的女儿所制的陪嫁品。

  从“倗”组青铜器的时代看,从西周早期一直延续到西周晚期,倗国可能一直存在。

  “倗”字不仅在西周铭文中有,在甲骨文中也有,可以认为“倗”字继承自甲骨。所以,考古界专家的“主流意见”,认为倗国当为殷商系,既非周,也非戎狄。具体,以下两件青铜觥似可作为佐证。



  兽形方觥(西周).兽形觥(商)山西博物院馆藏

  倗国墓地的兽形觥,其器形已经处在觥消亡前的最后模样。

  在饪食器中,鼎和簋最为常见,同时也是陪葬礼器的重要组成。

  兽面纹簋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藏

  其腹部饰兽面纹,云雷纹地,纹饰线条精细、流畅,腹上部两侧各饰一高浮雕圆耳圆睛的兽首。

  “羹”1号墓主,是倗国国君夫人毕姬,她仰身平躺,嘴中含玉。

  倗伯本人在2号墓里,面部朝下趴在里面,全身饰有玉覆面、玉串饰、玉璧、玉柄形器等。

随葬3个鼎、1个簋等,加上其他器物,总共16件青铜礼器中,8件有铭文,有“倗伯□作宝鼎……其万年永用”字样。


  组合玉佩是西周时期贵族间开始盛行的一种由许多玉件串联组成,挂在颈上、悬于胸前或佩戴在手腕上,是贵族们表示身份地位及权势的服饰。


  横水墓地1号墓主毕姬的墓室里还藏着一个几千年难遇的宝物——荒帷。

  1号墓葬发掘的第5天,考古队员发现一处红色物品遗迹,仔细一看都惊呆了:居然是纺织品的遗迹。3000多年前的纺织品能遗留下来简直是奇迹!




  这就是“荒帷”,也是如今所说的棺罩。荒帷的出土为两周宗法礼制制度的研究提供了直接重要的资料。

  从实物看,“帏荒”由两幅布横拼而成,上下有扉边,每幅布宽约80厘米,葬时总高约1.8—2米。

  这是目前中国考古发现的时代最早、保存最好、面积最大的墓内装饰图案实物。


  倗国墓地南北长约200米,东西宽约175米,面积约35000平方米。2004年至2007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主持进行了发掘,共发掘墓葬1326座,其中西周早期偏晚一直到西周晚期墓葬1299座。

在发掘区域内共发现西周时期的车马坑或马坑35座。

  倗国墓地的发现,让专家们开始重新审视晋文化和晋国历史,乃至西周的历史。

晋国自武公开始,大兴灭国之风,先后吞掉了霍、虢、虞、冀、黎、郇、董、韩、芮、魏、耿、贾、杨、沈、姒、蓐、黄等17个国家,这些在史籍中均能找到线索,倗国却无稽可考。

而时光何其垂青,随着横水墓地的发现,一个被史海湮没的新封国,在万余件精美璀璨文物的光芒映射下,终于惊现天下。



  獏尊背部有盖,鸟形钮,通体饰鳞纹。獏,哺乳类动物,像猪像熊又像大象,在距今100万年到1万年之间广泛生存于温暖潮湿的环境。

目前在东南亚还存留它的近亲——马来獏。獏尊在山西运城市绛县横水墓地发现,说明当时中国还有獏类生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