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死亡率近100%的传染病,却常被误诊误治!

 水己冰 2017-01-18

死亡率近100%的传染病,却常被误诊误治!

狂犬病的可怕之处在于,一旦发病,死亡率近乎100%。但是依然有很多人被动物抓伤、咬伤后抱有侥幸心理,不去注射疫苗,导致临床医生接诊到狂犬病人的几率增加,又由于其症状多样,误诊率也随之增高。

病例资料

误诊

急性睾丸炎

患者,男,71岁,早年有胃癌手术史。2006年9月5日夜间被犬咬伤右下肢,伤情Ⅲ度,当时未行伤口处理,于次日上午在当地卫生院进行伤口清洗和缝合,并配注狂犬病疫苗。疫苗按规定程序注射完毕。10月17日,患者右下肢酸痛,阴囊睾丸剧烈疼痛伴低热而入镇中心医院诊治。入院时体温37.5。C,血白细胞13.1×10^9/L,中性白细胞79% ,初诊为急性睾丸炎而住院治疗。至10月19日,一般治疗不见好转,于20日上午行睾丸切除术。21日,患者出现怕风、怕水、怕光等狂犬病症状,即转入市传染病医院,23日10时许,病人多脏器衰竭而死亡。

来源:上海预防医学杂志

误诊

病毒性脑炎

男 20岁。因发热、头痛、精神异常1天,以“病毒性脑炎”收入神经内科。查体:体温38.5℃:意识清楚,表情时而呆滞、时而恐惧.言语紊乱。颈软.心肺及腹部未见异常。脑神经检查未见异常,四肢肌张力正常,肌力V级,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未引出。住院后经脑脊液(GSF)、头颅CT、脑电图(EEG)等检查未见异常,怀疑“病毒性脑炎”的诊断:此时病人出现烦躁不安、恐惧。追问病史 病前10天有被野犬咬伤史。高度怀疑“狂犬病”,请专科会诊,因无狂犬病典型症状而未得以确诊。次日中午病人突然口吐白沫、呼吸困难、恐惧,经对症抢救,于当日下午因呼吸、循环衰竭死亡。尸检报告:脑组织切片染色,神经细胞浆内可见内基小体。死亡诊断:狂犬病。

来源:临床误诊误治

误诊

肺炎、急性中毒

男,4岁,咳嗽3 d、发热6 h,抽搐、呕血4 h入院。入院查体:T39.5℃ ,神清,咽不红,双肺呼吸音粗,痰鸣,心音有力,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入院诊断:肺炎,急性中毒。入院后7 h发现患儿乱吐唾液,惊恐不安,尖叫,恐风、恐水试验阳性。血白细胞19×10^9 L,中性0.9一追问病史:20 d前左髂上棘处被狗咬伤,当时未作任何处理,末注射疫苗及血清一确诊狂犬病。住院48 h死亡。

来源:临床儿科杂志

误诊

心绞痛

男,57岁。因低热、周身不适3 d,背痛1 d入院。患者3 d前出现低热,偶有咳嗽,疑似感冒,未予特殊处理。1 d前开始出现背痛,无放射,持续不缓解,就诊于我院急诊科。既往体健,否认其他病史,预防接种史不详。查体:体温37.3℃ ,心率87/min,呼吸24/min,血压150/90 mmHg。意识清,烦躁不安,急性痛苦面容,呼吸急促,无发绀。心脏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哕音及哮鸣音。腹软,肝脾不大,Murphy征阴性,双肾无叩击痛,背部肌肉紧张。

血常规、血生化、心肌酶谱及腹部B超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心电图检查示V ~V T波倒置,予硝酸甘油舌下含服未见改善。因患者背痛持续不缓解,考虑降主动脉夹层,但主动脉造影检查未见异常。予扩张血管及营养心肌等治疗症状改善不明显,以“背痛原因待查:不稳定性心绞痛?”收住心内科。患者住院后渐出现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及反复抽搐,于扇风及听水声时异常烦躁紧张,伴抽搐、呼吸困难。追问病史,患者家属诉3个月前曾被流浪猫抓伤左手,未接种狂犬疫苗,抓伤后曾感左手蚁行感。结合病史及临床表现最终诊断狂犬病。患者病情进展迅速,3 d后死于呼吸循环衰竭。

来源:临床误诊误治

误诊

泌尿系感染

男性,75岁,尿频、尿急伴下腹部疼痛3 h余,下腹部痛持续性加重,尿道口溢出白色前列腺液样物,无肉眼血尿,无恶心、呕吐,无寒战、高热。查体;T 37.1℃ ,下腹部压痛,叩击膀胱时出现急迫性尿失禁。门诊以“严重泌尿系感染”收入院。入院后辅助检查:双肾输尿管膀胱B超未见明显异常,前列腺体积稍增大。血常规:WBC 10.08×10^9/L;嗜中性百分率81.9 ;尿常规:尿胆原2+,尿蛋白3+,尿潜血2+,尿液分析中其他各项指标均未见明显异常。肝功能示:胆红素升高,AST 73 U/L。心电图、胸片未见异常。

次日患者便出现典型见水、饮水、闻及流水声、提及饮水时和气流吹到面部均可诱发严重的咽肌痉挛(兴奋期)表现,但仍可少量进食。传染病院医师会诊意见简要如下:患者1O年前有猫咬伤史,咬伤时无伤口发痒感,无发热。目前出现意识障碍,查体:恐风(+),恐水(+),初步诊断为狂犬病,建议给予镇静及对症支持治疗。患者则转入传染病院救治,一周后电话联系其家属确定患者出现典型狂犬病症状致死亡。

来源: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狂犬病是如何发展的?

狂犬病是一种侵害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所有温血动物包括人类,都可能被感染。它多由染病的动物咬人而得。狂犬病病毒进入人体后首先侵染肌细胞,在肌细胞中渡过潜伏期,后通过肌细胞和神经细胞之间的乙酰胆碱受体进入神经细胞,然后沿着相同的通路进入脊髓,进而人脑,并不沿血液扩散。

狂犬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对其典型临床症状国际上通常分为前驱期、神经损害期、昏迷期和恢复期。国内一般分为3期,即前驱期、兴奋期和麻痹期。前驱期或侵袭期的早期症状常不典型,大约80%的患者在伤口处有痛感或感觉异常(麻、痒、痛和蚁行感),这是最早的典型狂犬病表现。兴奋期患者出现恐惧不安、焦虑激动,对声、光、风等刺激敏感而有喉部紧缩感,嗜睡,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或丧失。恐水和怕风是该病的特殊症状,50%以上的患者因口渴试图饮水时出现咽、喉、膈肌痉挛,产生窒息、作呕和恐惧。麻痹期时患者渐趋安静,痉挛停止,出现弛缓性瘫痪,可因呼吸和循环衰竭而迅速死亡。

临床医生该注意些什么?

临床医生应提高对狂犬病的认识,接诊类似患者时,应常规询问有无动物抓伤或咬伤史,动物抓伤或咬伤后是否及时注射狂犬病毒疫苗,并进行详细查体,若发现咬抓伤伤口,应注意与其他疾病相鉴别,对于诊断困难者,在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后应考虑狂犬病 。儿童患者临床表现可不典型,且病史采集较为困难 ,接诊医师应特别重视。

对怀疑感染狂犬病毒者要密切观察病程进展情况,同时可进行唾液、脑脊液组织培养,还可采用原位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标本中的狂犬病毒RNA 。对于被犬、猫等严重咬伤,且伤口靠近头部的患者,要及时规范进行抗狂犬病毒免疫血清或免疫球蛋白注射,并嘱患者注射疫苗后避免大量饮酒、饮浓茶、进食刺激性饮食及从事剧烈运动或劳动 。

那么,这一期的问题来了:

狂犬病毒的潜伏期一般为多久?

温馨提示

可打开医客APP,在医生工具→BP工具→狂犬病→病理生理学中找到答案

亦可在医客公众号(yike515)回复“答案”,即可获得答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