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哥城是一天建成的么?

 昵称39707162 2017-01-18
(⊙_⊙)
题外话:
“此地庙宇之宏伟,远胜古希腊、罗马遗留给我们的一切,走出森森吴哥庙宇,重返人间,刹那间犹如从灿烂的文明堕入蛮荒。”——亨利·穆特(Henri Mouhot)

正经话:
Jayavarman II、Jayavarman III、Indravarman I 、Yasovarman I、Harshavarman I、Jayaviravarman…… Suryavarman II、Jayavarman VII……看着这么多的跋摩(Varman)是不是很头晕?没关系,作者自己也很晕,刚接触时也是花了很多时间去搞清哪个跋摩是哪个……我想说的是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我们只要记住吴哥时期有一连串名叫什么什么跋摩的王,这样就行了。就是他们造就了今天的吴哥古迹,他们中有勇于创新者、墨守成规者、文韬武略者……也有什么都不济者(试问哪朝哪代又不是这样呢?)。

阇耶跋摩二世(Jayavarman II) 802年正式将国都迁于吴哥平原,在一个名叫罗洛士的地区建造了吴哥第一座王城,这座王城开创了吴哥王城的新形制。先介绍一下吴哥王城的基本形制。历任国王登基时一般都会建造宣告其王权合法性的庙山寺庙,并通过在寺庙中进行的某种仪式达到神王合一。同时国王还会建造供奉其祖先的家庙

吴哥文明属于农业文明,雨季旱季对水的调控是关系民生的大事,因此第三项重大的国家工程就是水利工程。与中国拦水筑坝的控水措施不同的是,吴哥的水利工程都是筑围堤,平地造湖(据说这一传统来自南印度的某地)。而整体城市形态,“八戒”认为吴哥通王城之前的城市应该是开放型的。研究发现越靠近庙山寺庙,周围分布人居建筑就越密集,而这是吴哥城市形式的唯一证据,而且城市和乡村并不存在明显的界限。

吴哥古迹的“太虚幻境”
——意思是说尽信不如不信,这里仅提供一个认识的角度,不一定是历史事实。

关于吴哥古迹在柬埔寨的位置,请参考我团上一篇
“你知道吴哥古迹是什么吗?”

第一座城
阇耶跋摩二世阇耶跋摩三世(大约839年-877年)和因陀罗跋摩一世(877年-889年)集全国之力营建了第一座吴哥城——哈里哈拉拉亚城(Hariharalaya)。第一座国家寺庙,而且是第一座庙山寺庙——巴空寺,整个城市的中心;巴空寺北侧供奉祖先的寺庙——神牛寺;顺应着自然地势,筑起东西向的堤坝,拦截罗洛士河的河水,建成了800X3800米的水池(Baray),以保证范围内的土地的灌溉,水池被命名为Indratataka(记住这是一个水池就行,作者自己也不知道该怎么发音……)。水池和周围水网还具有特殊的宗教含义,Indratataka的水象征着万物初生的海洋,这些水也补给着寺庙的壕沟。

巴空寺
Phnom Bakong
巴空寺
Phnom Bakong


碑文中的“Yacodharapura”城(上)
哈里哈拉拉亚城很快就被废弃了(还有居民活动,只不过不再是宗教、政治及文化的中心),其地理位置限制了其城市的发展,地处吴哥平原的南端,过于接近洞里萨湖移动的湖岸,限制了可灌溉的土地面积。城市北边的土地灌溉起来十分困难,如果依靠罗洛士的河水,这会减少Indratataka的水的供给,从而影响南面土地的灌溉。而且Indratataka沙土淤塞,也加速了水池的水在旱季迅速蒸发。农业灌溉越来越困难,是造成迁都的主要原因。

新任国王输耶跋摩一世(889-910)在哈里哈拉拉亚城西北二十公里处,择址建了新的城市——Yacodharapura。国王选择在巴肯山上建造了巴肯山寺,还在吴哥平原上其他三座主要山体上建造了寺庙:Phnom Krom寺,Phnom Dei寺和Phnom Bok寺,形成犄角之势,拱卫京都;这时的家庙还在罗洛士地区,就是在Indratataka水池中心建造的罗莱寺。国王在新的疆域修建了第二个水池——“Yacodhatataka”,也就是现在所称的“东池”,水池主要靠暹粒河补给水源。这个水池大概占地15平方公里,远远大于Indratataka,以此可以灌溉的土地也就大大增加了。

巴肯山寺
Phnom Bakeng
巴肯山寺
Phnom Bakeng


“Yacodharapura”城(下)
928年,Yacodharapura被放弃而王城选址于吴哥平原的东北部的贡开地区,阇耶跋摩四世(921/928年-941年)迁都似乎是政治冲突的结果,944年贡开也被废弃了。

Rajendravarman II(944年-967/968年)登基之后,吴哥王朝的王城从贡开又迁回了吴哥。利用原来城市的水利设施,同时靠建立第一个建筑供奉祖先彰显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在东池中央人工岛屿上建了东梅奔寺(East Mebon)。东梅奔寺之后又建了新国王的国家寺庙比粒寺(Pre Rup),这座寺庙坐落在东池南北轴线的南部。阇耶跋摩五世(968年-1000年)在东池西岸建设了他的都城Jayendranagari,并建立了新的国家寺庙——茶胶寺(Ta Kev),这座庙山寺庙由于雷击而停止了建设。在这位国王统治期间国师Yajnavaraha还建设了女王宫这座吴哥最精美的寺庙。

贡开庙山

东梅奔寺
East Mebon
比粒寺
Pre Rup
茶胶寺
Ta Keo


苏利耶跋摩一世的城
苏利耶跋摩一世在这里开创了一个高棉影响在东南亚急剧扩张的时代,在柬埔寨北部和泰国东北部以及印度支那半岛东南部还存留了大量这一时期建造的建筑。苏利耶跋摩一世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寺庙——巴方寺,坐落在王宫以南的不远处。除了这座寺庙之外,还建立了西梅奔寺

这一时期,泥土淤积已经导致东池蓄水能力明显下降,国王开始了西池的建设,这座水池长8公里,宽2.1公里,由暹粒河和Puok河的一条支流O Klot供水。新的水利基础设施增加了可灌溉的土地的面积,使得城市人口迅速增加,确保了城市的繁荣。此后,吴哥就在东西池两个人工水池之间发展。

巴方寺
Phnom Baphon
巴方寺
Phnom Baphon


苏利耶跋摩二世的城
苏利耶跋摩二世是柬埔寨最伟大的国王之一。在他统治期间,吴哥的水利灌溉系统仍然在使用中,而在新建城市——奔密列和Kompong Svay省的圣剑寺处又创造了新的灌溉系统;他还完成了其祖先开创的连接都城到下一级城市的道路网络。凭借这一时期的繁荣的经济条件,国王对吴哥都城进行了集中建设,建设了众多寺庙,如托马隆寺、周萨神庙、Bantey Samre等

当然,苏利耶跋摩二世还建造了最著名、规模最大的国家寺庙——吴哥窟。柬埔寨的国旗上的图案就是这座寺庙,对于任何人来说,吴哥窟就是高棉文化的象征。就算不再作为都城,吴哥窟还是一个朝拜的地方 。

吴哥窟
Angkor Vat

吴哥窟
Angkor Vat
吴哥窟
Angkor Vat


阇耶跋摩七世的城
阇耶跋摩七世信仰大乘佛教,其建筑作品以及城市规划中无不是这种宗教信仰及理念的表达,观音(Avalokitecvara)的形象及其传说故事是建筑雕刻流行的主题之一。阇耶跋摩七世的建筑作品多少反映了这位君王的狂妄自大的性格,“巴洛克”风格的狂热来源于对于Asoka神的宗教信仰的虔诚。

建立的吴哥通王城以巴戎寺为中心,周围壕沟及城墙环绕,其他先前的寺庙也被归纳到他的城市之中,形成分区明确,秩序井然的城市空间。他还建造了Kompong Svay省的圣剑寺、泰国的Muang Sing、吴哥西北部的banteay Chmar城等。为了治疗人民的疾病并减轻其痛苦,国王在他的领土范围内建造了医院和祈祷室,同时在全国的道路网络中分布着驿站和次一级城市内的寺庙。

虽然无法准确得知这一时期的主要水利系统的使用状况,但是农业及社会需求促使了通王城北部北池(Jayatataka)的建设。这个新的水池和Indratataka尺寸差不多,由暹粒河进行水源补给,而且在其中心位置建造了宗教寺庙蟠龙寺

巴戎寺
Bayon
巴戎寺
Bayon


附一张更直观的旅游图


从吴哥的扩展与演变过程可见,与洞里萨湖的关系、早期的大型储水设施、建立宗教中心巩固权威,都是国王们考虑的重点。

本文已获吴哥秘境授权转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