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你想去这4个城市,不码住这些传统小吃,火车票算是白买了

 青灯侠客 2017-01-19


阿布的散步NO.152

- 猫咪觅食记 -




「 过年回家的意义之一:

把回忆里的味道再吃一遍。」




估计心细的粉丝有留意到,

今年春节阿布会去广州。

这个曾经带过好多年的地方,

已经让我真“牵肠挂肚”,

怀念的都是好吃的。

只想呼朋唤友地扫街,

把以前的最爱轮着宠幸一遍,

直到瘫在街头动不了。




虽然总有人诟病街头小吃,

不够整洁不够精致,

但在很多人尤其是游子心里,

除了妈妈烧的菜以外,

只有路边熟悉的小店和吃食,

让你一瞬间感觉到,

真的,回家了。




在阿布的逛吃旅行里,传统小吃店可是不能忽视的一环。


他们虽然大多挤在老城区的街头,也许旁边就是垃圾桶,还经常没有位置,可饿起来谁还管什么顾客就是上帝,大家都蹲在路边毫无形象一口接一口。


但,who care?



对于吃货来说,融入一座城只需一口温热的小吃。


过客在熙攘的人群里假装本地土著那样大快朵颐,归来的游子窝在斑驳的墙角感受久违又纯正的乡音。


氤氲香气里,如果有记者来问:你幸福吗?阿布想,这答案99%是:让我吃完再说。




以及,被外卖折腾了一整年的胃,需要在这个节日里被安慰。



· 洞子口张老二凉粉 | 粉和面都是美味 ·




成都的张老二凉粉总被食客称为不老的神话,他在文殊院对面,已经稳稳当当地开了半个多世纪。


每一个来成都的人都得来这家店吃上一口凉粉或甜水面,这才算是到了成都。而阿布有一位在成都土生土长的盆友,她说,谁说洞子张是游客聚集地了?本姑娘也常常出没好吗。




作为老成都们记忆里的味道,张老二还保持着国营饭店的做派,想吃的人先进店买票(古老的纸片,上面有菜名和价格),然后自己去窗口端。


就连店里忙忙碌碌的老阿姨们,还有面和凉粉摞起来的样子,也带着过去的味道。



但张老二火起来却不是凉粉,而是甜水面。


与我们日常吃到的细面不同,甜水面是粗壮型选手,入口劲道弹牙,甜咸辣三味轮番冲击着味蕾,姜蒜香与红油香简直能把人迷倒。



而面之所以好吃又不坨,除了手工制作,还在于揉面时加一点盐增加筋力,以及面熟出锅后拌上生菜油晾凉。糖、陈醋、红油调制的酱汁是阿布的大爱,因为一碗面量不算多,夏天吃个两碗那都不算啥。


听起来很简单,但每一步的份量都要拿捏正好,如果不是日积月累,谁也不敢夸下海口说自己的甜水面做得好。




如果说甜水面是小吃里的“男子汉”,那凉粉则以细嫩柔滑被夸为小娘子。


白凉粉和黄凉粉的原料都是豌豆。阿布更喜欢黄凉粉,滑滑的也厚实,吃起来有轻微豆香,口感很像奶糕。


其实凉粉本身是没有特别重的味道,全靠后加的酱汁来提味。清淡里夹杂的那股子辣,就是阿布最爱的成都味道。




洞子口张老二凉粉

地址:成都市青羊区文殊院街39号

人均:15元

图片来源:网络



· 护国寺小吃 | 不喜欢也还想吃 ·




讲真,阿布第一次吃护国寺小吃的时候,被帝都人民的口味吓到(大概广东胃在反抗吧)。


炸酥肉为什么那么腻,它似蜜不就是糖醋肉酸甜味也不够重,还有奶油炸糕,跟广东的炸奶完全不同,沾白糖其实是为了解腻?!




只有细糯又不太甜的豌豆黄是阿布的心头爱,临走还要打包两盒子。(作为京味儿传统小吃,护国寺小吃真的便宜到好像不用钱!)



但其实护国寺小吃除了吃,更要体会的是一种老北京情怀。


建于元代的护国寺,每逢庙会便拢聚了全北京的小吃,摊主们把摊儿那么一支,拉开阵势就叫卖起来,什么驴打滚啦豌豆黄啦,还有各种冒着热气的糕点,整个庙会都蔓延着腾腾的香气。


护国寺小吃就是在继承这些小吃的基础上再加创新的清真小吃店(请不要进店说要吃猪肉哦,外带也不可以)。



所以带着这样的心情再吃,倒是能把老北京人的日常体验了一遍。


豆汁儿对于外地人来说,单喝一口脑门都要被冲上天,但如果配上炸的脆脆的焦圈,却能把豆汁的酸压一压,这可是老北京早餐必吃啊。



又比如面茶,其实它不是茶,而是用小米面或糜子面煮成的糊糊,再淋上芝麻酱才能端上桌。


如果你搅拌着喝,那就外行了。真正的老北京喝法是不用筷不用勺,一手端着碗,嘴巴贴着碗边转着圈吸溜,因为面茶很烫,这样喝不会烫嘴,还能一口就把面茶和麻酱都吃到。




虽然阿布总是嫌弃护国寺小吃不是太甜就是太腻,但每次去北京却也没能忍住溜达着过去。


点碗面茶,要两个齁甜酥松的蜜麻花,再点份它似蜜,找个靠窗的座位呆上一小时。身边充斥着浓厚的京味儿,虽是过客,但这一小时却也是完完整整的属于北京。




护国寺小吃(总店)

地址:北京护国寺大街93号

人均:30元

图片来源:网络



· 东泰祥生煎馆 | 古法生煎的滋味 ·




生煎嘛,如果硬要追到源头其实是在江苏。但真正发扬光大,吃货们一致认为非上海莫属。


不要以为只要个大皮薄汤多就是正宗,生煎们可是也分流派的呢:清水派与浑水派。


东泰祥生煎馆顶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头可不是唬人的,他就是代表着传统的清水派:脆底、微汤、松面、紧肉



东泰祥是没有“双拼”这个说法的,不管鲜肉还是虾仁,统统一两四个。所以如果你要吃两种以上的口味,最好带上能吃的盆友(阿布是没这个担忧啦)。


鲜肉生煎可以放心大胆咬,完全不用担心被喷溅的汤汁烫到。这就是半发面的古法生煎,只放了12克左右肉冻做汤底,汤少肉多,完全满足好吃肉的食客。



虾仁生煎也很值得一试,饱满弹牙的虾仁被肉包裹着,又鲜又甜,加上脆脆的底,两口一个根本不在话下。




虽然现在没那么流行古法生煎,大家更偏爱浑水派的皮薄汤多,但很多老人家还是更愿意来东泰祥吃上一口,因为这味道已经是不会消散的烙印。


而东泰祥也会一直坚持古法,等候那些懂得老上海的人。




东泰祥生煎馆24小时店

地址:上海黄浦区重庆北路188号

人均:20元

图片来源:阿布



· 阿婆牛杂 | 26年初心不改 ·




广州有句老话“牛杂滚一滚,神仙都企唔稳(站不稳)”。而殿堂级的,在阿布心里,只有阿婆牛杂。



跟别的牛杂店不一样,阿婆的牛杂可不是你想吃就能吃到:只在周日下午三点左右开档,有事儿就不来。很多人去几次也难遇见,即使运气好碰到了,这排到另一条街的长队也很磨炼耐心。


这些等待的人里,有老人,有年轻人,也有从小吃着阿婆牛杂长大,现在又带着自己孩子来吃的中年人。


他们都亲切地叫她:桂姐。



其实最开始桂姐卖牛杂是为了要更好照顾身体不适的小儿子。


但二十多年下来,煮牛杂已经成为她习惯要做的事情,将近八十的年纪也吃不消天天出摊,也舍不得那些伸长脖子等着的街坊们,索性就一周一次吧。



虽然一周只开一次,牛杂的前期准备工作却很漫长:


每周三去市场挑最新鲜的牛杂,回家清洗,慢慢烹煮;因为不满意市面上卖的花生油,桂姐还要买花生米,自己挑、炒、榨油;周五把所有煮好的食材分拣串好,周六还要再把韭菜、萝卜等配菜放锅里煮着,这才出摊。



还不够,这一锅牛杂里,还有着让食客们念念不忘的甜味:除了实打实的花生油,桂姐还会在汤里放几块黄塘与花生酱,这样熬煮出来的汤汁浓郁又带着焦糖的甜与花生的香。


就连蘸酱也是她亲手调制,一种酸甜,一种偏辣,两种都很好吃!



虽然桂姐的牛杂配方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但依然没人能做出她的味道,所以有时候吃得不只是味道,还有那份不可被取代的初心


在商家们都绞尽脑汁缩减成本的现在,她的牛杂倒是称得上“匠心”二字了。



韭菜是标配,桂姐说,现在牛杂太贵啦,要搭卖才能确保利润

阿婆牛杂

地址:广州市

(搭乘地铁到芳村站B2出口然后问人)

人均:15元

图片来源: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