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拜灶君

 静静心理不乱好 2017-01-19





灶君信仰


灶王爷








▲常熟纸马 灶王爷

“灶王爷”的信仰”,灶神,全衔是“东厨司命九灵元王定福神君”,俗称“灶君”,或称“灶君公”、“司命真君”、“九天东厨烟主”、“护宅天尊”或“灶王”,北方称他为“灶王爷”,鸾门尊奉为三恩主之一,也就是厨房之神。



灶君流源

灶君到底何许人


历史

      灶君信仰甚早,春秋战国时期,有“媚于灶”的说法。《论语·八佾篇》记载:“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奥”指室内的西南角,是住宅主神的位置。“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是当时的俗语,意思是:奥神虽然尊贵,但高高在上,灶神的地位虽不如奥神高,但主管饮食。所以从实用主义的角度讲,献媚于奥神还不如献媚于灶神来得实惠些。

    庄子则把灶神称为灶鬼,还给他取了个奇怪的名字。《庄子·达生篇》说:“沈有履,灶有髻。”意思是:水下淤泥之中有鬼叫“履”,灶有鬼叫“髻”。在两汉时期,无论是在宫廷还是在民间,祭灶之风都相当流行,《史记》、《汉书》、《后汉书》都有记载。如《汉书·孙宝传》记载孙宝升为主簿后,乔迁新居,隆重祭灶并请周围的邻居大吃了一顿。

性别

    如今大家看见的灶君,都是男相,但是灶君早期可是个美女哩!《庄子·达生》写道:“灶有髻 ” [西晋] 司马彪注:“灶神,其状如美女,着赤衣,名髻也。”

   而且从历史角度来说,古时期主司厨房烹调事务的“先炊”视为灶神,并称这位“先炊”是一位老妇人。祭灶是祭“先炊”,而不是祭火神或灶的发明者。“先炊”即最先负责厨房事务的人,在古代,一般都是氏族中威望最高的老妇女,所以祭灶就是祭老妇,“以报先炊之德”。这种观点很可能是母系氏族社会流传下来的,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如道教的《太上灵宝补谢灶王经》,就说天下灶君,以昆仑山的种火老母元君为尊,五方五帝灶君及灶君夫人都是她的下属。种火老母“能上通天界,下统五行,达于神明”,“主人寿命长短,富贵贫贱,掌人职禄”。这位神通广大的女神,就是由传说中的“先炊”演变而来的。

   灶神为女性是国内外不少民族共有的现象。我国鄂温克族认为灶神是位老妈妈;赫哲人敬称灶神为“佛架妈妈”;满族的灶神是一位穿红袍的老妈妈。在西伯利亚各民族中,司灶神灵大多为女性,如吉利亚克人的火婆婆,纳乃人、阿尔泰人的火妈妈,埃文克人的火外婆婆等。这种灶神是女性的情况可能与妇女居家生活职能有密切关系。


随着历史发展,男权上升,灶君开始成为男性形象,明末清初方以智《通雅》卷21《姓名》“郭禅灶神”条则说:“灶神名禅,字子郭,不言姓郭。……元瑞云:灶神姓张名单,字子郭,夫人字卿忌。一曰灶神名壤子。广济历曰伏龙。《庄子》灶有髻。到了后期,民间有句话“女不祭灶,男不拜月。”据说,灶王爷长得像个小白脸,怕女的祭灶,有“男女之嫌”。 看来我们的灶王爷也是大帅哥。


祭灶风俗



民以食为天

民以食为天。中古人对饮食非常注重,作为做饭生火的灶头,更加敬畏。

百姓亲近灶神是巴望他能上天多言好事,以便天帝奖善;百姓害怕灶神是担心他上天言坏事,以致天帝降罪。这种矛盾的心理鲜明地体现在祭灶风俗中。神州各地,祭品当中多用糖及酒,生动体现了人们麻醉、讨好灶神,期待他“多说好话,少说坏话”之心愿。雍正《陕西通志》卷45《时日》:“二十三日祀灶,用糖饼,以糖泥神口,祝曰:毋以恶事诉上帝也。(《延绥镇志》)腊月二十四日,夜设糟馔、果酒,祀灶扫舍(《兴平县志》)。宋代河南开封人孟元老所撰《东京梦华录》卷10《十二月》:“二十四日交年,都人至夜请僧道看经,备酒果送神,烧合家替代钱纸,帖灶马于灶上,以酒糟涂抹灶门,谓之醉司命。“

元代安徽歙县人方回《桐江续集》卷25《十二月大暖雨二十四昼夜二十五日始雪》诗云:“夜来闻祭灶,犹卖胶牙饧。雪欲为南瑞,风才作北声。今年全不冷,此月未尝晴。造化难窥测,神奇易变更。”

人们用酒糟醉司命,用糖饼泥其口,企图灶神上天多说甜言蜜语,无法说恶言恶语。这种只言好事,不报恶行的心理,反映了百姓祀灶的功利色彩。

“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对子。人们希望灶神既能“上天言好事”,又能“下界保平安”。《敬灶全书》所收《东宫司命通天定福奏善真君劝善文》说:“吾乃东厨司命,受一家香火,保一家康泰。”⒇道经造作者作如是说大概反映了老百姓求平安的意愿。古往今来,民间流传着许多灶神保平安的故事。



祭灶的时间


念灶经

常熟风俗“念灶经”,念的经是《太上灵宝补谢灶王经》人家于腊月廿四送灶前,延请一两名正一道士来家念诵灶经,共二十四遍而止,以求一年之罪愆消除,无涯之福来临。

当然,后来吴语也用“念灶经”一词表示某人说话很烦,说了好多遍都不停。比如你又开始“念灶经”了,表示你又要烦我了。

祭灶时间以及如何祭灶

    祭祀灶神的日期,近代有“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即宫廷和官府人家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腊月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在腊月二十五日祭灶。但是汉族民间百姓大部分会选择年廿三祭灶,希望沾点贵气,取其吉祥意头。

《太上洞真安灶经》对敬灶醮礼作了详细的介绍,其中包括祀灶吉日、酒果摆设、案台布置、祝咒用语以及注意事项等。清代《敬灶全书》所收《敬灶篇》则比较简洁明快,该篇列举了几条祭灶准则:

一、每月朔、望,灶前看烛明灯,供净水一杯;二、每日早晚,上清香一炷,灶前常宜洁净,上灶必先洗手;

三、每月三十日,乃灶君上奏之期,至戌亥时刻,合家虔诚敬拜,可保家庭清吉,人口平安;四、八月初三日,灶君圣诞。八月二十四日,元君圣诞。宜供献香花,诚心拜祝。 

是书认为灶君最灵最显,人们不懂虔心敬拜,而去奉祀他神,是舍近求远之举。一般人家丁口不安,事不遂意,都是因为不知恭敬灶神的缘故。

   送灶神的供品一般都用一些又甜又黏的东西如糖瓜、汤圆、麦芽糖、猪血糕等,总之,用这些又黏又甜的东西,目的是要塞灶神的嘴巴,让他回上天时多说些好话,所谓“吃甜甜,说好话”,“好话传上天,坏话丢一边”一般家家户户都贴年画灶君,两边贴有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上天去多言好事,下界回宫降吉祥】。另外,黏住灶神的嘴巴,让他难开口说坏话。也有人用酒糟去涂灶君称之为“醉司命”,意思是要把灶神弄醉,让他醉眼昏花,头脑不清,以使少打几个小报告。因此,祭灶神象征着祈求降福免灾的意思。在祭灶君之时,摆齐供品,焚香祭拜,接着第一次进酒,此时要向灶君诚心祷告,完毕后再进行第二次进酒,进第三次酒之后,将旧有的灶君像撕下,连同甲马及财帛一起焚烧,代表送灶君上天,仪式便顺利完成。而焚烧一个用篾扎纸糊的马,是作为灶神上天的坐骑,还要准备一点黄豆和干草,作为灶神和马长途跋涉所需的干粮、草料。此外还要焚香、叩首,并在灶坑里抓几把稻草灰,平撒在灶前地面上,并喃喃叮咛:“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平安”之类的话,送走神明后,可别忘了正月初四(一说除夕夜)把众神接回来,此之谓“接灶”或“接神”。接灶神的仪式很简单,只要在灶台上重新贴一张新的神。

▲送灶王爷的草料


《江南祭灶》

▲上图源自常熟祭灶



最后鸣谢


常熟窦恒道长

文中的纸马图片以及风俗,不少来自窦道长的拍摄,他谙熟江南风俗,笔者曾经拜访之,受益良多,也让笔者接触到了江南正一道教的美,在此特地鸣谢。

附加 需要的朋友可以念誦

太上靈寶補謝竈王經

道言:昔登崑崙之山,有一老母獨處其中,莫知其由。是時即有妙行真人,上白天尊曰:此之老母,未審復是何人,獨住此山,殊無畏懼。

  天尊曰:惟此老母,是名種火之母,能上通天界,下統五行,達於神明,觀乎二炁,在天則為天帝,在人間乃為司命。又為北斗七元使者,主人壽命長短,富貴貧賤,掌人職祿。又為五帝竈君,管人住宅,十二時辰,普知人間之事,每月朔日記人造諸善惡,及其功德,錄其輕重,夜半奏上天曹,定其簿書,悉是此母也。凡人家竈皆有禁忌,若不忌之,此母能致禍殃,弗可免也。

  妙行真人曰:凡人家竈,未審有何忌諱?敢問斯言,幸垂教示。臣見眾生,安知其趣,願將告諸濁世男女,普令忌之,得諧安穩。

  天尊曰:子可諦受,凡人家竈,不可以雞毛犬骨頭髮,刀斧不淨柴薪,穢污等物,觸犯竈神,即致男女不安,經求無利,疾患瘡痍,癲狂瘴疫,眼目昏昧,夢想顛倒,田蠶不收,六畜虛耗,令客鬼無懼,亂入宅中,雞犬作怪,盜賊侵欺,口舌妄起,男女邪迷,官府禁錮,家業流亡,皆為觸犯所致。若有此難,急宜謝之,可請東方青帝竈君,南方赤帝竈君,西方白帝竈君,北方黑帝竈君,中央黃帝竈君,五方五帝竈君夫人,天廚靈竈,地廚神竈,天帝嬌男嬌女,囪中童子,童男童女,曾竈祖竈,竈公竈母,竈夫竈婦,竈子竈孫,家竈外竈,大竈小竈,長竈短竈,新竈舊竈,五方遊奕竈君,左右將軍,炊濤神女,前後直符,竈君小使,進火神母,遊火童子,竈家娘子,姊妹新婦,七十二竈侍從,神眾弟子,某夫妻眷屬大小,並是凡夫,不知禁忌,觸犯者多,不自省悟,或作東西,或修南北,將刀向竈,驚動尊神,酒後高聲,妄言綺語,以足進火,露體赤身,男女穢污,烹宰腥羶,歌吟廚內,叫喚竈前,致使三災競起,百怪俱生,財物耗散,疾病連綿,田蠶不利,仕宦不遷,買賣無益,宅舍衰邅,惡人謀害,六畜不孳,夢想顛倒,所求不遂,即當虔誠,願陳懺謝。

  天尊曰:能如是念,禍必驅之,吾當為汝末世眾生,召請此母,大降靈通,赦過宥罪,致福受慶,人口康泰,永歲無殃,青龍鬱鬱,白虎鏘鏘,朱雀爀爀,玄武堂堂,冤家伏匿,盜賊濳藏,火光入地,百怪消洋。

  於是妙行真人聞天尊說此老母,是名天帝司命,能掌人間罪福之事,普示群生,而為頌曰:

  天帝臨位,司命竈君。世人恭敬,福祿咸臻。去除災難,疫癘濳奔。仰依誨示,普得安存。

  天尊再告真人曰:末世男女,衝突竈君,有災有患,皆須清淨,掃灑明燈,燒香請道士轉經,呼召竈君眷屬名字,奏獻錢財,或供飲食,為人所利,子之所受,深宜諦焉。妙行真人乃稽首聽命,信受奉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