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为何要学格律诗词

 杏坛归客 2017-01-19

 

我们为何要学格律诗词 

周恩溢

引 言

 

一、今天我们先来讨论这个不是问题的问题。

    诗,是一种文学体裁,而我们现代人将现代诗也划分为诗歌的范畴,用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表现出社会现象和人类精神世界,做为对待诗一般性的普遍理解,得到了社会认同。特别是通过大多数社会力量开办的诗社可以证实,因此,都以现代诗做为基层层面的最最基础的起始点,也就先从基本情感来表达诗意。要从诗的滞后意义来解读,应该不是问题。

可是,假若选择采用格律的格式,来套进现代表现风格的诗,其格律的形式就被变形,变异和变味,就成为现代风格的不伦不类的“古诗词”。因为缺少(根本没有)运用格律诗的章法。这就出现现代人所理解的问题“格律诗”。

难道现代人在格律中出现的偏差,就否认其学习格律的价值,将格律诗从此消亡。当然是不会的。如若是?格律诗就不会从唐宋延伸至元,乃至明清时期发展起来的千年文化与传承,其中涵盖着唐诗,宋词(长短句),元曲,楹联所涉及中的丰盛文化大餐。我们没有资格去否定其完美的艺术存在。所以,我们如若要学习格律,就要从“为何要学习格律诗词”中寻找答案。

 

    学习格律诗词与其写作的意义

   一、是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需要。

   二、是陶冶情操、提高情趣的需要。

   、提高汉语水平的需要。

   四、培养情感抒发能力(朗诵)。

   五、不可替代的艺术形式。

   六、学习格律并不是想象中的难事。

 

  提高汉语水平的需要。

 

论证:

我们先从《论语》中寻求答案。

 

《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与《诗》、《书》、《礼》、《易》、《春秋》等“五经”,总称“四书五经”。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 “语录体” 。是中国现传扬并学习的古代著作之一。

 

二、不学诗无以言


  (子)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对曰:“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对曰:“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

  译文
  有一次孔子独自站在堂上,孔鲤恭敬地从庭里走过。孔子问:“学《诗经》了吗?”孔鲤回答说:“没有。”孔子说:“不学《诗经》,就不知道说什么好。”孔鲤就回去学《诗经》。又有一天,孔子又独自站在堂上,孔鲤正好快步从庭里走过。孔子问道:“学《礼记》了吗?”孔鲤回答说:“没有。”孔子说:“不学习《礼记》就不懂得怎么样立足于社会。”孔鲤就回去学《礼记》了。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仁”的思想,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经其终生倡导和历代儒家的发展,使中国儒家学说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流,作为中国人的指导思想逾两千余年。

 

孔夫子的一句训子名言:“不学诗,无以言”。按字面的意思,应该是不读《诗经》,没法说话。

但现代人,都不读《诗经》,话虽然粗鲁了些,也能表情达意呀。是否对孔夫子的话的理解有了什么偏颇之处?

我们来分析一下《诗经》的构成:

《诗经》是由《国风》、《大、小雅》、《周、鲁颂》。

国风,应该是民歌,相对于官歌而言的民歌,或将其看成的流行歌曲;

大、小雅,是士大夫聚会时的正规歌曲,相当于“经典音乐”或正剧;

颂,也就是官方规定的歌曲,如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准国歌(文革时的《东方红》、《大海航行靠舵手》,现在的《歌唱祖国》)。

我们知道,诗是语言的精华。“不学诗,无以言”,应该是指不学语言的精华,就不能形象而准确地说话。在孔夫子的年代,《诗经》应当是当时的“流行歌曲与经典歌曲大全”。

诗经内容简介(百度资料)

《诗经》就整体而言,是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诗经》现存305篇(此外有目无诗的6篇,共311篇),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大雅》的作者是贵族文人,但对现实政治有所不满,除了宴会乐歌、祭祀乐歌和史诗而外,也写出了一些反映人民愿望的讽刺诗。《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

《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雅》、《颂》中的诗歌对于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

以上三部分,《颂》有40篇,《雅》有105篇(《小雅》中有6篇有目无诗,不计算在内),《风》的数量最多,共160篇,合起来是305篇。古人取其整数,常说“诗三百”。

 

 

所以,通过学诗,可以使自己的语言更形象又更美、更准确。那么我们现在呢?现在还有读《诗经》的必要吗?

随着时代的变迁,“流行歌曲”也在改变。到战国时期,南方就有“楚辞”兴起流行。到汉代,四言诗逐步被五言诗和七言诗所取代而流行。此种诗歌形式符合中国人的语言习惯,于是流行的歌曲歌词就在五言七言上做足了秀。从汉人五七言诗的“俗”,到唐诗的“雅”。唐诗也就成为中国诗坛上的一个辉煌得后无来者的顶峰。而后长短句开始流行,从宋的“诗余”到元的“曲子词”。从统一的“五七言”走向“长短句”后,又逐步走向世俗化。

世俗化,就是诗的起步处。风,就是民歌,就是流行歌曲。因此它是通俗的,粗野俚卑是必然的,难免的。但在人们日益追求完美的精神思想影响下,“雅”就应运而生了。应该说,“雅”是人们自我提升的产物。诗界如此,言行举止界,又何尝不如此?因此,这儿似乎就是一个俗文化向雅文化转化的问题。

原来追星一族,就是在“学诗”。他们虽然学的太浅了些(现代诗,自由诗),但毕竟在学。然而,光学一点“风”,是不够的,还应该学一点“雅”,学一点《诗经》“楚辞”,学一点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对联。他们应该从能言,到善言;从粗俗,到高雅。我们的学府,应该做的,不就是正确的引导么?也就是把年轻人追星(现代人的表达情怀)的激情,引导到提升他们的精神境界上去,让他们始乎诗,而终乎礼。也就是让他们从追星开始,逐步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使他们的言行举止高雅起来,更像一个绅士淑女。不会说话当然不好,只说粗鲁的话也不见得就好。学诗,就是从粗俗的“风”开始,逐步学到“雅”,最终能按“礼”行事,达到“乐”的境界。也许这样的理解,能够接近孔夫子“不学诗,无以言”的本意。

 

所以,学诗可以提高文化修养,满腹珠玑才能够谈吐如云。

如是这样,我们就要从《诗经》学起。

“思无邪”是《诗经》的本质特征。


孔子曾经对诗经有过一个总评,他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思想纯正)。

《诗经》之言,无论是怨怼之情,还是壮美之志,都出自诗人至情流露,直抒心意,毫无虚假之词,这就是所谓的诗言志。“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古人的情思,于今人也能产生共鸣。



  《诗经》与修身紧密联系,正因为如此,孔子将《诗经》作为弟子的启蒙教材,发挥其独特的教育作用。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学诗,可以培养想象力,兴起人的高尚情志,提高观察力,了解天地万物与社会大千,锻炼合群性,学得讽刺方法,学习孝顺父母、报效国家的方法,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兴于诗,成于礼,立于乐”(《论语.泰伯》),由此可见,在孔子的教育体系中,人的修养开始于学习《诗经》而正相关。

所以,我们学习《诗经》是提取养分的先决基础,而得到诗的章法,唐诗是我们的必修范本。

  《诗经》与教化一人学诗,有助于完善人格;整个社会学诗,则有助于净化社会风气,《诗经》由此产生了重要的社会教化功能。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礼记.经解》)一个地方的人如果温柔敦厚,那便是《诗经》教育的结果。除此之外,民间诗歌还可反映各地的民风、民情,因此,周朝统治者还会置采诗之官,“观风俗、正得失”。


  君子信谗,如或酬之。君子不惠,不舒究之。——《诗经.小雅.小弁》


《诗经》与专对《诗经》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它的实用功能上。孔子曾经说过:“颂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子路》)学了《诗经》,交给他政治任务却办不通,出使外国却不会赋诗来应答专对,这样的人能背再多诗又有什么用呢!这里,“专对”就是指在外交场合谈判酬酢。春秋时期,各国外交人员在诸侯间纵横捭阖之时,“赋诗言志”是一项基本技能。例如,《左传.定公四年》记载:楚国遭受吴国入侵,楚将申包胥去秦国讨救兵,秦哀公见事不关己,于是拖延推脱。申包胥无奈,在秦国宫廷外一连哭了七天七夜,终于把秦哀公感动。最后,秦公赋《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表明秦国愿意出手相救。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诗经.秦风》


读诗可以使人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今天我们读《诗经》,更应该从“思无邪”的诗中,汲取古人创造的宝贵精神养料,提高自身修养,养浩然之气。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诗经》是我们进入格律诗学习的,不可丢弃的知识宝库。是我们学习运用诗词语言的词汇源泉。是我们与人交往的社交形象。

以《诗经》为基础,为起点。用无邪的心境去创建情思,借雅的气质来提升气质。达美好生活于颂扬国风。以致学习格律诗词目的之所矣!

格律诗的模式应是她外延广,内涵深,富含音律。她具备古音中的“宫商角徵羽”,五音俱全。对照诗词声调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来配合诗的吟唱。在吟唱的过程中,感受出抑扬顿挫,铿锵有力的情绪变化。来丰富诗情中外延与内涵,以达到其意境中的回环美之目的。

七律● 探梅望人生

忆醉媚情香雪海,几曾年少罩风华。

纷繁颜色相间灼,寂寞思春梅子花。

感悟旧怀纯靖志,趋之若鹜杂无邪。

洞明世事方知醒,洁白枝头脏腑些。

写诗也是要布篇(布局)的。最起码要有大致的意向。就如同围棋,开局前要布阵,棋乃黑白围棋,讲究布阵,金角银边中间草肚皮,对照诗就是立意出新,起结为主,充分利用每个棋子(汉字),不得浪费一个笔力(棋力);书乃书法,讲究一气呵成,有天赋的笔走龙蛇,无天赋的勤学苦练“我注六经”,诗词也一样,一气呵成则气顺,加上天赋和自身的勤学自有神来之句;画乃中国的传统国画,讲究技巧、布局,密的地方密布透风,疏的地方万马奔腾,对照诗词就是写作技巧上合理的安排,用字精到,语句无可挑剔,疏的地方就是不画蛇添足,所谓画留白,诗留余味就是这个道理!这也就是“六经注我”之境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