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日起,按照香港保监处的要求,香港各家保险公司被要求在网站上公布分红产品的“履行比率”,也就是实际分红/计划书上的预期分红的比率。这个比率反映了保险公司实现预期的能力,简单来说,就是计划书上标明的金额,有多少能实现。然而该比率一经公布却被部分别有用心的言论误导,导致许多人都对“履行比率”的解读产生了一定的误解。本文将为大家分析如何正确理解香港保险公司所公布的“履行比率”。 全球金融体系,经历过不同的金融风波后,慢慢都由行业自行监管,转到政府独立的监管,其中香港近年的例子,就包括了保险和会计行业。 在整个监管收紧的大环境下,今年开始,保监处就正式实施了所谓的「指引十六(GN16)」,增加了长期保险业务的资料披露和透明度,尤其是投资相连和分红保险产品;其中一项,就是关于所谓的分红保险在非保证回报(non-guaranteed dividends/bonuses)的履行比率(fulfillment ratio)。 保险业监理处(OCI)推出履行比率(Fulfillment ratio)的目的是? 保险业监理处(OCI)推行履行比率的目的:
履行比率该如何理解? 当实际的红利现金价值与说明摘要上的预期红利现金价值相同,履行比率为100%。若履行比率高于100%,是指实际的红利现金价值大于说明摘要上的预期红利现金价值;若履行比率低于100%,则指实际的红利现金价值少于说明摘要的预期红利现金价值。 不同产品的履行比率可以相提并论么? 很多人认为非保证红利现金价值履行比率高的产品才是好产品。 然而事实是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定位以及投资策略,他们的履行比率是不可比较的。 每项产品具有不同性质, 包括: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履行比率是不可以被简单直接比较的,客户在选择分红产品时, 应结合字真的实际需求,风险偏好以及对回报预期要求等进行综合考虑, 履行比率仅可作为其中的一个参考指标。 预期非保证红利现金价值的履行比率与实际回报高低正相关么?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 假设A公司与B公司于建议书预期第5年派发和实际派发的非保证定期红利现金价值如下图所示,则虽A公司履行比率达100%,但实际派发金额却比B公司低。 分红类产品并非短线投资,应该着眼于长线回报 现行GN16只要求保险公司提供过去5年缮发保单的非保证现金价值(即灰色部分)的履行比率, 而分红型产品更需要关注产品的长线表现。 下图以隽升的长线表现为例 另外,英式分红与美式分红保单也不同
总结 履行比率反映的是非保证红利现金价值实际表现和当初预期表现的比较;但如果相关的投资资产类别不同,履行比率的落差就自然不同。例如,众所周知,股票一般比债券更波动,但长远回报较高;如果单看履行比率,就类似单看波动性一样,毕竟,波动性越高,履行比率的确定性就越低。 投资者一般建议不能仅仅单看回报率或单看波动性。 因为波动性高,不一定等于回报高;相反,波动性低,也不一定见得必然比较好;投资产品的选择除了考虑这些指标也要考虑自身的投资需求。 此时通过专业的理财机构来选择合适的产品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