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燕窝讲堂】如何进入“诗歌写作”的学习?

 瀞舒凝兰 2017-01-19

诗歌学习&诗歌教学


诗歌学习&诗歌教学应该是两手战争:

一手是“好诗100首”为主体的“教,学,写”。

一手是理论与技能技巧的学习。


它本位是第一手战争,不是第二手。没有人能够“先搞懂理论,然后晓得怎么写诗”。一个根本原因是,文学艺术创作是三板块的:创作爆发(现场的,瞬间的)、“为创作”所做的积累与准、文学评论为代表的分析学(包括写作提纲等)。

第一和第三是什么关系?它不是一种直接关系,是通过第二板块进行联接:写作理论与分析(包括中学作文常用的提纲等),它计算为第二板块里的准备与积累。


分析与创作是两码事。

伟大作品都是“创作爆发力”来完成的。而文学评论建立在分析学的基础上。尤其是诗歌,爆发力把一切喷射出来;同时,瞬间成型的一首诗、它确实包含了“能够被分析出来的审美、语言和价值观等”。诗创作,它不是堆积木般,把主题、线索、构思格局、语言一块块堆叠上去的。

前者不否定后者,后者也不否定前者。它们各自成立。


文学理论与分析,它是独立的,它也是我们“为创作”进行的准备与积累,共同为“创作爆发现场”服务。因此,在诗歌学习&诗歌教学上,从“写作提纲”去教导一个人如何写作文,是不智的;重点应当是、如何达成一次“创作爆发”,为创作爆发要做哪些“积累与准备”。

正是基于这一出发点,我们说,狂热去读,读一堆好诗,挑出100首你喜欢的诗,在阅读中学习和模仿,把自己浸泡在这一投入与专注里…… 是最好的诗歌学习路径。


这一类型的学习,迥异于数学学习、语法学习。它更象是婴儿学习语言的模式

即,把自己浸泡到一个语言环境里,以超常的专注和狂热、盯视文本,你的热爱会让你达成一种不自觉的学习与收获。热情是浸泡深度的一个推动力。正因此、我们强调“大量阅读,从中挑出你喜欢的100首诗”。

再辅助以“动手写”和模仿,事半功倍。


如何用“好诗100首”来学习诗歌写作?


1给学生一堆网站、民刊、诗集等各种选本。

      让他们自己去挑选“逗引起了他们强烈的感官回应、自己最喜爱的100首诗”。


2跟他们说以“模仿模拟”为主要手段进入写作。




3为什么是“学生自己挑选100首好诗”?

因为学习的利器是“热情”,所以这必须是“你喜欢的诗,你认为是‘好诗’的作品”。


当你对某一事物抱有狂热的学习热情,你已经跨上成功的道路,除非有特殊情况、否则一切不能打倒你;比“狂热”低一级别是“喜爱”;再低一级是“有趣”“有兴趣”……

厌恶和不感兴趣是学习之大敌。

某次活动现场我遇到一诗人,她对小琼燕窝这一类语言技术产生了兴趣,想从传统抒情风格转过来。

请教时,诗人说,“我是个很有意志力的人。”——呃,意志力固然也是学习的好钻头之一种,但最强大的学习钻头、却是钻头上镀了“热情”的。当然如果“有热情+有意志力”是双重强大之钻头。

还有许多次我现场讲解诗写作、随手拿一只杯子椅子做募物训练,比如椅子:


我感到

我的四条腿都生了根

它们渴望发芽

它们渴望举起绿色的手臂,挽留住

风,风中的你


这激发起现场的极大乐趣。

人们听着听着就激动了、感觉到“按这方法,写诗好象很容易!”这一激动,专注力和投入让他们“几乎现场就能写诗”,比如水杯:


我有一只大耳朵

倾听你

感觉到内心荡漾的水波

它们一圈圈

在我心里勾划着美妙的图画


现场,能搅动和激发兴奋情绪的现场,是一种加强型的浸泡液。

它使人们忘我,忘记畏难,就象婴儿般维跟随着你的教导。好的现场,能让思维和导师同步,在兴奋中就完成了学习和简单模仿,迈出第一步。


没有这种现场时,用大量阅读去替代:去阅读好作品和自己喜爱的诗,也会引爆兴奋。

所以读“自己喜爱的100首好诗”,就象是、给“想创作的个人身心”准备一盆浸泡液。它是需要主动精神去做的,需要自主意愿去投入,做这件事时包含渴望;同时持续的学习与投入是必要的,有时人们现场激动了,机灵的人真的立刻就能写诗,但回去又不动弹了,当然它自然作废。技术仍然是那个技术,白纸黑字,这时它仿佛又失去力量了。

这说明,技术必须加入到“创作爆发现场”中,通过这点来起作用。好作品始终是“创作爆发力”的产物。有高度的诗语言和新技术,它甚至能勾动这种创作爆发的激情。
这种交互作用是相辅相成的。


4好的现场有浸泡液的作用。


      “挑自己喜爱的100首好诗”也是浸泡液的作用。

婴儿模式的学习法,主要依据就是浸泡法:把一整个身心都浸泡到学习目标中。用目标对象围起来、把自己注意力都投入其中。浸泡的其中一个指标是兴奋度。

只有渴望,才称得上“是浸泡了”。


一切“无感”“没兴趣”“不激动”,都不在婴儿模式的范畴内。

我们不使用学校里的差生模式:把功课当苦药来喝,不完成会被罚。这种学习的浸淫度是有限,不入心不入脑、更不可能构建你思维,一下子就“水过鸭毛”地冲走了。学校法的好处是,进入门槛很低,不想学也能学到一些基础知识与信息,有利于教育普及和素质的基本保障,也有利于对抗“游戏”这类强大吸引物。同时,学校法也还是包含了浸泡手段的,比如孩子们集中在一个纯粹的学习环境——学校内,它就是一种浸泡。

学校教育是一种必修课。人人都要接受教育。

写诗是选修课,并不在于“人人成为诗人”。它只渡有缘人。


5作为指导者,诗人给出“挑选的范畴”。


      即,从哪一堆诗(诗人)里挑选出“自己喜爱的100首诗”?——这里面包含了方向,学习和模仿的方向。它非常重要。

譬如说,都是在一堆传统抒情作品和诗人里挑选,你的学习和进展方向也就是这一方向。

由于我们从“喜爱”的角度去挑选,也由于总是“与当前语文水平有一定落差”的好诗受人喜爱,所以,“挑选100首好诗,自己喜爱的诗”它本身就是一把大剪刀,就有要求。

而指导者给出“挑选范畴”是第二把大剪刀。它们保障了“一定的水平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