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铁道兵重要铁路干线:京原铁路(上)

 老汉y3ia6prcdh 2017-01-19

 


铁道兵的传统,每完成一项重大工程,参与一项重要事件,都要著书立说,或编史,或印画册,或辑诗文等等。每一条铁路干线交付使用,几乎都要编纂一本“铁路施工总结”长久保存。

今天翻到《京原铁路施工总结》。该书16开,515页,1976年由战士出版社出版。分前言、工程照片、基本总结、专题总结(桥、隧、路基等)部分。全书775000字。



京原铁路是铁道兵负责施工的一条重要铁路干线,也是我国华北地区的重要铁路干线之一。它起自北京市石景山南站,经良各庄、紫荆关、涞源、灵丘、平型关、繁峙、枣林至山西省原平,与北同蒲铁路接轨,全长418公里。由铁道部第三勘测设计院设计,分两期修建。第一期枣林至原平段,60公里。第二期石景山至枣林段,长357公里,1965年由铁道兵负责修建,1972年底竣工,197311日正式通车。

这条铁路修建的历史背景:上世纪60年代前后,我国周边形势严峻,东面、南面,美国军事势力包围;北部和西部,面临苏联压力。苏、美两大国唆使,周边印度、日本、韩国等国也对我国持敌对态度。为应对可能发生的战争,党.中.央研究决定三线建设,太行山作为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二线指挥部,京原线作为中央战略转移的重要战备铁路开始建设。



京原铁路逶迤于燕山、太行山、五台山山区,与永定河、大石河、拒马河、唐河、滹沱河并行或相交,经过紫荆关、浮图峪、驿马岭、平型关等关隘。沿线地势险峻,桥高隧长,桥隧毗连,全线隧道桥梁总长约占新建线路的三分之一。地质复杂,地层多有断裂构造,岩石挤压破碎,易于坍塌。河流汛期水猛流急,涨落幅度大。气候酷暑严寒轮回。工程异常艰巨。

19656月,铁道兵第四、十三师各2个团进驻北京市房山地区和河北省涞源地区进行施工准备。6月,十三师奉命出国执行援越抗美任务。总参谋部批准组建铁道兵第十四师,接替十三师担负施工任务。具体部署:石景山至下庄隧道中心,平型关隧道出口至枣林两段,由铁道兵四师施工,师机关驻房山县磁家务;下庄隧道中心至平型关隧道出口段由铁道兵十四师施工,师机关驻新城县高碑店。全线通信信号工程由铁道兵直属第一、二通信工程营负责。新线运输管理由铁道兵第四新建铁路管理处担任。地方政府先后动员数万名民兵配合铁道兵施工。



京原铁路是“文革”期间完成的工程。铁道兵指战员和广大民兵,协同作战,牢记“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号召,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在机械化施工程度低的条件下,使用较为原始的劳动工具,吃大苦耐大劳,加班加点,昼夜鏖战,勇于奉献和牺牲;广泛开展劳动竞赛、技术革新。宏观战略采取先东后西,突出重点,兼顾一般,逐段展开的原则。196561日,石景山至紫荆关138公里区段开工。1967年春,两个师的兵力全部进入工地,紫荆关以西控制全线工期的驿马岭和平型关两座长隧相继开工。施工过程中采取长隧短打(平导先行,分割成段,多口开挖),群隧合打(近距相连隧道统筹安排兵力、机具),分割围歼,逐个击破的方法。战胜断层、溶洞、涌水、塌方、恶劣气候等困难,不断提高工效,创造单口月百米成洞162次,并达到隧道平均每米用工178工天的较好水平。铁道兵十四师六十八团施工的驿马岭隧道,全长7031.9米,为当时全国最长隧道。19674月正洞开工,24个月后完成隧道主体工程,平均双口月成洞281米。



在铺轨架梁作业中,为解决大跨度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大梁供应不足的困难,铁道兵四师十六团自力更生,因陋就简,科学施工,在永定河畔荒沙滩上,在最短的时间内,生产出合格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大梁,满足了铺架工程的需要(中铁十四局房山桥梁厂由此诞生)。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先念闻讯亲临现场视察。东段于196961日北京市石景山南站开始铺架,西段于19709月从枣林开始铺架,19711030日在灵丘242公里处接轨。

国务院、中央军委致电祝贺。

为纪念京原铁路修建的伟大功绩,缅怀在施工中牺牲的先烈,原平人民政府将城市主干道命名为京原路,北京市石景山区也设有京原路、京原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