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中西医学的归宿——系统医学

 雪山来客00 2017-01-20
(6)中西医学的归宿——系统医学
刘惠生
http://tieba.baidu.com/p/260204348
一、引言
1 、两种医学的概念
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目前有两种基本医学模式存在着,一是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指导下、用“司外揣内”的“黑箱”方法,通过改变系统的输入和输出来调节系统的状态,建立起来的传统医学,简称中医;另一种是文艺复兴以后,西方医学吸纳实验科学的成就,经过嬗变之后而建立起来的、与时代科学技术发展同步的西方医学体系,简称西医。
2 、两种医学的简要历程
1 )中医的简要发展历程
中国医学体系的形成可能是在春秋战国时期,这是以《黄帝内经》为标记 〔1〕,说明中国古代的医学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医学体系。这时的医疗手段是以经络学说为指导、以针灸治疗为主要手段的医学活动时期。在《黄帝内经》中,其哲学指导思想是《易经》,形成了一部哲学内容十分丰富的医学著作,这也是将中医称为哲学医的主要依据。
到了东汉末年,临床医学出现了以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为代表的全新医学体系。在《伤寒杂病论》中,以汤方辨证论治为临床主要医疗手段,与《黄帝内经》时代有了明显的进步和差别。《伤寒杂病论》对于临床诊断治疗过程有了明确的规范,这就是六病辨证论治。《伤寒杂病论》的辨证论治方法至今在中医临床中广泛应用,无根本性的变革。因此,《伤寒杂病论》被称为经典著作,张仲景也被称为“医圣”。
《伤寒杂病论》以后,中医的理论发展没有突破性进展,基本上保持着《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的格局延续至今。
中医现在仍然是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保持着整体论的特色艰难地生存着,始终处在经验医学阶段,未能进入实验医学的殿堂。
2 )西医的简要发展历程
西方的医学体系的形成大约在公元前 4-5 世纪,代表人物是希波克拉底(约公元前 460 —— 377 年) 〔 2〕,被称为‘医学之父'。其著作是《希波克拉底文集》。《希波克拉底文集》也是宏观观察和高度抽象的总结,也都是经验医学,在论述人体时,也特别强调整体观:“人体各部分之间的的结构和功能互为因果,疾病不仅是某一单个器官的病
变,每每牵及整个机体,导致全身的不适和机能失调。身体各部位病变可相继引起其他部位的异常。”〔 3〕。《希波克拉底文集》的思想与《黄帝内经》的思想有惊人的相似性,可以说两种医学没有本质的差异。
到了公元 2世纪以后,即:盖伦时代,是东西方医学分道扬镳的开始,西方医学进入了实验医学阶段。盖伦通过实验,来验证人体的情况,这样就开始背离了希氏思想而进入实验医学轨道,这是西医实验医学的开端。在文艺复兴以后,由于显微镜的发明和运用,人类的观察事物由宏观世界进入了微观世界。在显微镜下,人们看到了以前难以知晓的奇妙世界,这就使西方医学在还原理论的指导下,紧跟科学技术的步伐,沿着实验医学的路子走到了今天,创造了辉煌的成绩,形成了主导世界的医学。
3 、两种医学的困惑
1 )中医的困惑
中医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曾经有过非常辉煌的时期,为人类健康做出了伟大的贡献。直至今天,在某些疾病的治疗上,仍然处于领先的地步,成为某些中医人士骄傲的资本。然而,中医的发展并不令人满意,特别是在近百年的中西医学相遇与碰撞,在经过汇通、结合的浪潮以后,不仅中医没有得到长足的发展,反而节节败退,在中国的医学主导地位丢掉了,落到了需要国家政策保护才能生存的地步。直到今天,仍然有人叫嚷“告别中医”、“中医是伪科学”等等,对中医穷追猛打、不依不饶。中医有博大精深的理论和丰富多彩的临床经验和技艺,为什么落到如此地步?为什么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中医界的志士仁人奔走呼救,有的人达到了声嘶力竭的地步,仍然不能改变中医困境,使不少人陷入了深深的困惑之中。路在何方?
2 )西医的困惑
西医是紧跟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在控制传染病上取得了辉煌的战果,遏制传染病的风采让其荣誉无限;生物遗传工程技术的发展达到了可以再造器官或生命体的地步,甚至人类的繁殖也可被列入了生物工程的计划,这种在还原论思想指导下的科学技术发展,简直使人不敢想像,未来人类是个什么样?不过现实告诉我们,病毒和细菌的变异性,使抗生素黯然失色;滥用西药和现代西药的毒副作用,令人望而生畏;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等疑难疾病使西医人士感到棘手;西医医院的高费用现象有增无减,成为国家和个人的头痛之事;医德的沦丧更是治理的难题。诸如此类的问题,一言难尽。妙计安在?
二、哲学观的探讨
在讨论之前,我想将我的一种哲学观点介绍一下:
“ 系统论 ” 是指奥地利科学家贝塔朗菲( L. Bertalanffy )在 1970 年代创立的 “ 一般系统论 ” 。自从贝特郎菲提出系统论以后,系统论成为一个时髦的名词,但是,没有对系统的类型下一个明确的分类定义,没有将系统进行本质的分析。
我认为世界上的事物应当分为两大类别,即:一是自然演化系统,二是人工组合系统。这两个系统的根本区别是先有整体而后演化出部分,还是先有部分而后组合成整体。先有整体而演化出部分的是自然演化系统,宇宙天体和各种生命体都属于这一系统;先有部分而组合成整体的是人工组合系统,人类制造的各种机器、仪器、工具、房屋和动物的巢穴等都属于这一系统。
自然演化系统是复杂系统,其首先产生整体,在整体的隐程序调节控制下有序地分化出各个子系统,各个子系统中都包含有原始整体的共同信息,这是各个子系统在形成过程中始终与整个系统有着内在的联系性和维持整体统一性的基础,也是这些系统存在全息的基础。自然演化系统中的生命体类具有整体联系性、程序发育性、不断演化性、非线性、不可分割性、不可逆转性、部分的不可替代性、自我识别性、排他性等;人工组合系统是不具备这样特性的,其部分是可以拆卸或者更换的,人工组合系统是简单系统。
1 、中医中《易经》、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探讨
1 )《易经》
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丰富多彩,应该以周易为代表,这不仅是因为她源远流长,更因为她影响巨大、贯穿整个中华民族的文明史,至今仍然在影响着中国的人文理念。在经历了毛泽东时代的压制以后,现在在社会上又比较盛行,其玄妙性赋予了不少神秘色彩,借占卜之技,向人行骗者大有人在。不过,我们应当吸取其哲理的精髓,其“取物比象”、“万物交感”、“发展变化”〔 4 〕 是其思想主线,其中充满了系统论思想和辩证法思想。
在中国古代,人类的生产劳动过程是极其简单的,没有大型机械和精密仪器,在他们观察的视野里,只有天、地、人(包括各种生命体)。这些事物都是属于自然演化系统,人工组合系统是寥寥无几的,而且极容易地明白其结构和性能,所以,不需要进入其哲学思考的范围去苦思冥想,因此,机械还原论的思想很难形成体系,而主宰人类的思想和行动。
《易经》主要架构是:太极——两仪——四象——八卦——六十四卦。这样的思想是属于上述的自然演化系统的哲学观,用这样的哲学观看待自然界和生命体时,无疑是一种正确的哲学观点,其中隐藏着系统论思想和辩证法思想。只要明白“生生之为易”其哲学含义就可以了。
2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是中国哲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如果说《易经》是讨论事物生成本源的,那么,阴阳学说是论述事物属性的。《易经》阴阳爻是事物属性最简单和最形象的表述。
阴阳爻的含义是古人对于观察事物性质的高度抽象,“一阴一阳之为道”。所以,阴阳代表一切事物属性的本质,阴阳爻的隐喻意义如下:
甲、天地之意:在古人看来天是完整的,之间无破裂或者残缺,所以用‘ ——— '来表示;地上有江河或者山川,看来有破裂和残缺,所以用‘ —— '来表示。故:天为阳、地为阴。
乙、日月之意:日是完整的,无圆缺交替现象,故以‘ ——— '来表示;月是有圆缺交替现象的,每月都有圆缺现象发生。所以用‘ — —'来表示。故:日为阳、月为阴。
丙、性别之意:古代很多国家或地区都有过生殖崇拜,将生育当作人类第一大事,在远古的中国也不例外,“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是中国礼教的一大信条。阳爻‘——— '是男性的代表符号,阴爻‘ — — '是女性代表符号。故:男为阳、女为阴。
阴阳学说的基本思想是正确的,与矛盾论的精神是相一致的,因此,直到今天仍然是比较正确的哲学观。
3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是指事物之间、事物内部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是讲关系学的。中国的五行学说中生、克、乘、侮是其理论核心。‘生'是指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克'是指事物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乘'是乘袭的意思,某一事物对其制约的事物制约过度;‘侮'是欺侮的意思,某一事物受到依存其事物的欺凌。如:在五行的喻理中,水气过盛,就会克火太过,这样的情况称作‘水乘火',如果水气过盛压制了‘土'的功能,这样就是‘水侮土'。生、克、乘、侮是事物之间的普遍现象,生克是事物之间的正常关系,乘侮是事物之间的反常关系,这样才能真正领会五行学说的精髓。
2 、西医的代表哲学思想 ---- 还原论
1 )什么是还原论?
“人们把微积分的基本思想升华为一种哲学世界观:每一种事物都是一些更为简单的或者更为基本的东西的集合体或者组合物;世界或系统的总体运动,是其中每一个局部或元素的运动的总和。这种观点称为还原论。采用这种由确知局部或部分之数学和物理特性,再通过求和来了解整体特性的方法,就成为还原论方法。熟悉微积分推导过程、极限理论就会知道,还原论非常合乎人的直观感觉、合乎人的日常生活经验。其基本含义就是整体可以分割为多个部分,所有部分之总和等于整体。”〔 5 〕
“ 运用还原论方法研究自然,再把获得的知识纳入公理化演绎体系加以表达,成为科学研究的 “ 标准操作 ”。不过分地说,所谓科学方法,本质上就是还原论方法;所谓科学精神,所谓实事求是精神,本质上就是科学研究中那种追求细致入微、理论与实际相互印证的精神。”〔 6 〕
从上面的描述可以认识到:还原论的思想是一种人工组合系统的哲学观,在看待非生命系统时,无疑是一种好的的哲学观。但是,在看待自然演化系统——生命体时,却暴露出来其不严谨性,例如“整体可以分割为多个部分,所有部分之总和等于整体。”在生命体中,没有独立的部分存在,离开整体的部分是解剖意义的部分,或者称为尸体下的部分。离开生命整体的部分,已经丧失了其在整体中的活力和风采。如:手不能再握,脚不能再走,眼睛不能再看等等。这时的“所有部分之总和”除了重量之外,所有整体的特性都体现不出来,所以这样的结论在论述生命体时是错误的。因此,在看待生命体时,必须以自然演化系统观来研究。
2 )还原论在医学中的现实意义
借助于还原论思想指导下带来的科研成果,在医学应用领域内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诸如: CT 、 B超、核磁、药物研究等等,在生物工程中的基因成果,干细胞技术等都是在为医学服务着,现在仍然在发挥着重要作用,还原论仍然在指导着各个科学技术领域。
3 )胡德的梦想
美国科学家莱诺伊·胡德( Leroy Hood ),是系统生物学的创始人之一。“胡德的系统生物学,就是动用现在最先进的信息工具,对生命所有结构进行信息测量,以后,再把所得到的生命结构的所有信息整合起来,这个整合的结果,就是我们对生命的最终的最全面的最正确的认识。”[7] ;“ 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系统生物学要实现从基因到细胞、到组织、到个体的各个层次的整合。 ” [8] ;“先取得一个生物系统,辨识出各种因素,然后在一个模型系统中使这个生物系统动起来。在 DNA 、 RNA、蛋白质相互作用及信息网络方面整合所获得的信息,然后开发出能描述系统结构和行为的数学模型。 ” [9] 。
胡德在研究生命体时,背离了自然演化系统的基本规律,企图沿着人工组合系统的道路,走向生命科学的顶端,这显然是不可能实现的。生命体的整个生命过程是在隐程序的控制下、在保持整体性的前提下有序地进行分化,而不是由部分合成整体。隐程序是不可能用分解实验的方法得到的、隐程序是不能量化的、生命体的隐程序全部信息是不可能在实验条件下来完成的。也就是说,在实验条件下,不可能将一个生命体的全息性加入到所研究的每个部分中,这样每个部分在形成过程中没有生命整体的全息性存在。隐程序只能在实验资料的基础上用理性思维去理解它的存在。因此,我认为胡德的系统生物学的设想是宏大的,用此方法去研究分析也是可行的,甚至将来利用生物材料合成生物机器人,但是,如果用此方法去合成一个真正可以自我繁殖的生命整体可能是徒劳的,这不过只是一个美好的梦想。
三、未来系统医学模式的构想
1 、迷茫中的亮光
“ 系统生物医学理论把中国传统医学的系统论和辩证法思想与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有机结合,将使我国的医学研究走出一条自主创新的新路子。”[10]
“源于对现行医学模式弊端的反思和背叛一样,系统医学的提法源于我对中西医现状的困惑和思考,最终发现要发展中医,必须依靠系统论的指导,系统医学不是一种哲学,而是一种新型的医学理论模式,与系统医学并列的是现代西医的还原医学模式和中医的整体医学模式,系统医学的提法来自对先前两种医学模式的各自优劣的考察后、取长补短的产物,它的特点就是以系统论作为研究的方法论。”[11]
“徐冠华指出中医药学是未来系统医学重要发展方向。” [12]
通过网上可以了解到这些研究者的目标是将来医学发展的方向是系统医学,但是,对于未来医学的模式没有一个基本的构架出现,所以仍然处在一个迷茫阶段,只是在现代系统生物学成果的鼓舞下,看到了一点亮光。他们都没有将眼睛的目光转向人体这个‘大框架和大容器',只有在这个‘大框架和大容器'中,才能真正发现并明白中医和西医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才能发现两种医学的优势和劣势,才能发现互补之处。
2 、“共同语言”背后的现实
上海系统生物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科院副院长陈竺院士指出, “中医强调整体论,西医则强调还原论,所以多年来许多学者认为两者格格不入,但事实证明,到了系统生物学时代,它们找到了共同语言。 ”[13]这番话听起来多么让人兴高采烈,似乎中西医学的语言障碍已经消除,两者的交流已经畅通无阻,实际情况是这样吗?“共同语言“的背后是什么呢?现实的回答是“其间征途漫漫,荆棘遍野,沟壑纵横 ” [14]。现在中西医学在名词术语上没有统一、人体结构藏象与脏器没有统一、疾病名称没有统一、辨病与辨证没有统一、治疗原则没有统一、药物分类原则没有统一、疗效判断标准没有统一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比比皆是,又怎么能说“它们找到了共同语言”呢?系统生物学是怎么样将“两者格格不入”的医学体系用“共同语言”沟通的呢?事实上现在这样的范本没有出现。
3 、未来系统医学模式的构想
未来系统医学的模式,只有在解决了上述的“统一”问题之后,才有可能形成,否则,系统医学也可能只是一种美好愿望而已。
我构想的系统医学,是在上述自然演化系统观指导下, 从整体出发去探讨各个部分的变化规律,以及各个部分对整体最有意义的是什么?所以要对中西医学内容要进行全面的梳理和整合,必须在一个实体框架下来完成,这个实体框架就是人体。医学研究的一切问题必须以人体生命的实际存在为依据,研究的成果必须在人体的生命过程中得到验证,疾病的诊断结论和治疗效果必须以临床来检验。这样才能将中西医学的研究成果在人体的框架内找到真正的归宿,建立起整体与局部相统一的系统医学体系。
四、系统医学模式的建立
现在有许多人在提‘系统医学'这一名词,但是没有对系统医学的名词下定义,因为‘系统'的概念是包括了我上述提到的两类系统的。即:自然演化系统和人工组合系统。我提倡的系统医学是在自然演化系统观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医学体系,而不是现在按照人工组合系统观形成的现代西医学或者是传统整体的中医学。我在系统医学中将上述的六统一问题基本上有了一个初步规范,真正在医学问题上有了初步的“共同语言”。
1 、系统人体学
系统人体学是叙述人体正常状态的,是在《易经》和五行学说的指导下,按照自然演化系统的规则,对于正常人体的发生、发育、宏观结构、微观结构、系统生理、各个系统的功能、每个系统在整体中的作用、各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整体与环境的关系等进行叙述的,形式上是西医的,但是,其灵魂——哲学思想是中医的。
人体的发育分化始终是在保持整体完整性和统一性的前提下进行的,图示如下:
受精卵——两胚层——三胚层——各个系统——各个器官组织
以上表明:这一过程与《易经》的架构是类似的,是符合自然演化系统规律的。
2 、系统疾病学
疾病是人体的异常状态,是人不健康的表现。医生在面对患有疾病的人时,首先是认识疾病。即:从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的表现中来把握其本质。也就是通过望、闻、问、切、叩、听、触和各种相关仪器检查来收集有关的疾病信息,通过分析综合,得出正确的诊断结论,这是认识矛盾的过程。下一步是解决矛盾,即:在正确诊断的基础上,要确立一个疾病的病位、病性、治则、方法。这样,治疗疾病基本方案确立。继而是在治疗过程中,根据病人的情况和效果,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直至病人康复。这是一个具体疾病的处理过程。
系统疾病学还对疾病总的规律进行探讨,这就是系统疾病学的总论。这部分内容包括:系统病因学、系统病理学、系统症状学、系统诊断学、系统治疗学、系统方剂学、系统药物学。
3 、系统医学的建立和实施方案
系统医学的建立必须首先以一个学说为分类依据,对中西医学的与临床有关的主要医学资料进行统一梳理和归类,使中西医学的主要内容都进入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中,使研究问题有统一标准。这个学说就是全国首批500 名老中医 刘绍武 先生( 1907-4-3 —— 2004-12-2 )创立的《三部六病》学说。其学说简要如下:
《三部六病》学说以《伤寒论》为依据,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参阅《内经》和有关著述,遵循对立统一规律,按照系统论的一般原则,将人体划分为三个部分,即:表部、中部、里部,简称' 三部 ' ; 每部存在的病症,根据其阳、阴的不同病性,划分为六类证候群,简称 ' 六病 '。《三部六病》学说由此得名。
人体的结构虽然很复杂,但从整体的观念上看,人有暴露于自然界的外层,有包裹在里的内层,有介于内外之间的实质层。这三个部分构成三个子系统,分担着整体的功能。三部的综合构成整体。
( 1 )三部 ” 的划分
表部:指机体与大气接触并与之发生关系的部分,包括体表与呼吸系统。主要功能是司呼吸而进行气体交换;司汗腺开合而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卫外而防止病邪侵害;传信息而参与机体阴阳平衡调节。
里部: 指机体与饮食接触并与之发生关系的部分,包括整个消化系统。主要功能是摄入食物并进行消化、吸收、排泄,供给整个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同时也具有防御病邪入侵和参与机体阴阳平衡调节的作用。
中部:指机体表、里两部以外的剩余部分,以血液、循环、内分泌系统为主。主要功能是通过血液循环,供给机体从表、里两部所摄取的养分,运送各组织的代谢产物,经特定的脏腑排出体外;还防止表里两部外邪的入侵和消除已经进入血液的有害物质;通过气血的循行使一切脏器的功能活动协调。中部以气血为中心,通过气血的循行,沟通表里,濡养内外,贯通上下,是机体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的中介和纽带。
( 2 ) 六病 ” 的确立
按三部划分的标准,在表、中、里三部中,每部所患疾病会出现阴阳两 类不同性质的表现,三部就会有六类不同性质的表现,称为 “ 六病 ”。见表:
阳性
阴性
表部
太阳病
厥阴病
中部
少阳病
少阴病
里部
阳明病
太阴病
(3)中西医学的初步分类
在 1990 年左右,我运用三部六病学说的分类方法,对中西医学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尝试性分类, 1992年出版了《异源同流》一书。书中初步对中医的《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中医各家辨证、中医方剂学、中医药物学、西药学、西医内科病等进行了分类,将其纳入三部六病体系之中。初步使中西医学有了共识。这是一个尝试性的研究,初步证明可以用一个学说来完成中西医学的统一归类问题。
五、我的系统医学现状
经过十余年的努力,我的《系统医学》框架已经基本形成,基本上有了可操作性。已经完成了《系统人体学》和《系统疾病学》的文字梳理和编辑,已经有400 余万字的初稿,可以当作系统医学的探索性教材来试用。
我的设想是将医学的教材全部制成影像资料,用此来教学。让学生的理论学习像看电影那样轻松、让学生的临床课程像进入临床实习一样、让学生在教学课堂展开疑难问题的讨论、使学生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都有一个大的提高、更能使学生树立起一个正确的哲学观——自然演化系统哲学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和工作过程中,正确把握研究对象的本质。同时,可以使教学过程变成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
六、我的系统医学存在的问题
正如某些专家在我申请的科研项目评审意见中写到:“该申请课题立论庞大,根本无法完成,也不可能达到目标。”由于我个人的精力和阅历有限,不可能精细地去完成这样一个庞大的工程,我只能提供探索中西医学统一的示范资料和思路,像莱特兄弟的第一架飞机一样,不可能在天空中长时间翱翔。不过我相信会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这一伟大的事业中来,为建立完美的系统医学体系而奋斗!如果国家给于支持,有10 年时间就可以建立起一个完善的、新的医学体系,将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七、结束语
人类的文明史告诉我们:人类的一切成就都是在前人的艰苦奋斗下积累起来的,人类的创造发明和科学技术的成就,都是在某一时期认为不可能实现的情况下,经过无数人前仆后继的努力,变成了可以实现的目标。如:航天飞机、太空旅游、克隆技术等等。因此,如果有大批致力于系统医学人的辛勤劳动,这一人类目标是可以实现的。我自己认为:系统医学是中西医学的最终归宿。
我的系统医学宗旨是:传承东方医学精华,吸纳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包容各个民族医学优秀技艺,建立世界系统医学大厦,造福全人类!
参考资料:
[1] 何裕民:差异??困惑与选择 24. 1990.
[2] 何裕民:差异??困惑与选择 23. 1990.
[3] 何裕民:差异??困惑与选择 29. 1990.
[4] 任继愈:中国哲学史?第一册 18—20. 1985
[5] [ 2006-09-14 | 科学研究方法的还原论本质( 学习时报 ) ]
[6] [ 2006-09-14 | 科学研究方法的还原论本质( 学习时报 ) ]
[7] 杨鸿智:后现代理论医学对系统生物医学的认识
http://blog./boke.asp?yanghz70.index.html
[8] 系统生物学面面观
[9] 解读系统生物学 ---- 系统生物学创始人莱洛伊 · 胡德访谈录
[10] 系统生物医学让中西医找到“共同语言” ( 网上 2005-11-28 10:12:19)
[11] 系统医学到底是干什么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发帖时间 2005-1-15 -06 : 19pm )
[12] 摘自科技部网
[13] 系统生物医学让中西医找到“共同语言” ( 网上 2005-11-28 10:12:19)
[14] 何裕民: 体质学说――现时代中西医学的最佳交融点 . 1996 年 4 月桂林会议资料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