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说龙海“新正”的这些民俗特殊尾牙、清屯、送尪

 阿波罗wsfjl 2017-01-20


春节,是我国农历新年,也是我国最占老、最重要、最隆重的节日,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春节,是新一年的开始,民间通俗的说法是过新年。在龙海、台湾地区,春节又被俗称为“新正”。

我国现在的春节假期是指大年三十至正月初六的这几天。其实在民间,特别是在龙海、台湾地区过春节(也叫过年),要包括过年前的一段时间。而年前的这段时间是过春节的准备阶段。这个阶段民间称为“年兜”。这个阶段的民俗活动是非常丰富多彩的。

做尾牙

龙海、台湾地区过年前的准备阶段是从腊月十六日做尾牙开始的。每年到了这一天,凡有经商做生意的人家,都要备办丰盛的祭礼,祭拜行业祖师、财神、福德正神或者帝君公,有的也祭拜观世音菩萨,以感谢神灵一年来的关照庇护,同时也祈求神灵在新的一年继续给予关照,赐福赐财,以求得生意兴隆、财源广进。所以,对生意人来说,做尾牙的隆重程度和祭品的丰富程度堪比大年三十晚上的年夜饭。

祭拜完各路神灵之后,店家老板就要宴请所有雇员和伙计,有的还要宴请重要的客户。在宴请雇员伙计时,筷子的摆放方向是很有讲究的,如果老板不中意某个伙计,想要辞退他,老板就会在这个伙计的座位上摆放一双筷子头朝向桌外的筷子。如果是继续留用的伙计那么座位上的筷子头一定是朝向桌子里面的。伙计只要看筷子头朝向内外,就知道来年的去留。吃罢这顿“尾牙饭”,老板就要给每位伙计发红包,这包红包有个名堂叫“花红”,有的叫“赏封”。将被辞退的伙计拿到的红包一般比继续留用的伙计要大包一些。这可能是老板对被辞退的伙计的一种安慰和补偿吧。尾牙过后,外出做工、经商、行船或者到海外谋生的亲人都要陆续回乡准备过年。尾牙过后,过年的气氛就一日浓似一日。民间有一句谚语“尾牙过,赚钱未赴买茶配”。意思是说一过了农历十六日,过年的日子就越来越近了,需要购买的过年物品要赶快准备,花钱也就多了。

清屯(除尘)

民间过年前有一个很好的风俗,家家户户都要进行一次最彻底的大扫除,俗称“清屯”,即除尘。清屯的时间大都在“尾牙”后“送尪”(尪即菩萨)前,也就是在农历腊月十六日后至腊月二十四日以前这段时间内任何一天都可以。也有的地方是在腊月二十四日“送尪”后至除夕之前清屯。因为他们认为这时候众位神明包括灶王爷都已升天,不在神位上,人们怎么样搬弄清扫都不会冲撞到这些神明。

清屯时,要用一根长长的竹竿,绑扎上晒干的干净稻草或者是一把全新的没用过的用高粱秆子做成的扫把,上面还要插上一把新鲜的竹叶。人们用这根特制的又长又大的扫把,清扫房顶屋檐,要把屋顶的灰尘、蛛网等全部清除干净。大家按照先内屋后外屋、先里面后外面、先上面后下面的顺序把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包括屋子的门窗、房前屋后、庭院亭阁、水沟等等都打扫干净。之后清洗桌椅碗筷以及各种器具,最后还要拆洗被褥窗帘,擦洗地板。这样,整个家就有焕然一新的模样。当然,在清屯过程中,人们也把一些认为没用的或者破旧不能用的东西清除掉。


祭灶

祭灶,是一项在闽台地区民间影响很大且流传极其广 泛的习俗。以前,家家户户在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的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司命灶君”。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专门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称作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

灶王神龛大都设在灶间的北面或东面,但绝不能设在西面,这 是因为民间有一句谚语:“灶空(即灶口)向东吃空空。”灶王神像大都设在灶的上方,如果灶王神龛设在西面,那么灶口必然是朝向东 面。民间认为,如果这样的话,所挣的钱财都被吃掉了,不会有剩余。这样是犯大忌的。

灶王爷神像一般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也画一男一女,男的为灶王爷,女的为灶王奶奶。灶王爷神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神像两旁有一副对联“上天奏好事,下界保平安”,祈求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关于灶王爷升天的日子,有的地方是腊月二十三,有的地方是二十四。不管是二十三还是二十四,到了这一天,灶王爷就要回到天庭去向玉皇大帝述职,汇报自己在人间的司职情况,以及这一家人一年来的善恶行径。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汇报的情况,决定给予灶王爷的奖赏或惩罚,同时也将这一家人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给灶王爷之手。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对家人来年的命运实在很重要。因此,人们非常重视“送灶”这个活动。送灶大多在夜里举行,也有的人家要在子夜交鼓时举行。一家人要先沐浴以表崇敬,再到厨房,摆上供桌,供桌上放着糖果、猪头、鱼、水果、麦牙糖或冰糖等供品,再向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然后将竹篾、彩纸扎成的纸马和喂马的草料堆在灶前,意思是给灶王爷准备路上用的坐骑和草料,至于供品中必不可少的甜品,意思是要给灶王爷嘴上抹糖,让他上到天庭向玉皇大帝多说好话,不要说坏话。敬完香后,把神龛上的灶王爷神像揭下来,和纸马、草料一起放入灶中点火燃烧,灶王爷便从烟囱里与烟一起升天了。灶王爷升天之后,要到农历正月初四才会又回到人间。但也有一些地方习俗是腊月二十九日灶王爷就会回人间,与人们共同过年。


送尪

农历腊月二十四日是驻在人间的众位神仙上天述职的日子,闽台地区民间称这一天为送神日,也叫送尪日。传说玉皇大帝为了很好地统治人间百姓,派了很多神明驻守人间,这些神明或公开出现,或隐匿踪迹,每时每刻都在监视人们的言论行为、善恶忠奸。每年的腊月二十四日,玉皇大帝都要召回驻守人间的各位神明回天庭述职,同时也让这些神明回到天庭享受一下仙界生活,以示犒劳慰问。这些神明回到天庭后,都要据实向玉皇大帝禀报他所驻地方的行为,谁善谁恶谁忠谁奸,谁做了好事,谁做了坏事,都要详细汇报,不得隐瞒,也不得弄虚作假,否则,就要受到玉皇大帝的惩处。玉皇大帝根据众位神明的汇报,决定给予人们应得的福分或者灾祸。其实,送尪与送灶有些类似,灶王爷也是玉皇大帝派驻人间的神仙之一,送尪当然也包括送灶。只不过,因为灶王爷受玉皇大帝之封为“一家之主”,人们认为灶王爷上天之后担负着主要的汇报之责,所以人们更注重送灶。

送尪时,人们大多摆上四果以及三牲来敬奉百神。祭拜时,先燃香祷告,祈求众位神明回到天庭后多多美言,并祈求玉皇大帝多多赐福,有的还直接祈求某种愿望。待香炷燃烧了一半或3/4后,再焚烧金银纸祭神。所谓的金银纸,是用较为粗糙的纸,依据制品的大小切为方形,在方形的纸中央黏贴上金银箔,黏贴金箔的称为金纸,黏贴银箔的叫银纸。金纸品种包括大太极、大才子、天金、九金、寿金、刈金、福金、中金、盆金。银纸品种有三六银、二五银、大箔透、中箔透、小箔透。在台湾地区,用金纸或银纸有着很明确的区分。金纸是祭神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