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九件你必须膜拜的青铜尊 | 之十八 | 亚长牛尊

 木头1018 2017-01-20

2000年12月17日,河南省安阳市花园庄村村民向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报告,有人夜间在花园庄村东的农田里活动,行动可疑,有盗掘古墓的可能。引起了殷墟考古学者们的注意。




花园庄位于安阳市西北郊,著名的小屯村之南,两村仅一街之隔,位于商晚期都城殷墟的核心区域。1991年,人们在这里曾发现了著名的花园庄东地H3甲骨坑,出土甲骨1583片,被评为当年全国考古十大发现之一。殷墟“凹”字形大型宫殿宗庙建筑距此约400米,曾震惊世人的妇好墓距此不过500米。有鉴于此,安阳工作站立即派人到现场查看,果然在一座尚待发掘的大墓上发现了新的钻孔。经抢救发掘,一座保存完整的商代贵族墓葬—花园庄东地54号墓—展现在世人面前,一批埋藏数千年的文化宝藏重现人间。




在亚长墓出土的200多件随葬青铜器中,有一件呈水牛形状的青铜尊尤其值得注意。这件牛尊从头至尾长40厘米,高22.5厘米,腰围52.5厘米,重7.1千克。牛的体态健壮肥硕,牛头前伸,口部微张,其眼、耳、鼻、角以及其他体貌特征都生动逼真,采用的是比较写实的手法。牛尊的外部遍布纹饰,精美异常。



此器的铭文位于牛的脸上




亚长牛尊的造型看上去像是一头水牛,那么它与我们现在常见的水牛是否是同一个品种呢?




水牛是一种生活在热带、亚热带江河或沼泽中的大型哺乳动物,属偶蹄目、反刍亚目,洞角科,牛亚科,水牛属。因其皮质较厚,汗腺极不发达,气候炎热时需要浸在水中散热,所以得名水牛。中国的考古遗址从更新世(距今260万年前至距今1万年前)到全新世(距今11700年前至今)时期皆有水牛遗骸出土,而且迄今发现的可鉴定到种的水牛遗骸都属于同一个种。1925年,外国学者霍普伍德(A.T.Hopwood)在河南安阳发现了一种全新世水牛种的遗骸。因为这种水牛的角心颇似西方传说中的魔鬼形象,故将其命名为Bubalus mephistopheles,直译为“魔”水牛。后来中国学者将其转译为圣水牛。





头骨是区分黄牛与水牛以及水牛各个种遗骸的最重要部分。圣水牛的头骨解剖学特征为:角心极短而粗壮,全长的各部横切面均为等腰三角形,前边和上边较平,下边微向下凸出;两角强烈地向后方伸长,同时稍向内弯;头骨与角心相比显得很大,枕骨在角后相当突出,额骨在角心和眼眶间下凹。将这些特征和商代发现的各种水牛造型的器物相对照就可以发现,它们都是以圣水牛作为原型而塑造的。




水牛曾是安阳地区最普遍最有代表性的动物之一。商王朝晚期,安阳地区的气候比今天更为温暖湿润。这里湖沼密布,草木茂盛,非常适于野生水牛生活,曾是商王田猎的理想场所。有的专家认为,甲骨和文献记载中常见的“兕”,或许并非犀牛而正是这种野生的圣水牛。在商代,圣水牛主要被当作牺牲或肉食来源。



不过今天中国境内的家养水牛与曾经生活在华夏大地上的圣水牛并无直接遗传关系,它们很可能是由印度中部的一种野生沼泽水牛阿尼种驯化而来的。由于各种原因,圣水牛并没有被人们驯化,而是逐渐灭绝了。亚长牛尊用艺术的形式保存了圣水牛这一已经灭绝物种的形象,对于几千年之后的我们来说,真是一种幸运。




花东54号墓历经三千年风雨而保存完好,出土了丰富的随葬物品。该墓共发现各类随葬品577件,其中青铜器265件,玉器222件,陶器21件,石器6件,骨器60件,象牙器2件,竹器1件。另有青铜箭镞881枚,青铜泡饰149个,金箔125片。墓葬中出土的多数青铜礼器及部分高级青铜兵器上铸有“亚长”字样的铭文,表明其墓主人为亚长无疑。




据研究,墓主人亚长为35岁左右的男性,其左侧股骨、肱骨、肋骨、右侧髂骨等部位保留有不同程度的战争创伤,分别由刀钺、戈矛等青铜兵器造成。多数骨骼创伤未发现自我修复痕迹,表明墓主人受伤后不久即死亡,这些伤痕可能是造成墓主人死亡的原因。经推测,,墓主人生前应该是一位高级武将。虽然他的社会等级略低于商王王后妇好,但如果从随葬兵器的数量、种类和等级而言,其军事地位甚至不次于妇好。亚长属于长族,而非传统的子姓商族。




注意,虽然我们并不从事文物鉴定工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