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脂肪瘤和浅表脂肪瘤都属于浅表软组织肿瘤,通常并无特殊临床征象。组织学上,血管脂肪瘤具有正常核型,而浅表脂肪瘤核型异常。虽然两种脂肪瘤的组织学特征不同,但声像图表现相似,超声较难鉴别。为比较血管脂肪瘤和浅表脂肪瘤在超声表现上的不同,美国 Shin 教授等学者进行了一项回顾性研究,文章发表在 2016 年第 11 期的 J Ultrasound Med 杂志上。 研究共纳入了 18 名患者的 26 例血管脂肪瘤和 43 名患者的 47 例浅表脂肪瘤,其中包括 1 名混合性肿瘤患者,病理证实其病变既包括血管脂肪瘤又包括浅表脂肪瘤。所有入选患者均经术前超声检查并被病理结果证实。 研究记录了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数量以及位置。在超声检查中,观察病变的回声结构(均质或不均质)、回声强度(高回声、低回声、等回声)、血供、内部是否有线样回声、是否有包膜、肿瘤形态(卵圆形、分叶状、梭形)以及肿瘤的纵径、横径和纵横比。在病理检查中,记录瘤内血管是否丰富、肿瘤是否有包膜以及被膜下血管是否存在。 研究结果显示,血管脂肪瘤和浅表脂肪瘤之间的某些差异统计学意义。首先,在年龄上,血管脂肪瘤的发病年龄要比浅表脂肪瘤的发病年龄小;其次,在性别上,血管脂肪瘤在男性中的发病率高于女性,而浅表脂肪瘤在男性和女性中的发病率是相同的;第三,在发病部位上,血管脂肪瘤在上肢中的发病率较高,但是它通常不会发生在颈部。然而,浅表脂肪瘤在颈部的发病率最高,其次是躯干。 在超声表现上,血管脂肪瘤经常表现为不均质的强回声团块,而浅表脂肪瘤常表现为均质的等回声团块(图 1);在血供方面,血管脂肪瘤的血供要明显比浅表脂肪瘤丰富(图 2);在形态方面,血管脂肪瘤常表现为卵圆形团块(图 1),而浅表脂肪瘤常表现为梭形团块(图 2);在肿瘤包膜方面,血管脂肪瘤很少在超声上看到侧方肿瘤包膜,而大部分的浅表脂肪瘤都会看到侧方肿瘤包膜;在肿瘤大小方面,血管脂肪瘤明显比浅表脂肪瘤要小。 然而, 内部是否有线样回声、浅表和深部的肿瘤包膜是否存在,以及肿瘤的纵横比并没有统计学意义。
最后,作者指出,在这两种肿瘤类型中,超声结论和组织学结果非常相似,超声-病理之间的相互关系也证实了肿块血供和声像图之间的联系是有统计学意义的。因此,作者认为,超声在诊断表面软组织肿瘤上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方式,有助于区分浅表脂肪瘤和血管脂肪瘤。 学术主编:刘德泉 责任编辑:高瑞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