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艺术简介
林成翰,别名菁田,报晓斋主。1943年生,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学会创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辽宁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民盟大连画院院长,中央电视台2014年书画系列公益活动山东站特邀画家。 上世纪80年代,林成翰先生开始主攻花鸟,尤以画鸡见长。1990年,凭借中国第一部《百鸡图》长卷蜚声画坛,得“鸡王”雅号,受藏家追捧至今。







“金鸡”意象与英雄气概——林成翰的水墨金鸡图 徐恩存

面对着鸡这种动物,林成翰可以获得一种艺术想象的自由。他笔下的“金鸡”,在大写意的笔墨表现中,充满粗犷的原始味与力量感,一扫古典传统的欣赏习惯,令人在欣赏中产生一种无法遏止的冲动。画家追求发现和创造,在形象表现和笔墨选择中不断寻求新的观念。在大写意的率意笔墨中,他充分运用书写性的力度与墨色激扬的美感,以及奔放与粗犷的韵味,使之对鸡的表现与艺术追求中的原始力感相吻合。意象化的鸡造型力求进入深层的表达内涵,因此,林成翰画鸡,表达的乃是一种雄赳赳的英雄气概。 




林成翰的生活和艺术功底都很厚实。生活中的小动物——鸡,与人类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画家在此基础上超越了生活的具体性,以凝炼的手法,获得极富表现性的、理想化的“造型变化”,运用的大写意手法,让恣肆的笔、墨、色与点、线、面在意象表现中注入了一种不可知的力量感,以及一股强烈的张力,把感情的释放推到了极限。林成翰以鸡为主的花鸟画,线条简炼、意象与符号相隔,夸张的形与高度形式化了的图式,都具有一种从北方文化深处浮现出来的英雄之气。 只要看看作品,不难发现,那种英雄气概是弥漫于作品之中的。满幅的“金鸡”,英姿勃发,仪态万千,它们或勇或怒,或憨或稚,有的悠然自得,有的引颈长鸣,最能体现其英雄雄姿的便是那点点红冠,如焰火攒动……;这些作品以独特的艺术样式,以极富特性的形式美,在感情的振荡中将表现导入深层,通过强烈的感情方式和写意水墨特性的启示,点燃了“金鸡”的精神之火,表现出对自由精神的追求,火一样炽热的情感,及一种勇往直前的气度和力量感。显然,画家为了追求精神层面的艺术表达,不惜放弃了诱人的工细描绘与唯美的抒情性:他把绘画变为一种精神的传达,在笔、墨与点、线、色之间无不传达着一种艺术本质形态,同时也是一种精神形态。在林成翰的艺术世界中,没有西方现代艺术的肢离破碎,也没有民间艺术中原始蒙昧的粗野发泄,而有的是一种当代人心灵的激荡。林成翰创作的《金鸡图》系列,具有一种热烈、粗放、雄强、野性的基调和一种浪漫主义的精神内核。无疑,这意味着一种把握生活方式的超现实性质。这里的“金鸡”意象,表达的是对生命野性、生命力量,生命韧性,生命活力,生命热烈的赞颂,并把这些互相缠绕、互相激荡的生命内容,转化为形式化的绘画意象符号。 




林成翰以写意水墨画鸡,用笔流转劲健,特别是他引入书法艺术的“书势”入画,转为“笔势”,使笔墨以重迭交错的丰富层次克服造型的单调平板,譬如,鸡腿的几笔简洁勾勒,极具结构性,可谓“行草用笔,不依前后”,更富于表现性;而鸡尾则几笔大写,由中锋转侧锋,笔止而势不尽,创造出英姿勃发的令人遐想的意象。因而,林成翰在整个笔墨表现过程中,追求一种笔锋运动的方向富于变化和节奏感的同时,保持着用笔及线在写意中的连贯和自然。特别是表现鸡的傲然神态时,那种动感则时时存在于笔与线的书写过程中,存在于点、线、墨、色之间,存在于笔势变化的节奏之中。譬如,他往往以极颈健的线,按结构去表现出鸡胸、鸡腿等关键部位,这里的线的运用多以意到笔不到去体现其写意表现性;特别是腿、爪的短线,颈挺有力且富于变化,与鸡尾的率意粗放既形成对比又互为呼应,鸡尾以大写意的用笔,特别是中锋落笔时的运行方向,至尾端的羽毛则以提按转折的多样用笔交迭出鸡尾的丰富性,并在羽毛尾部以飞白收尾,平添了鸡的精气神;这种“以劲利取势,以灵转取致”的笔势。分明吸收了“书势”的优长。达到“势”、“致”兼得的理想意象,表现出艺术化的金鸡的象征意义。 




这里,要指出的是,吸取“书势”的“笔势”,围绕着鸡的意象展开,使书写取“势”根据设定各有情态,造成用笔的丰富复杂,墨色的润泽饱满多变,遂使鸡的神态生动挺拔;另外,诸多的笔势倾向统一于鸡的意象的表现造型,公鸡、母鸡、大鸡、小鸡、群鸡等,根据不同的对象选择笔势,使笔势在繁复之中统一于意象表现的主导方面,达到从无序到有序,偶然到必然的整体效果。 “笔势”,究其渊源,出自“书势”。林成翰在表现鸡的意象中,综合了书法用笔,又从对象出发,创造了自己的笔墨方式,使他笔下的鸡的形象栩栩如生。实际上,在绘画过程中,林成翰全面调动了笔、墨、纸等各种因素,并对笔势、笔法、用笔进行了探讨,以及各种线型——中锋与侧锋,拆搭之势的方园、平逆、藏露等进行了整合与筛选;使他的水墨金鸡具有十分耐看的形式意味,并体现出古拙瘦硬、刚劲浑成的骨力气韵。 




因此,绘画形象已经超载了生活形象,体现的是自由抒写和创造的层次。林成翰在绘画过程中,进入的正是“抒散怀抱”的境界;因此,他作品中的“势”是灵活无定的,他凭借深厚的功底,运用得心应手的“笔势”在造型结构布局方面充分表现自己的心境、感情、性格和艺术追求,表现出特有的精神内涵。 














林成翰画鸡讲究造“势”,使鸡艺术化、典型化、个性化;这种“势”的追求与营造,就是对颈健之力,对有节律的动态美,对超然形外意境的追求,它体现出画家高远的胸襟与艺术灵性。当然,这一切都是通过笔墨的灵动变化间接显示出来的,而在艺术传达上它非但独具形式意味,更为人们所喜闻乐见。多年来,林成翰潜心笔耕,寂寞于绘事,他曾以《百鸡图》一鸣惊人,然而,“不满是向上的车轮”(鲁迅语),他不断否定自己,不断探索创新,谋求在有限的时空中造势,以获得“一墨大千”、“余味无穷”的效果:取势为主是他艺术的主要特点,在“随意赋形”的自由抒写中,在以“势”抒怀的创造中,他获得了最大的愉悦,特别是画家自身超逸绵邈的情怀和丰富的想象,以及对自然的理解与认识,对生命运动的活力等信息都在笔端得到透露。显然,基于上述种种,林成翰的作品,无论是《百鸡图》、《双鸡图》,还是《鸡戏图》,乃至其它的花鸟画——《菊图》、《牡丹》、《荷》等,都以笔、墨之势与形之展开,表达出一种纵恣飞举的动态,以“生发不穷之意”。象《百鸡图》这样的作品,正是以开合之势将鸡之神态的节律有序地展示于画面,画面动态的内涵,不断往复的、有系统层次的开合之势使观望者的心灵发生共鸣,形成一种可以理喻的精神指向与感情运动势态,获得超越笔墨与画面时空的艺术效果。正值年富力强的画家林成翰,走向艺术的成熟期。为此,我们对他寄予更大的希望。 (作者系中央美术学院《今日中国美术》副主编) 









汉代韩婴《韩诗外传》曰:“鸡有五德:首戴冠,文也;足搏距,武也;敌敢斗,勇也;见食相呼,仁也;守夜不失,信也。” 君子倚五德以立天地, 雄鸡喻五德呈送吉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