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熬土糖

 海上葫芦客 2017-01-20

熬制黄糖在广西各地的方法大相径庭,操做也不复杂。传统的方法是将收割的甘蔗经过碾压,压榨出来的汁液用小火熬煮5~6个小时,期间不断搅拌,让水份渐渐蒸发使得糖的浓度逐渐增高,而高浓度的糖浆在冷却后会凝成为固体块状的粗糖,这也就是我常见到的黄糖。

在我家乡周边的乡村里就有这种传统熬制黄糖的手艺。新春佳节将至,在老百姓过年的年货里,黄糖自然是必不可少的啊! 现在正是熬制黄糖的旺季。朋友就发现了有这么一处传统熬制黄糖的作坊,一拍即合,我们立马驱车前往。

刚到此地,一下车就闻到一股淡淡蔗糖味香,只见眼前不远处成堆的甜蔗包围着一桩矮烟筒,简陋的作坊里在不断往外冒着白白的蒸汽。路旁边的电线杆子上挂有一小招牌,上面竖着写小小的红字。要不是我们走得近,还真看不清上面写着什么。

走进作坊,见有两台榨蔗机,却只有一台机器在不停的工作,屋内有两工人,一个喂蔗,一人铲渣。他们工作不慌不忙,配合默契,一切都显得井井有条。

在棚内,不时升腾起的浓浓蒸汽,师傅劳作的身形时隐时现。

蔗汁熬煮的过程中,师傅要不间断的搅样,使水份得到充分挥发。

凭经验要在锅里放些适量的石灰,目的是中和糖液中所含的酸,因为在酸性条件下蔗糖容易水解成葡糖和果糖。浮上的泡泡用大瓢勺捞出,待发酵后可酿甘蔗酒。


当一锅糖熬制到一定时间,师傅就会拿出一小盅,里面装有呈黑粘稠状物体并抠出一,二小勺放入锅中。我们一行人见状都很诧异,谁都不知是什么新制糖方法?只得调侃曰:“这是师傅不外传的绝招!”,没等我们话声落,憨厚的师傅便亮出了谜底,“哦,这个是花生油脚”。

究其原因也简单,一是为了不粘锅,二是增加糖的光泽。呵呵!

把控熬糖液的粘稠度,什么时候起锅?这才是显现大师傅的经验。只见他立在大四口大锅居中位置,不时指挥添柴,搅拌,注视锅中冒泡情况。最后用右手轻蘸一下熬好的糖浆,放在舌尖尝了尝,又用拇指和食指一开一合试了一下糖浆粘度,镇定地发出起锅指令。

啊!这绝对是力气活啊,师傅的手牢牢地抓住糖筐的两边,随着糖浆从缸体中缓慢的流出,感觉师傅的那双手才逐渐得到解放。

他是班子领头,厂子的大师傅。用特制大木耙轻轻把糖汁摊平,用心平整薄厚,糖的面积也不断延展直至凝固成形。

变硬成形的糖块。在他熟练地操控下,糖线逐渐工整起来。

出糖了!师傅用手仔细将糖片一块块掰开,装拣进筐。

看到一满摞捧在双手中很沉的糖块,迎着我的镜头直面走来,这大个子师傅表情淡淡的,好像又有些鞠躇,微笑中带有一种满足和释怀.……真不知该找什么词来表述。


曾和朋友讨论怎样给这组片取名。


“甜蜜的事业”是早己经被用滥的标题。


那么,用“糖缘”不也是很好吗?



真的,此时此刻用“糖缘”这名真是很贴切啊!



小憩时,工友随手折断一截甘蔗大口咬嚼,真嫉妒他们的一口好牙。

堆积如山的蔗渣,走上去软绵绵的。走在上面,整个人置身于被蔗渣包裹的世界,似海绵,加上蔗渣散发着浓浓的蔗香,整个人的心像蔗糖一样,慢慢融化。。


传统熬制黄糖保持了甘蔗的营养,同时也使黄糖带有一股类似焦糖特殊风味,制作过程中熬煮时间越久,糖砖的颜色也越深,使得黄糖呈现出不同的红褐色泽。

至今第一次了解且记录到传统制糖的大致过程,感到非常满足和值得。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一些很传统,很古老的技艺会逐渐消失,这些传统的老工艺不久也会失去音信。记录这些传统工艺与文化很有必要,真希望这手艺能得以好好保存。

 

黄糖是生活中我们熟知的名词,也有叫红糖,糖砖,粗糖……但我还是偏爱哪块叫“土糖榨”小小招牌的叫法。土糖?

土糖,或许是本地人对黄糖的叫名吧?不管怎样,反正这名我喜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