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仇池国

 思明居士 2017-01-20
   

仇池国指由杨茂搜创立的前仇池政权(296-371)和杨定建立的后仇池政权(385-443)的统称。仇池国位于今甘肃省东南部的西和县、成县文县一带。

  • 296—371(前)、385—443(后)

  • 创立人

    杨茂搜(前仇池)、杨定(后)

  • 氏族

    武都氐帅杨氏

  • 地理位置

    甘肃的西和县、成县、文县一带

前仇池国

​杨氏家族本来是略阳(今陕西汉中)清水氐人,在秦、汉时期一直定居陇右。东汉建安年间,杨腾率领部众迁到仇池定居下来。三国时曾联合凉州马超、韩遂、杨秋和占据今甘肃一带的兴国氐王阿贵汇合共同反抗曹操。后因战败率少数将领投奔蜀汉,其余部众被曹操迁至扶风、天水一带。曹魏封杨千万为百顷氐王。

仇池国(绿色)仇池国(绿色)

西晋武帝时,杨飞龙受晋封号,以假征西将军名义,率部落"还居略阳"。杨飞龙以外甥令狐茂搜(即杨茂搜)为养子。晋惠帝元康六年(296年),杨茂搜率部落四千家迁到仇池,自号辅国将军、右贤王,氐族部众拥戴称王,始建前仇池国,称仇池公,其辖地有武都、阴平二郡。愍帝任命他为骠骑将军、左贤王。

东晋建武元年(317年),前仇池分裂,杨茂搜长子杨难敌继位,号左贤王,屯下辨。其弟杨坚头号右贤王,屯河池(今徽县),今陇南地区大部都在其控制范围之内。其后兄弟内斗,国力日弱。

东晋太和十一年(371年),前秦皇帝苻坚遣将杨安攻仇池,城破之后,将氐族人迁徙到关中一带,前仇池国灭亡。

后仇池国

前秦瓦解时,苻坚女婿杨定率部众返回陇右,晋太元十年(385年)自称

龙骧将军、仇池公,招纳氐、汉民自立。4年后占领了天水、略阳陇城、翼城等地,自号陇西王。晋太元十九年(394年)与西秦乞伏乾归战,失败被杀。堂弟杨盛继位时,辖区只有武都、阴平两处城池,不久国土又扩张至汉中、祁山。南朝宋元嘉二十年(443年),后仇池国为北魏所灭。



​    东晋太和十一年(371年),前秦皇帝苻坚遣将杨安攻仇池,城破之后,将氐族人迁徙到关中一带,前仇池国灭亡。


​发展历程

前秦建元十九年(东晋太元八年,公元383年),苻坚在淝水之战中战败,前秦瓦解。随后追随苻坚的杨定乘机回到陇右,收集旧部众,自称龙骧将军、仇池公,招纳氐、汉民自立,向东晋称藩。杨定恢复的仇池政权被称为后仇池国。晋太元十九年(394年)与西秦乞伏乾归战,失败被杀。

杨定死后,堂弟杨盛继位,辖区只有武都、阴平两处城池,为稳定局势,杨盛先后向后秦、东晋以及北魏称藩。杨盛时期,后仇池国发展艰难,不过在其后期,由于国内较为安定,后仇池国呈现出繁荣景象。

杨盛死后,其子杨玄继位,杨玄是一位守成之主,“善待士,为流、旧所怀”。元嘉四年(公元427年),北魏封杨玄为南秦王。

杨玄死后,其子杨保宗继位,随后杨玄弟杨难当废杨保宗自立,杨难当力图有所作为,连年兴师。从宋元嘉九年(公元432年)开始,仇池发生连年的灾荒,为摆脱困境,杨难当接连向刘宋及北魏发兵,最终以失败告终。宋元嘉十八年,杨难当进攻刘宋的益州,刘宋发兵反击,不久便攻入仇池境内,驻守仇池的主将向刘宋投降,走通无路的杨难当在陇右投了北魏。后仇池国也随之覆灭。

dot地理位置

仇池,二指地名,位于甘肃省东南部的西和县城南四十五公里处。

历史时期内,仇池疆域多介于今陇南、陕西南、川北之间。

dot氐族散亡

杨茂搜的后人在仇池一带相继建立了武都国武兴国阴平国等政权。北周大象二年(580年)阴平国王杨法琛因出兵帮助北周益州总管王谦起兵声讨权臣上柱国杨坚,被杨坚派兵灭亡,部众遂散处各地,氐族逐渐消失。

武都

杨文德447年-455年;

杨元和455年-466年;

杨僧嗣466年-473年;

杨文度473年-477年;

武兴

文王杨文弘(文宏)478年-479年;

王杨后起479年-486年;

安王杨集始486年-503年;

关王杨绍先503年-535年;

惠王杨智慧(?)535年-545年;

理王杨辟邪(?)545年-553年

阴平

杨广香477年-483年;

杨炅483年-495年;

杨崇祖495年-511年;

杨孟孙511年;

杨定511年-542年;

杨太赤542年-564年;

杨法深564年-580年

dot历史记载

氐者,西夷之别种,号曰白马。三代之际,盖自有君长,而世一朝见 ,故诗称“自彼氐羌,莫敢不来王”也。秦汉以来,世居岐陇以南,汉川以西,自立豪帅。汉武帝遣中郎将郭昌卫广灭之,以其地为武都郡。自汧渭抵于巴蜀,种类实繁,或谓之白氐,或谓之故氐,各有侯王,受中国封拜。

汉建安中,有杨腾者,为部落大帅。腾勇健多计略,始徙居仇池。仇池方百顷,因以为号 ,四面斗绝,高七里余,羊肠蟠道三十六回,其上有丰水泉,煮土成盐。腾后有名千万者,魏拜为百顷氐王。千万孙名飞龙,渐强盛,晋武帝假平西将军。无子,养外甥令狐茂搜为子。惠帝元康中,茂搜自号辅国将军右贤王,群氐推以为主。关中人士流移者多依之。愍帝以为骠骑将军左贤王。茂搜死,子难敌统位,与弟坚头分部曲。难敌自号左贤王,屯下辨;坚头号右贤王,屯河池。难敌死,子毅立,自号使持节、龙骧将军、左贤王下辨公,以坚头子盘为使持节、冠军将军、右贤王、河池公。臣晋,晋以毅为征南将军。三年,毅族兄初袭杀毅,并有其众,自立为仇池公,臣于石虎,后称籓于晋。永和十年,改初为天水公。十一年,毅小弟宋奴使姑子梁三王因侍直手刃杀初,初子国率左右诛三王及宋奴,复自立为仇池公。桓温表国为秦州刺史,国子安为武都太守。十二年,国从叔俊复杀国自立。国子安叛苻生,杀俊,复称籓于晋。安死,子世自立为仇池公。晋太和三年,以世为秦州刺史,弟统为武都太守。世死,统废世子纂自立。统一名德。纂聚党袭杀统,自立为仇池公,遣使诣简文帝,以纂为秦州刺史。

晋咸安元年,苻坚遣杨安伐纂,克之,徙其民于关中,空百顷之地。宋奴之死 ,二子佛奴、佛狗逃奔苻坚,坚以妻佛奴子定,拜为尚书、领军。苻坚之败,关右扰乱,定尽力于坚。坚死,乃率众奔陇右。徙治历城,去他池百二十里,置仓储于百顷。招夷夏得千余家,自称龙骧将军、仇池公,称籓于晋,孝武即以其自号假之,后以为秦州刺史。登国四年,遂有秦州之地,自号陇西王。为后乞伏乾归所杀,无子。佛狗子盛,先为监国,守仇池,乃统事,自号征西将军、秦州刺史、仇池公、谥定为武王。分诸氐羌为二十部护军,各为镇戍,不置郡县。遂有汉中之地,仍称籓于晋。天兴初,遣使朝贡,诏以盛为征南大将军、仇池王。隔碍姚兴,不得岁通贡使。盛以兄子抚为平南将军、梁州刺史,守汉中。

刘裕永初中,封盛为武都王。盛死,私谥曰惠文王,子玄统位。玄字黄眉,号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秦州刺史、武都王 ,虽称籓于刘义隆,仍奉晋永熙之号,后始用义隆元嘉正朔。初,盛谓玄曰:“吾年已老,当终为晋臣,汝善事宋帝。”故玄奉焉。玄善于待士,为流旧所怀。始光四年,世祖遣大鸿胪公孙轨拜玄为征南大将军、都督、梁州刺史、南秦王,玄上表请比内籓,许之。

玄死,私谥孝昭王,子保宗统位。初,玄临终,谓弟难当曰:“今境候未宁 ,方须抚慰,保宗冲昧,吾授卿国事,其无坠先勋。”难当固辞,请立保宗以辅之。保宗即立,难当妻姚氏谓难当曰:“国险宜立长君,反事孺子,非久计。”难当从之,废保宗而自立,称籓于刘义隆。难当拜保宗为镇南将军,镇石昌,以次子顺为镇东将军、秦州刺史,守上邽。保宗谋袭难当,事泄被击。

先是,四方流人以仇池丰实,多往依附。流人有许穆之、郝惔之二人投难当,并改姓为司马,穆之自云名飞龙 ,惔之自云名康之,云是晋室近戚。康之寻为人所杀。

时刘义隆梁州刺史甄法护刑政不理,义隆遣刺史萧思话代任,难当以思话未至,遣将举兵袭梁州,破白马 ,遂有汉中之地。寻而思话使其司马萧承之先驱进讨,所向克捷,遂平梁州,因又附义隆。

难当后释保宗,遣镇董亭。保宗与兄保显归京师,世祖拜保宗征南大将军、秦州牧、武都王,尚公主;保显为镇西将军、晋寿公。后遣大鸿胪崔赜拜难当为征南大将军、仪同三司、领护西羌校尉、秦二州牧、南秦王。难当后自立为大秦王,号年曰建义 ,立妻为王后,世子为太子,置百官,具拟天朝。然犹贡献于刘义隆不绝。寻而其国大旱,多灾异,降大秦王复为武都王。太延初,难当立镇上邽,世祖遣车骑大将军、乐平王丕等督河西高平诸军取上邽,又诏谕难当,难当奉诏摄守。

寻而倾国南寇,规有蜀土,袭义隆益州,攻涪城,又伐巴西 ,获维州流人七千余家还于仇池。义隆怒,遣将裴方明等伐之。难当为方明所败,弃仇池,与千余骑奔上邽,世祖遣中山王辰迎之赴行宫。方明既克仇池,以保宗弟保炽守之,河间公齐击走之。

先是,诏保宗镇上邽,又诏镇骆谷,复其本国。保宗弟文德先逃氐中,乃说保宗令叛 ,事泄,齐执保宗送京师,诏难当杀之。氐羌立文德,屯于浊水。文德自号征西将军、秦河梁三州牧、仇池公,求援于义隆。义隆封文德为武都王,遣偏将房亮之等助之。齐逆击,禽亮之。文德奔守葭芦,武都、阴平氐多归之。诏淮阳公皮豹子等率诸军讨之,文德走汉中,收其妻子僚属资粮,及保宗妻公主送京师,赐死。初,公主劝保宗反,人问曰:“背父母之邦若何?”公主曰:“礼,妇人外成,因夫而荣,事立,据守一方,我亦一国之母,岂比小县之主。”以此得罪。

高宗时,拜难当营州刺史,还为外都大官。卒,谥曰忠。子和,随父归国 ,别赐爵仇池公。子德袭难当爵,早卒。子小眼袭,例降为公,拜天水太守,卒。子大眼,别有《传》。小眼子公熙袭爵。正光中,尚书右丞张普惠为行台,送租于南秦、东益,普惠启公熙俱行。至南秦,以氐反不得进,遣公熙先慰氐。东益州刺史魏子建以公熙险薄,密令访察,公熙果有潜谋,将为叛乱。子建仍报普惠,令其摄录。普惠急追,公熙竟不肯赴,东出汉中。普惠表列其事,公熙大行贿赂,终得免罪。后为假节、别将,与都督元志同守岐州,为秦贼莫折天生所虏,死于秦州。

文德后自汉中入统?陇,遂有阴平、武兴之地后为刘义隆荆州刺史刘义宣所杀。

保宗之执也,子元和奔义隆,以为武都、白水太守。元和据城归顺,高宗嘉之,拜征南大将军、武都王,内徙京师。元和从叔僧嗣复自称武都王于葭芦。僧嗣死,从弟文度自立为武兴王,遣使归顺,显祖授文度武兴镇将。既而复叛。高祖初,征西将军皮欢喜攻葭芦破之,斩文度首。

文度弟弘,小名鼠,犯显祖庙讳,以小名称。鼠自为武兴王,遣使奉表谢罪,贡其方物,高祖纳之。鼠遣子苟奴入侍,拜鼠都督南秦州刺史、征西将军、西戎校尉、武都王。鼠死,从子后起统任,高祖复以鼠爵授之。

鼠子集始为白水太守,后起死,以集始为征西将军、武都王。集始后朝于京师,拜都督、南秦州刺史、安南大将军、领护南蛮校尉汉中郡侯、武兴王,赐以车旗戎马锦彩缯纩等。寻还武兴,进号镇南将军,加督宁、湘等五州诸军事。后仇池镇将杨灵珍袭破武兴,集始遂入萧赜。

景明初,集始来降,还授爵位,归守武兴。死,子绍先立,拜都督、南秦州刺史、征虏将军、汉中郡公、武兴王;赠集始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安王。绍先年幼,委事二叔集起、集义。夏侯道迁以汉中归顺也,萧衍白马戍主尹天保率众围之。道迁求援于集起、集义,二人贪保边籓,不欲救之,唯集始弟集朗心愿立功,率众破天保,全汉川,集朗之力也。集义见梁益既定,恐武兴不得久为外籓,遂扇动诸氐,推绍先僭称大号,集起、集义并称王,外引萧衍为援。安西将军邢峦建武将军傅竖眼攻武兴,克之,执绍先送于京师,遂灭其国,以为武兴镇,复改镇为东益州。前后镇将唐法乐,刺史杜纂、邢豹,以威惠失衷,氐豪仇石柱等相率反叛。朝廷以西南为忧。正光中,诏魏子建为刺史,以恩信招抚,风化大行,远近款附,如内陆焉。后唐永代子建为州,未几,氐人悉反,永弃城东走,自此复为氐地。其后,绍先奔还武兴,复自立为王。



​仇池国,要不是专门研究魏晋南北朝历史的人,可能都很少听说。五胡十六国,是对西晋之后、北魏之前,胡人在北方建立的政权的统称。可一般我们说的十六国,并不包括这个仇池国。

仇池山

【五胡十六国】

五胡十六国时期(公元301年——公元460年 ),在入侵的众多游牧民族中,以匈奴、羯、鲜卑、羌及氐为主,统称五胡。他们在这个范围内相继建立许多国家,而北魏史学家崔鸿以其中十六个国家撰写了《十六国春秋》(五凉、四燕、三秦、二赵、一成、一夏),于是后世史学家称这时期为“五胡十六国”。实际上这一时期国家数目远多于16。

五胡十六国时期,匈奴、鲜卑、羯、氐、羌等五胡和汉族的河西张氏除了建立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国、成汉等十六国之外,此外还有在当时具有较大影响的仇池、代国、高句丽、冉魏、西燕、吐谷浑、西蜀和翟魏等,实际远不止十六国。

仇池国确切的说,分为前仇池国(公元296年- 371年)和后仇池国(公元383年-公元432年)两个。中间间断的这十二年,是因为一个历史强人的苻坚,那个“淝水之战”“投鞭断流”不成,反而“风声鹤唳”的前秦国王。和五胡十六国的任何一国比,仇池国的立国时间都是最长的,不能被被正统历史纳入,唯一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国土面积不大吧。仇池国,如果再延伸着说,还不止前后仇池国两个,在后仇池国被刘宋灭亡之后,仇池国立国的杨氏后裔还建立过武都国、武兴国、阴平国。所以完整意义上的仇池国应该指前仇池国、后仇池国、武都国、武兴国、阴平国五个政权。阴平国一直延续到580年,这个胡族政权生命力之顽强,让人叹服。

后仇池国地图

【前、后仇池国历史】

西晋惠帝元康六年(296年),杨茂搜率部落四千家迁到仇池,自号辅国将军、右贤王,氐族部众拥戴称王,始建前仇池国,称仇池公,其辖地有武都(武都郡)、阴平(武都郡)二郡。愍帝任命他为骠骑将军、左贤王。

东晋建武元年(317年),前仇池分裂,杨茂搜长子杨难敌继位,号左贤王,屯下辨。其弟杨坚头号右贤王,屯河池(今徽县),今陇南地区大部都在其控制范围之内。

东晋太和十一年(371年),前秦皇帝苻坚遣将杨安攻仇池,城破之后,将氐族人迁徙到关中一带,前仇池国灭亡。

前秦建元十九年(东晋太元八年,公元383年),苻坚在淝水之战中战败,前秦瓦解。随后追随苻坚的杨定乘机回到陇右,收集旧部众,自称龙骧将军、仇池公,招纳氐、汉民自立,向东晋称藩。杨定恢复的仇池政权被称为后仇池国。

公元414年,东晋刘裕征蜀,收复汉中,仇池守军一溃千里,撤离梁州,后仇池国献上降表,向刘裕称臣,归附东晋。

元嘉四年(公元427年),北魏封杨玄为南秦王。刘宋封杨玄秦州刺史、武都王。

宋元嘉十八年(公元432年),,杨难当进攻刘宋的益州,刘宋发兵反击,不久便攻入仇池境内,驻守仇池的主将向刘宋投降,走通无路的杨难当在陇右投了北魏。后仇池国也随之覆灭。

仇池国的建国者杨茂搜(原名令狐茂搜),氐(di,一声)人。五胡乱华中,五胡里的一个,先后建立过仇池、成汉、前秦、后凉。灭前仇池国的苻坚也是氐人。以后【处乱世】会详细的介绍五胡各自的历史,这里就不深入展开。

杨茂搜的祖上杨腾本是豪族,184年趁东汉衰弱,成为白马一带的氐族首领,东汉建安年间,杨腾率领部众迁到仇池定居。在三国时期,第三任首领杨千万与马超、韩遂等对抗过曹操,失败后投奔了刘备。西晋武帝时,第四任首领杨飞龙受晋封号,以假征西将军名义,率部落“还居略阳”。杨飞龙以外甥令狐茂搜(即杨茂搜)为养子。

杨茂搜建立仇池国的时候,正是关中打乱,氏人齐万帅和西晋达成一片的时候。西晋当时的西北局面之复杂,可见一斑。

仇池山

仇池山】

仇池山位于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南境的大桥乡,地理位置在东经105°20'与北纬33°45'之间,海拔1791米,自然高度793米,山顶面积约5×3平方公里,小舟之状,四周红岩石壁、险要无比,西汉水由西北绕山脚南下,洛峪河从东南沿山麓西来汇入西汉水,二水汇流山下,形成三面环水,一面衔山的天险胜地,历史上,军、寇多次安营扎寨,故又有大山寨之称。

仇池国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氐族杨氏建立的政权名称,因其立国之时政治中心在仇池山而得名。

仇池山位于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南境的大桥乡,海拔1791米,自然高度793米,呈小舟之状,赤红色的丹霞地貌险要无比,历史上,军、寇多次安营扎寨,故又有大山寨之称。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氐族杨氏在此立国固基,成就伟业。公元196年,氐人杨驹在此建仇池国。以百顷为号,兴衰续断,经晋至隋6个朝代,传18代,易33主,建立过5个氐族国家,统治甘、陕、川3省边境的6郡18县长达358年。仇池政权也成为了十六国中存在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国家。

西汉水穿流而过

陡峭险峻的“三十六盘”盘山路

远眺伏羲崖

西石勺

百顷原上的良田

清泉长流

高大巍峨的山峰,耸立在天边。看上去,是那么的遥不可及

前段时间在徽、成两县出差,返回时走十天高速。公路的修建是打通一座座大山,穿隧道而过。而隧道的名字也和途经的地点紧密关联。

在路过西和县境内时,“西和南”“八峰崖”“仇池山”等都是隧道的名字。这些隧道的名字在西和县境内,也有着一一对应的地方。

这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仇池山。

仇池山,顾名思义,是一座山峰的名字。“何时一茅屋,送老白云边。”这是诗圣杜甫在游历了西和县仇池山后的惊喜吟唱。不管诗人当时是否真的攀登过仇池山,但是诗人笔下所描绘的绝美风光与心境却是有着强烈的吸引力。

于是,6月13日,记者一行从兰州出发,专程赶往西和县,亲身一探。

经过六七个小时的路程,终于在下午4时左右,到达了西和县城。在西和县城,记者见到了当地的老朋友王旭峰。

当王旭峰得知记者此行是专程前往仇池山之后,高兴之余却还带有丝丝担心。他说,仇池山之行,收获一定会有,但是要面临的将是路途遥远,人车劳顿,往返一趟,起码一天。

夜宿西和县城,第二天一大早,我们便出发了。

西和县,隶属于陇南市,因古西和州而得县名。位于甘肃省东南部,陇南市北端,西秦岭南侧,系长江流域西汉水上游。气候湿润,四季分明,属暖温带半湿润性气候。

早在先秦时期,县境北部就是秦人的活动区域,先后为西丘、西垂、西县所辖,是秦人养马发迹之地;县境南部为氐羌所居。

而仇池山,就在西和县南境的大桥乡,距离县城60公里。这里自古就与先秦密不可分,同时也是氐羌民族的居住地。

天空放晴,正适合登高远眺。

县城内有一条路可通仇池山,沿着去何坝、洛峪的山路而行,洛峪河水在道路边流过。一路上村庄稀少,只见幽深的峡谷和高远的峰峦。在一处地形相对平坦的河湾边,采访车停了下来。王旭峰指着正前方说,那就是仇池山,山顶格外凸起的山崖,便是仇池山的主峰伏羲崖,我们将会在那里登顶仇池山。

此刻,身边清澈的洛峪河向着仇池山迤逦前行,顺流而下,道路就通向了仇池山。高大巍峨的山峰,耸立在天边。看上去,是那么的遥不可及。

过去上仇池山,有二十四隘,三十六盘,而即使到了现在,也只有一条公路通行。在一处分岔路口,采访车向右偏转,便径直上了通向山顶的公路。

四面绝壁,上有良田,溪流遍布,难怪氐杨会在此立国固基,成就358年王霸伟业

山大沟深,山路狭窄而多急弯。

仇池山位于西和县南境的大桥乡,海拔1791米,自然高度793米,山顶面积约5×3平方公里,小舟之状,四周红岩石壁,险要无比,历史上,军、寇多次安营扎寨,故又有大山寨之称。

从踏上山路的那一刻开始,采访车便始终保持着车身抬起与鸣笛的状态。王旭峰说,这条山路,之前都是红胶泥路,晴天还好,但是只要一遇上雨雪天,再想上山就难了。经常会有来往的车辆,轮胎陷于红泥当中,无法赶路。再加上山路坡度大,就更增加了通行的难度。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了去年,才有了彻底的改观。记者此去仇池山,眼前是已经硬化好的水泥路面,与之前的红胶泥路有了天壤之别。

路通了,就连接了大山内外。往来仇池山寻访、踏青的人们也增加了。

即使是硬化了山路,可是安全还是第一位的。人们在修筑山路的时候,在每一处弯道,直接将大块的鹅卵石硬化在了一起。石头一半在路面里,一半露出来,形成减速带,并且在一旁,还立有“警察”塑像,来警示提醒过往车辆。

蜿蜒的山路依山势而建,尽管路面好走了,还加修有防护柱,但是,每到弯道时,还是要提前鸣笛,以确保安全。

行至半山腰,窗外景色实在是吸引目光。便找了一处路面较为平坦开阔的地方,下车提前与仇池山“亲密接触”。

整座山体,都是赤红色的丹霞地貌。峭壁险峻,时而垂直平整似墙,时而怪石嶙峋,张牙舞爪遮蔽着山路。

平视,对面同属一个山系的山坡上,满是层层梯田,一直快要延续到了山顶。王旭峰说,对面的几座山头,都有丰富的金矿,可是为了保护自然环境,并没有开采。这里山脉连绵,极少有平整适宜耕种的土地,所以,曾经当地的百姓不畏艰险,上山开辟梯田。而现今,人们为了美丽的家园,退耕还林,种上了核桃、油橄榄等经济林木。

俯瞰,西汉水由西北绕山脚南流,洛峪河从东南沿山麓西来,二水汇流而下,形成三面环水,一面衔山的天险雄关。山脚下的河流,似一条锦缎缠绕着流过。天很高,云很低,蜿蜒的盘山路与西汉水平行,好似流水的延续,将仇池山一段段地缠绕起来。

郦道元的地理名著《水经注》也曾这样记载仇池山的险峻:仇池绝壁,峭峙孤险,登高望之,状若覆壶,其高二十余里,隘路若羊肠三十六盘,上有平田百顷,煮土为盐。

既有良田百顷,又能出产土盐,再加上山内有大池,故名百顷原或仇池。

而坐拥这里美景与丰富物产的,正是曾经在这里繁衍生息的氐羌族人。

《山海经》中记载的三只眼睛的居民,其实就是氐人的一种古老习俗。这些人的额头中间有一个立着的眼睛,其实并不是真正的眼睛,而是小时候人们将其额头中间划开,放入一个墨珠,长大后远远看上去就如同眼睛一样。

如《山海经·大荒西经》载:“有互人之国,炎帝之孙,名曰灵,灵生互人,是能上下于天。”据郝懿行《山海经笺疏》注:“互人国即《海内南经》氐人国。氐、互一字盖以形近而讹,以俗'氐’正作'互’字也。”

由于氐人善于养马,故而非常崇拜马神,早期以白马为图腾,他们的白马神、马王爷大都是三只眼睛。“马王爷三只眼”由此而来。三只眼睛的杨二郎传说在陇南相当流行,而天界“四大元帅”中的马元帅也是三只眼睛,他们都是氐族的祖先神。而这也进一步印证了,此地是先秦时期,秦人养马发迹之地。

上有良田千顷,溪流遍布,典型的丹霞地貌,与翠绿的森林植被形成一道天然的屏障,难怪氐族杨氏会在此立国固基,成就伟业,并且长达358年。

“仇池古国遗址”的石碑背后,曾拥有一段风云际会的历史

说到仇池山,也是因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游牧在此地的氐族在这里建立仇池古国而闻名。

说话间,山路越来越平坦,四周也越来越开阔。直到最终登上山顶,青砖黛瓦的山门就出现在了眼前。

进入山门,就进入了曾经仇池古国的最中心。

回想之前在山脚下远望仇池山,高大而遥不可及,心想如果成功登顶,山顶一定陡峭艰险而难有立足之地。可是,眼前却是大片大片的农田,金黄色的麦田等待着收割,挂满果实的核桃树低低地垂着枝干,俨然一派田园丰收的景象。

曾经仇池古国的中心,如今是仇池村的所在地。仇池村是由4个自然村,共900余人组成的行政村。穿行在村子里,干净整洁。门前院后都是绿树成荫,山花烂漫。更没有想到的是,正值中午时分,记者还遇到了一群群放学归家的孩子。原来,山顶之上,还有一座小学。

在村子中心的文化广场上,立有一块“仇池古国遗址”的石碑。说到仇池国,这个传奇般存在的古国,曾拥有一段风云际会的历史。

仇池指自东汉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至梁承圣元年(公元552年)聚居在陕西南部、四川西北部和甘肃东南一带的白马氐族杨氏以仇池山为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所建立的仇池国辖区,统称为仇池。白马氐过着游牧与农耕相结合的生活。生性悍勇的氐族,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和习俗,他们大多聚居在深山峡谷之中。

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王朝开西南夷时,在氐族聚居的仇池山骆谷(今仇池山北麓洛峪河北岸灯塔村)设立武都郡,加强对当地百姓的统治。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割州掠郡,自建政权。东汉建安元年,氐族部落酋长杨腾为“部落大帅”,其子杨驹“勇健多谋略”,他率众跋山涉水来到四面绝壁、三面环水的仇池山天堑,仇池山成了他图谋霸业的基石。

到了杨驹之子杨千万时,他的命运和《三国演义》中那个妇孺皆知的锦衣白袍将——马超联系在一起。在杨千万的手里,他的势力已初具规模,被曹操“拜为百顷氐王”,不久在陇右发生了一起氐、羌反对曹魏的大事,为首者即是凉州马超。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马超与韩遂、杨秋等人“俱反,其众十万,同据河潼,建列营阵”,大战曹操。

第二年,马超误中曹操离间计,兵败退回天水,联络残部及陇上氐、羌于第二年重新起兵。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杨千万响应马超号召,率众离开仇池,屯兵兴国(今甘肃秦安境内)。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与统有“部落万余”的兴国氐五阿贵合为一体支持马超。马超却由于内部兵变,不得不投奔汉中张鲁,借兵“还围祁山(今礼县祁山堡)”。

长安留守夏侯渊得信来不及请示曹操,命部将张合率轻骑五千,从宝鸡沿渭水径直奔向天水,击败氐、羌联军。“超,从武都逃入氐中,转奔往蜀”投靠刘备。旋即“五阿贵为夏侯渊所攻灭,千万西南入蜀,其部落不能去,皆降”。此次大败使杨千万失去了仇池,家乡被洗劫一空。杨千万仅率少数人入川,约五万人被“出居扶风,天水界”,上万人被屠杀。

刚刚兴起的前仇池国几乎遭到灭顶之灾,元气大伤。

杨千万入蜀经两代人的努力,到了孙子杨飞龙时期,才又强盛起来,并接受西晋的封号,以假征西将军,率部落还居“略阳”,重新回到祖地。杨飞龙无子,抱外甥令狐氏子为宗子,成为开创一代国史的杨茂搜。

仇池杨氏政权的史事,就像这两枚金印一样,在中国历史上传奇般的存在

西和民谣唱道:“伏羲仙崖第一景,轩辕神修滚龙珠。东石无垠西石勺,中洞潜藏小有天。四大菩萨云霄殿,入仙上寿吉祥山。一上仇池百顷田,麻姑仙洞几千年。”

王旭峰说,上山的这条路,贯通仇池村,也一直延伸到了仇池山的最高点——伏羲崖。从村子去往伏羲崖,约有五六公里,在山路的尽头,拾级而上,便一步一步登上了仇池山的制高点。

在山巅,光洁巨大的石块之上,有一处巴掌大小的孔洞,相传是氐族杨氏插立旗杆的旗杆孔。环顾四周,一览众山小。

相传,仇池山是人文始祖三皇伏羲、神农、轩辕的诞生地,仇池山神殿里有三皇塑像。仇池山也是伏羲、女娲的祖母仇池金母、母亲华胥和父亲雷公的诞生之地,后人称伏羲的祖母、母亲和女娲为无敌三母。

从伏羲崖返回,游走在仇池村内,寻访民间歌谣里唱到的“仇池八景”。山上的八沟十坡中有小有洞天、八仙上寿、伏羲仙崖、洞油神鱼、麻姑山洞、金龙戏珠、石勺奇潭、无根之水等仇池八景以及玉泉洞、汪猴洞、峰崖洞、骆驼洞等古洞。其中伏羲仙崖、西石勺、小有天,记者都一一深入寻访,而其他的景致,却因山大沟深,路途遥远,人迹罕至而难以短时间内走遍。

深厚的历史底蕴,造就仇池古国与众不同的文化内涵。

了解仇池古国的起起落落,与当时中原统治的晋朝,有着或依附或独立的关系。在寻访的过程中,有三枚金印格外吸引记者的注意。

在仇池当地,曾出土了两枚“晋归义羌侯”印和“晋归义氐王”印,都是鎏金的跪羊单孔纽金印。研究者认为,这两枚金印与在白银市靖远县出土的“晋归义羌王”印同出一辙,都是晋武帝泰始元年(公元265年)以后,颁发给现今甘肃省西和、礼县一带的羌族或氐族部落首领或酋长的。

仇池古国经历第一次重创之后,直到孙子杨飞龙时期,才又强盛起来,并接受了西晋的封号,以假征西将军,率部落还居“略阳”,重新回到祖地。所以,记者不禁大胆猜测,颁发金印的时间,也许就是这一时期。

仇池政权存在了333年,也就是自汉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至梁承圣元年(公元552年)之久,比十六国中任何一个政权都长。而且,在十六国中影响最大的,是氐族建立的前秦,苻坚曾进攻东晋,进行了有名的淝水之战。除此之外的其他政权,对全国政局都影响不大,但仇池杨氏,却曾引起北魏和刘宋的纷争,影响了当时全国南北的政局。至于仇池杨氏在当时所据有的土地,恰好是今天的陕西省南部的汉中地区,甘肃省东南部的武都地区和四川省西北部的平武、广元地区。拥有不小的面积。

由于金印的发掘出土,也就有了实物证明深藏于大山中的仇池古国的存在。

由此,这三枚金印便显得尤为重要。记者从仇池山返回到县城,专门去了县城内新落成的西和县博物馆,寻找金印的下落。可是,在西和县博物馆内的三枚金印却是仿制品。询问之下,得知真品就在甘肃省博物馆。

结束西和的采访之后,记者去了省博再次寻找三枚金印,可是在寻遍每一个展馆之后,依然没有见到。只在电子阅览屏中见到了馆藏于陕西博物馆,出土在靖远县的“晋归义羌王”金印。情急之下,找到博物馆工作人员询问,才知道,出土在西和的两枚金印现在属于馆藏文物,暂时是见不到真容了。

可是,仇池杨氏政权的史事,就像这两枚金印一样,虽然历经时代的更迭,但在中国历史上却是不容忽略地传奇般地存在。

后仇池国君(一):杨定

 

杨定(?-公元394年),氐族。前秦天王苻坚之婿,仇池武王。后仇池开国皇帝。

杨定为前仇池杨氏名门之胄。即是重振仇池的国君,又是前秦苻坚帐下最后的将星,曾在长安附近大破西燕慕容冲军,然而之后却意外的被慕容冲俘虏,以致苻坚畏惧逃离长安而死。

公元385年,杨定逃至陇右,重振仇池祖业。自称龙骧将军、仇池公,招纳氐、汉民自立。

公元389年,杨定占领天水、略阳、陇城、翼城等地,自号陇西王。

公元394年,前秦末主苻崇被西秦乞伏乾归驱逐,逃归杨定。杨定与其率军攻西秦,然而先胜终败,二人皆被杀死。

 

后仇池国君(二):杨盛

 

杨盛(公元364年-公元425年),氐族。即武兴王、氐王,私谥曰杰文王,杨定堂弟。后仇池第二位皇帝。

公元394年十月,杨定帮助前秦王苻崇攻打西秦,兵败身死。杨盛并没有马上治丧,而是先监国,守仇池两年后继位。辖区只有武都、阴平两处城池。

公元396年,杨盛自号持节、征西将军、秦州刺史,仇池公;分诸氐、羌二十部护军,镇戍各地,被东晋安帝司马德宗封为辅国将军、仇池公。一度占领汉中、祁山。

公元399年,晋以杨盛为辅国将军、平羌校尉、仇池公。次年,进为平北将军、凉州刺史、西戎校尉。

公元405年,姚兴来攻,杨盛遣子为质,晋乃进为都督陇右诸军事,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公元407年,晋以杨盛为假使持节、北秦州刺史;复称藩于宋,宋以为车骑大将军、加侍中。

公元422年,后仇池趁南朝宋武帝刘裕驾崩扰边,宋少帝刘义符封杨盛为武都王,史称武都国。

公元425年,杨盛病逝,终年60岁。传位于长子杨玄。

 

后仇池国君(三):杨玄

 

杨玄(?-公元429年),氐族。杨盛之子。后仇池第三位皇帝。

公元425年,杨盛病逝,杨玄自任都督陇右诸军事、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秦州刺史、武都王。不再使用东晋义熙年号,改用宋的元嘉年号。

公元429年,杨玄病死,私谥曰孝昭王。

 

后仇池国君(四):杨保宗

 

杨保宗(?-公元443年),氐族。杨玄之子。后仇池第四位皇帝。

公元429年,杨玄去世,杨保宗继位。杨保宗之叔杨难当之妻姚氏劝难当自立,难当乃废保宗自立。

公元432年,杨难当以杨保宗为镇南将军,镇宕昌。杨保宗谋袭杨难当,事泄,难当囚之。

公元435年,杨难当释放杨保宗,派遣他镇守董亭(今甘肃武山南)。

公元439年,杨保宗与兄杨保显投奔北魏。魏主以杨保宗为都督陇西诸军事、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秦州牧、武都王,镇守上邽,并将公主嫁给他。

公元443年,魏河间公拓跋齐怀疑杨保宗欲叛魏,诱执杨保宗,送到平城,杀之。

 

后仇池国君(五):杨难当

 

杨难当(?-公元464年),氐族。杨盛之子、杨玄之弟、杨保宗叔父。后仇池第五位皇帝。

公元429年,杨玄去世,其子杨保宗继位。杨难当之妻姚氏劝难当自立,难当乃废杨保宗,自称都督雍、凉、秦三州诸军事、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秦州刺史、武都王。

公元430年,宋文帝以杨难当为冠军将军、秦州刺史、武都王。

公元432年,宋进杨难当为征西将军。

公元433年,北魏拜杨难当为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秦梁二州牧、南秦王。同年,杨难当攻占汉中,次年被宋军收复,杨难当向宋文帝遣使奉表谢罪,帝下诏赦之。

公元436年,杨难当自称大秦王,改元建义,立妻为王后,世子为太子,置百官皆如天子之制,然犹贡奉宋、魏不绝。

公元440年,杨难当复称武都王。

公元441年,杨难当入侵四川,次年被宋军击败,宋人立杨保炽守仇池,杨难当逃入北魏。

公元464年,杨难当病逝。

 

后仇池国君(六):杨保炽

 

杨保炽(?-公元443年),氐族。杨盛之子、杨玄之弟、杨难敌兄子。后仇池第六位皇帝,亦是末位君王。

公元442年(宋元嘉十九年),宋军击败杨难当,占领仇池,建节将军杨保炽被俘。随后,宋人立杨保炽以继承杨玄,使守仇池。杨难当逃到北魏境内。

公元443年(宋元嘉二十年),魏军打败了据守仇池的宋军,取得仇池,杨保炽逃走并被诱杀。后仇池灭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