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名7岁的女孩因“尿道口连续疼痛3天”哭闹不已住院。经检查发现,小女孩外阴部有一个深紫色肿块,还有局部出血和坏死。经诊断,小女孩是尿道黏膜脱垂。 尿道黏膜脱垂,又叫尿道黏膜外翻,是指尿道黏膜及黏膜下组织脱出并外翻于尿道口外的一种尿道疾病。患者几乎全是女性,老年女性和女童多见。儿童期孩子骨盆生长快,强力牵拉尿道黏膜,易导致黏膜脱出。而长期便秘、咳嗽、腹泻也会导致腹压急剧增加,加剧黏膜脱出。此外,不少老年女性因为年轻时有过分娩损伤以及绝经后雌激素水平降低,也容易引发该病。 这种病发病时,可能有尿频、尿急、尿痛等排尿不适症状,不少患者尿道口会出血,严重的会出现尿道口肿块,即有环形或半环形暗红或青紫色肿块脱出于尿道口外,可伴有感染、糜烂、恶臭味等。 对于这种病,主要采取保守和手术治疗。 对幼儿患者,若发现及时,症状较轻,大多数可手法复位及自行愈合。对老年患者,可同时配合应用抗生素、温水坐浴、局部涂抹抗炎消肿药及应用雌激素药物,促进血液循环,使肿块减小,待水肿消退后行手法复位。 保守治疗无效、黏膜脱垂明显并伴有黏膜缺血坏死的患者,可手术治疗。 不少黏膜脱垂是尿道细菌感染引起,所以女性在小便后必须擦拭会阴部,还要按时清洗会阴部,防止细菌感染尿道。便秘会引起腹压升高,加剧黏膜脱出,所以女性必须多食营养丰富、富含纤维素的食物,预防便秘。另外,患者可常进行收缩提肛肌的训练,以增加会阴部血液循环,保持肌肉弹性。 河南省中医院泌尿外科 龚永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