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真的不是没有行动力,只是搞错了探索期和安顿期

 小蓝2266 2017-01-21

“灵性圆梦力”专栏


作者:马冉冉


算起来,哈克是我朋友的朋友的朋友。久仰大名,素未谋面。好喜欢哈克写的文章,讲如何把心理谘商的好理念,应用于生活。


其中,他很精彩的一段分享——关于生命的“探索期”与“安顿期”,让我颇有启发。回望自己这一路,跌跌撞撞地在心灵成长的道路上走过来,果然就是在“探索期”和“安顿期”之间,循环往复地努力着。


结合哈克的说法,以及我自己的生命体验,把“探索期”和“安顿期”的理念,分享给你听。


若你恰好觉得自己“行动力不强”,想找到破解的方法,愿这个分享,可以协助你换一个视角来看待这个状况。


听说,绽放是这样发生的


哈克说:“生命的经营,时间的分配,金钱的累积……最重要的这些事,都要从懂自己的内在开始。”


我想,要探索自己的内在究竟有哪些声音,我们可以去读书,参加工作坊和课程,去旅行看世界,更重要的是,在做这些事时,我们要不断与自己展开对话(自问自答或书写)。这是生命中所谓的“探索期”。


于我自己而言,越来越清楚看见,“探索期”到来时的特征,很想了解新的东西,很想搞明白自己内心的疑问,对这个世界有多好奇,读书,看电影,上课,觉得自己像一块干干的海绵,只想吸收、吸收、吸收……你开始对自己的工作,梦想,爱情,人际关系,旅行等等都有更多新观点。


哈克说,在“探索期”之后,当你知道你心里面有这些声音,你就可以开始把你自己的时间,分配在这些声音上头,而且分配给它们不同的比例。


除了时间元素以外,我想需要同时投入进去的还有全身心专注的能量。投入时间,不意味着也投入了相应的能量。想想看,我们小时候是怎么应付写作业的,又或者现在是怎么面对工作中的无聊事项的,投入时间然后熬时间的状况也是有的。因为没有“将心注入”(这是星巴克创始人的一句话),产出的效果也有限。


哈克继续说道:“如果花了时间、力气去探索,然后探索时,知道了,但是就停在知道而已,继续照着别人的概念去活着,像是看着报纸上写怎样理财;你就这样理财;时间管理的书上,说要怎样时间管理,你就怎样时间管理……那就可惜了。”


“因为,如果你是最懂自己的人,那么,在探索期之后,有一个很重要的阶段就叫做’安顿期’。在懂了自己一些之后,我们可以开始安顿自己里面的那一些需求、渴望,那些真心想要投注心力的内在部分。


“于是,一个一个内在声音去安顿它们,投注时间,投注金钱,然后拥有好的能量,去让这些声音可以被养育长大,像一块园地一样,让它们有机会长大,然后,我们有机会活出一个,拥有自己独特的美的生命。


听说,绽放是这样发生的。”


就好比是,一棵苹果树,在努力发芽、生长、开花之后,就会进入结果期。


它不可能停止“结果”的进程,再退回去开花的阶段。


探索期与安顿期,就是我们的生命力与创造力所展现的不同阶段。


想写时,去写就是了,不要读书


我就想到了最近的一个故事。


书写班上有一位学员,在课程中段愈发找到感觉,写了一篇自己觉得很畅快、很满意的书写作品。我鼓励她顺着这股创作的能量,投入书写的创作过程,多写一些文字出来。


然后一两天后,她兴冲冲地告诉我们,说她买了好几本关于书写的书,要好好研究一下写作。那几本书还是台湾繁体竖排版,她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耐住性子读下去。


我心里面忍不住“唉呀”了一声。她明明已经探索了好久,好不容易已经进入了“安顿期”,要用不断的写,去安顿她内在的创造力,结果,“头脑”一个瞎指挥,很可能又退回到“探索期”。


我直接给了她一个建议:“这一阵子,先埋头写,不要读书。等你写到一定数量后,觉得你需要在技巧方法上有所提升,再去翻开那些书。”


她似乎有点听进去了,也分享出一个很棒的见解——有没有可能是,内心潜意识防止被看到深层次的创伤,就会用读书之类的“行动”,去做出反应。


没错,去辨识我们每种不同的“行动”背后真正的动机,真的很重要。这里的“读书”,并不太算是“行动”,仍旧是“思考”和“探索”。


“没行动力”背后的心智模式


你或许会问,我为什么会这么肯定,难道她不可能一边读书、一边书写吗?


是有这样的可能啦。同时,以我观察到的现象,大部分自认“没有行动力”的人们,内在似乎都有一种心智模式,不是赶快去做那件事本身,而是转身读一堆别人的书,然后在比较中,热情就偃旗息鼓了。


你有没有发觉,有很多人一直在上身心灵的课程,一直在读书,可是就是没有行动力,无法把所学到的东西真正落地。然后,ta还在心里,攻击自己“没行动力”“没长性”。


其实,真的不是这样的。


当我们见识了一些好东西,有可能你会“见贤思齐,迎头赶上”,但很有可能,也会被勾起内在那种“别人都好,我赶不上”的沮丧


这样的沮丧,来自于我们从小被评判,被比较的“后遗症”,永远都有个“别人家”的孩子,不可思议地拥有你所有不具备的优点,学习又好,又听父母话,又爱劳动,又嘴巴甜,又开放大方……


当我们陷入内在的“沮丧”,很有可能,为了逃避这种不好的感觉,我们的头脑会用一些合理化的理由来应对:


其实,我根本没那么喜欢做这件事啦……做另一件也不错啊。


我好像真的没天赋,还是算了吧。


我现在先不要着急做它,等我再多学一点知识,多掌握一些技能之后,再做……


于是,合理化后、伪装后的沮丧感,就在内心深处沉甸甸地拽着你,让你耽于探索,却没行动。


这是我们最常见的心态。也是最可惜的地方。


我实在是,见过太多太多被此心智模式拖了后腿的朋友啊。


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


我可以辨识到,当一个人明明已经掌握了写字的技能,还学会了一些自由书写的心法后,而且内在还有冲动去书写,那就直接就去写好啦!不需要管文法,不需要管技巧,不需要理会什么“未来能不能出版”的头脑声音,只是去写,就够了。


如果不去安顿这股想写的热情,却找来一些书读。越读可能越会打消掉那股热情,“有比较,就有伤害”呢。一开始我们还很脆弱的创造力小火苗,真的很容易,被那些发生在无意识之中的“与别人比较”,而被熄灭掉。


之前,还有一个让我很感慨的故事。有个姑娘一直在探索自己究竟喜欢做什么,然后有一次微课后,她十分确定自己真心热爱的事情是做手工巧克力,而且十分擅长。我们都特别为她开心,期待这一次她能真的用一段“安顿期”,来安放她的生命热情。


结果时,你知道的,好几个月又过去了,她还在忙别的事……


当然,我也能为她想到很多理由啦,比如生存压力啊,不确定未来啊。然而,我知道,那是她真心渴望的事情,即便她在别的事情上忙忙碌碌上,她依旧还是会被她真正的渴望所吸引。


果不其然,她最近又开始尝试做一点巧克力,还告诉我:“我还是喜欢做这个啊!”


对啊,当你探索到这是你的喜欢之后,你要怎么做?


是破釜沉舟,全身心投入,还是利用业余时间,点点滴滴去行动?


各种方式都可以,重点是,真正地用行动,来安顿我们在探索期的所有领悟。


然后,在行动中,养大自信。


过去古语有云“知行合一”,“知”就是探索期,“行”就是安顿期。在一个动态的过程中,让我们的生命开始动起来。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


哈克说:“30岁前后,40岁左右,刚好是安顿期的关键,因为常常是该探索的都差不多探索了,是时候用行动来安顿了。”


其实,探索期和安顿期,真的贯穿于我们生命的各个阶段。它并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过程,而是会贯穿在我们生命的周期里。每一天里,或许都有一个探索的时段;每一周也有几天时探索的日子,更不用说每个月,每一年了。留一些时间,给自己去探索。


祝福大家,真的可以在“探索期”寻找方向,然后用“安顿期”安放创造力。



2017开年,我将带领三天深度的“灵性圆梦力”工作坊,

南北各设一场。

广州场,2016年12月31日—2017年1月2日。

北京场,2017年1月13—15日。

很多朋友询问,一并答复:

“灵性圆梦力”不会安排其他城市,

也只会开这两场哦。

请想办法带你自己“出走”,

送自己一趟旅行,

迈出脚步来圆梦吧。

报名请直接联络微信号15901289447。

请点此??了解详情


- END -

我们志愿,在人间,传播古老的女神能量

活出女性的临在力、心灵力、故事力、行动力、性感力



主理人 | 马冉冉

故事疗愈师,作家,灵性唤醒者。


「女性能量」疗愈课程带领者。

「灵性书写」课程大陆第一人。

「叙事疗法」推广人。

国家级心理咨询师。


已出版作品

《从伤痛中开出最美的花》,百花洲出版社。

《活出你的女人味:10个失落的女神秘密》,中国青年出版社。



策划出品


北京山河万朵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旗下

女神的花园」心灵工作室

主理人:马冉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