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辛德勇 | 顾颉刚先生与中国历史地理学

 隨风飘逝 2017-01-21


顾颉刚先生与中国历史地理学

作者简介:辛德勇,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0520日,第4版。

栏目编辑:彭兴



历史地理学今天在中国已经是一个具有广泛影响的学科。这个介于历史学和地理学之间的交叉学科,不管是在历史学界、地理学界,还是一般知识界,都发生着广泛的影响,同时也在现实社会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与国际学术界的同行相比,中国的历史地理学者,在历史地理研究的大多数分支领域,也早已走在世界前列。不管是在历史学领域,还是在地理学领域,历史地理学都是一个较小的分支,而它能够在我国取得这样显著的成就,追根溯源,则不能不归结于顾颉刚先生的奠基之功。

虽然从更早的渊源上讲,中国的历史地理学一直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成书的《汉书·地理志》,但是作为一门近代学科意义上的学科门类,它在很大程度上却可以说是由顾颉刚先生一手奠定基础发展起来的学科。

众所周知,顾颉刚首先是以研究上古史并创立古史辨学派而驰名于学林的。由于在研究上古史和上古史文献特别是《尚书·禹贡》时,遇到很多古代地理问题,需要解决,同时也痛感当时历史学界对于历史地理知识的匮乏与需要,从而引发了顾颉刚研究古代地理的志趣。当时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沿承古代的传统,是以疆域政区沿革为主,学科的名称也是沿用古代的“沿革地理”一词。30年代初,顾颉刚在他任教的燕京大学和北京大学两所学校,开设了中国沿革地理的课程。顾先生给学生授课,从来都不是简单机械讲授学术内容,而是积极引导学生共同讨论、探讨、分析问题,并悉心指导学生把自己学习的心得撰写成论文。所以这门课程引发学生很高的学习热情,并且在学生的作业中产生了一批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论文和札记。为了引导和激励学生们走入学术殿堂,也是为了能够有更多的人从事历史地理学研究,使这一学科得到发展,以适应社会的需要,顾颉刚先生在1934年2月,用个人的薪俸并从社会募集部分资金,创办了一份名为《禹贡》的半月刊,专门登载历史地理学研究论文。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文章,就是从他授课的燕京大学和北京大学等大学的学生课业中遴选出来的。《禹贡》半月刊的出版,吸引了更多的学者,聚集在顾先生的周围,从事历史地理问题的研究。在此基础上,他又在1936年5月,创建了一个专门研究历史地理学的学术团体——禹贡学会,联络组织志同道合的学者,做了大量历史地理研究工作,《禹贡》半月刊则成为学会的学术刊物。《禹贡》半月刊刊登的文章和禹贡学会的活动,在海内外学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甚至出现了“禹贡派”的说法,反映出这些学术活动标志着一个新的学派正在生成。

所谓“禹贡学派”的出现,实际上正是我国的历史地理学研究由传统的沿革地理向现代学科的转变。正当顾先生引领着这一学科继续向前探索迈进的时候,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展开全面侵华战争。时局艰危,《禹贡》半月刊和禹贡学会,都基本上被迫停止了活动。假如没有日寇入侵,禹贡学会的工作得以继续发展,并且在一个和平的环境下,有条件充分吸取西方现代学术理论,自然很快就能够全面建设起这一学科。值得庆幸的是,就是在上个世纪30年代这短短的几年期间内,顾先生已经为当代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创立,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按照顾先生为禹贡学会制定的工作计划,当时学会的主要工作任务有:撰写中国地理沿革史;绘制科学的中国历史地图集;编纂内容精详的历史地名词典;详备地整理历代地理志;辑录各种有关经济、移民等历史活动地理特性的资料,进行专题研究,等等。这些计划虽然因迫于时局很多未能实现,但是从中可以看出,他们的学术活动,一是拓展了传统的沿革地理的研究范围,二是侧重学科基础的建设,二者对于学科的建设和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尤为重要的是通过禹贡学会和《禹贡》半月刊的活动,培养起来一批年轻有为的历史地理学者,正是他们当中的谭其骧、史念海、侯仁之等人,在建国后共同努力,建立起现代学科意义上的中国历史地理学。因此,顾先生可以说是当代中国历史地理学当之无愧的开山祖师,没有他开创风气,就没有今天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的蓬勃兴盛局面。

在《禹贡》半月刊的发刊词里,顾先生号召大家要“用平凡的力量,合作的精神,造成伟大的事业”。值此纪念顾先生诞辰110周年之际,作为一名历史地理学者,在缅怀他为创建中国当代历史地理学所做出的不朽贡献的时候,我想我们所有历史地理工作者,都应当本着这种精神,切实做好研究工作,拿出高水平的成果,以不负先生对于我们这一学科发展的期望。


排版 | 谭青青

编辑 | 谢达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