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中医“胃”健康而来!

 高山m258exd8wv 2017-01-22

胃肠疾病对我们来说比较普遍,平时我们熟知的心口窝疼、恶心、呕吐、腹胀、打嗝、烧心、拉肚子、便秘等等症状,几乎都和胃肠有关。我们的祖先,把胃肠的功能放到一个很重要的位置,称“脾胃”为后天之本。

胃病常见的三种病因

第一种:饮食伤胃

  • 过饱,胃肠工作量加大,超出它的能力范围,于是就出现了一系列的消化不良的症状。

  • 过饥,就是说总是吃的太少,营养物质根本就满足不了人体的需要,久而久之连胃肠都营养不良了,它也就罢工了,不干活了。

  • 洁净,就是吃东西要讲卫生,要新鲜,最好是现做现吃。

老中医“胃”健康而来!

第二种 情志失调

  • 很多人都有体会,当自己有心事的时候,生气的时候,焦虑的时候,会出现吃不下饭、打嗝,甚至腹胀、腹痛、拉肚子或者便秘。医圣张仲景就在他写的一本书《金匮要略》人忧思恼怒,精神紧张,以致肝气郁结,横逆乘脾,导致脾胃的功能出现异常。

第三种 外邪犯胃

中医把自然界的气候总结为“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六气太过,称之为“六淫”,其中的寒、湿与脾胃病关系最为密切。寒邪伤胃,胃着凉了,因寒主收引,阳气被寒邪所遏制不得舒展,导致气机阻滞,多出现胃痛。

老中医“胃”健康而来!

在治疗胃病上,很多的患者会选择中医治胃病,其主要原因是因为中医治疗胃病,关键是注重养胃、培护胃气,扶助机体正气;而西医治疗是直接抑制胃酸分泌,使用“胃粘膜保护剂”,若不控制饮食,一旦停药后容易复发。

中医治胃病的辩证理论

一、审症求因,据因论治

胃病主要分为以下几种:脾胃虚弱、胃阴不足、脾胃湿热、肝胃不和等。

  • 脾胃虚弱症状

经常觉得肚子有点胀,或者经常隐隐作痛;吃完饭症状加重,总是没胃口,打不起精神。劳累或受凉后也会胃胀胃痛,喝热水或捂着肚子会觉得舒服些。

  • 胃阴不足症状

胃里觉得烧,饿得比别人快,吃得却不多,口干舌红,大便干燥。

  • 脾胃湿热症状

经常肚子胀,舌苔黄而厚腻,口苦口臭,还时常恶心想吐,大便比较干,甚至便秘。

老中医“胃”健康而来!

  • 肝胃不和症状

中医认为,肝功能不顺畅会影响脾胃,导致肝胃气滞。如果胃病经常在生气、烦躁、郁闷等情绪变化时发作,多属于这种类型。

  • 胃热炽盛

多饮多食、喜食凉物,口气浊,牙龈红肿,脾气暴躁,舌质红,苔黄厚或黄腻,大便干结,尿黄等。

二、因人因地,因时制宜

比如同一个症状“胃痛”,发生于孩子,饮食不节占很大原因,食量,自己不能控制;注重美味,而忽视了卫生。发生于中年人,多由于情志不调,工作压力大,人际关系紧张,生活中矛盾重重,如果不能及时梳理,就会肝气郁结,继而肝郁乘脾,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脾胃功能失调。发生于老年人,除了情志因素,还有脾肾虚损夹杂其中。

老中医“胃”健康而来!

除此之外,中药调理,没有西药对胃黏膜的刺激,没有药物依赖性,从五脏六腑同步调理,效果好,绿色安全、没有副作用,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第一医院国际医疗部中医科专家建议:

常言道:胃病“三分治,七分养”,中医治胃病,养胃是关键。七分养应该在三分治的基础上进行,经全面检查确诊后进行系统治疗,并配合精神方面进行调养,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保持有节制的饮食是治疗胃病的关键。另外,高度精神紧张也是胃病发生的重要原因,如司机、建筑工人、办公室工作人员等的胃病发生率都很高,所以这些人更应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及乐观的精神状态。

更多健康咨询,请关注“丹东市第一医院国际医疗部”官方头条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