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艾灸后鼻子出血、上火怎么办?

 杏林秋叶 2017-01-22

艾灸鼻出血是什么原因?

     艾灸为什么会鼻出血,是因为营气走经里,卫气走经外,如果营卫不固,营气就会溢出经外,导致出血,这和脾胃的关系最密切。

     

      你可以每穴少灸一会,慢慢加量,不要一下子刺激量太大。另外再加灸上星、印堂、迎香和合谷,用于灸治鼻出血。


灸后上火怎么办?火气大的泡泡脚、喝小米米汤。


注意:凡病属实热者多取四肢穴道灸之。


如何调整艾灸的火力

  1、看舌苔白红:越偏向白色,越可以用大的火力;越偏向红色,越要减小火力,很红的要疏通泻火了,不易上来就艾灸。

  2、看舌苔胖瘦:偏胖着,可以大灸;偏瘦者要小灸

  3、看舌苔有无裂纹:无裂纹,可以重灸;有裂纹要小灸,甚至弃灸。

  4、看舌苔湿干:偏湿滑,大灸;偏干,小灸

但这几种情况会交错存在,比如白苔,但有裂纹。白苔易大灸,而裂纹又不能大灸,此种情况需要个人凭经验拿捏,脉脉艾灸提醒你需时刻注意艾灸期间舌苔变化情况,从而调整火力大小。

5、看大便:凡大便偏稀者,易用大火力艾灸。凡偏干者,要小火力灸。大便偏干怕热者为热秘,不易灸。偏干而怕冷者,为虚秘,可以灸。

6、怕冷者,大灸,怕热者小灸,慎灸。但怕冷,而气血亏虚严重,阴阳两虚者,不易大火力灸。虽然怕热,但湿气重者,也可大灸。

7、晚上无盗汗,可大灸,有盗汗,小灸

8、气机沉重,不爱说话,少动者,可大火力灸。心神不定,话多,多动者,往往小灸

9、背部可大灸,腹部相对要小灸,上部易小灸,下部易大灸。


哪种灸法算是重灸?

1、 疤痕灸用火最小,小的如麦粒大小,火虽小,却有拔山之力,实为最重之灸。瘢痕灸,又称化脓灸,属于艾炷灸之直接灸的一种。系指以艾炷直接灸灼穴位皮肤,渐致化脓,最后形成瘢痕的一种灸法。瘢痕灸可以说是我国应用历史最长的一种灸法。

2、非疤痕直接灸:艾炷直接接触肌肤,在燃尽前迅速易炷,一般不会灼伤肌肤、不会化脓,灸力仅次于疤痕灸。

3、隔姜灸、隔蒜灸等,灸力仅次于非疤痕直接灸

4、手工悬灸,属于温灸范畴,火力面积比隔姜灸、疤痕灸大很多,但灸力却不如,不过适应面更广,更容易感知灸火和身体气机之间的互动引导。

5、木盒之类艾灸,火力面积进一步加大,只对虚寒水湿之症,才算的上重灸。对很多人来讲,这样的火力反而无法起到重灸的作用,好比是,用钉子钉木板很容易深入,拿一个粗的铁棍就钉不进去了,灸法也是如此。


灸法也分补泄

      《内经》始论灸法补泻。在《灵枢·背腧》中就有艾灸补泻操作方法的论述:“以火补者,毋吹其火,须自灭也;以火泻者,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其火灭也。”显然,《灵枢》是以艾火燃烧速度徐疾和火力缓急来区分补泻。《针灸大成》亦有类似称述,“以火补者,速吹其火,开其穴也”且又将其同开合补泻复合在一起。

       现代临床对于各种邪实为患之疾,施以艾灸泻法,用黄豆大艾炷点燃后以口吹艾火,艾火必须迅猛而强烈,每壮燃至大半,以患者感觉灼痛不可忍耐为度,随即移去艾火,连续施灸8—10壮,灸后不按孔穴。

      根据临床运用体会,认为艾条温和灸偏于扶正而为补,而雀啄灸偏于祛邪而为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