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艾灸不可轻视,灸透才能祛疾

 清江丽人 2017-01-22

艾灸如何看出是否灸透?临床上一般要灸到灸感消失,但是一般不是专业的治疗灸就没必要。灸量指灸法达到的温热程度,不同的灸量产生不同的治疗效果。


《千金方》:“头面目咽,灸之最欲生少;《扁鹊心书》:“大病灸百壮,……小病不过三五七壮”,《医学入门》:“针灸穴治大同,但头面诸阳之会,胸膈二火之地,不宜多灸,背腹阴虚有火者,亦不宜多灸,惟四肢穴最妙,凡上体及当骨处,针入浅而灸宜少,下肢及肉厚处,针可入深,灸多无尽”,《医宗金鉴·刺灸法要诀》:“凡灸诸病,必火足气到,始能求愈,然火与四肢皮肉浅薄,若并灸之,恐肌骨气血难堪,必分日灸之,或隔日灸之,其炷宜小,壮数宜少……”




中医大家周楣声先生在《灸绳》将人体比作火,将艾灸比作空气,而这个比喻实在是太恰当了。大家可以想象一下,点燃一支蜡烛,用力吹一口气,蜡烛会熄灭,因为烛火本身微弱。生起一堆篝火,用力吹一口气,火苗会更旺,因为篝火本身强盛。


周楣声教授还在灸绳里面有关于灸量的论述,和平时大家倡导的每穴30分钟的灸量有很大差别,他的思想是:用于保健30分钟或许足以,若要想治病,艾灸一定要把穴位灸透




那怎样才算把穴位灸透呢?


①皮肤潮红,若有白色斑点则是不通

②里面的东西(病邪如水汽)能出来,外面的东西能进去(艾热与艾烟)

③能感觉到灸感(这一点不是所有人都有,取决于经络敏感性,不必强求)。




人体的肩背部有一个重要穴位——膏肓穴。中医典籍中有“运动膏肓穴,去除一身之疾”的说法。”中医认为,病入膏肓,人便无药可救了。那么把这个穴位灸透了,可祛除一身之疾。

 

膏肓穴在背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孙思邈是中国古代著名医药学家,亦是养生的实践家,百余岁时犹视听不衰,神采奕奕,可谓古之聪明博达长寿者也。孙思邈养生方法之一就是艾灸膏肓穴。

 

历代医家多认为,膏肓穴有补益虚损、养肺调心的作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肺气虚弱所致的咳嗽、气喘、盗汗、肺痨等病症;心气不足、心火上扰所致的癫狂、健忘、遗精等病症;各种原因所致的羸瘦虚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