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艾灸有效的几大关键因素

 为什么73 2019-12-24

艾灸小达人

 前言 

艾灸是个看上去很容易操作的治疗、养生方式,但是有些人常年艾灸却疗效甚微。有的人效果很好,有的人却没什么疗效,这其中的原因在哪里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影响艾灸疗效的几大关键因素都有哪些。

影响艾灸效果的四大关键要素

 · 第一:辩证取穴 

“凡灸当先阳后阴,言从头向左而渐下,从后向头而渐下,次后从头向右而渐下,乃先上后下也。”

——《千金方》

“先灸于上,后灸于下,先灸于少,后灸于多。”

——《明堂》

先阳后阴:即先灸背部、后灸腹部,或先灸阳经、后灸阴经。因从阳引阴,使阴平阳秘,而没有亢盛之弊。

先上后下:即先灸面部和躯干部,后灸四肢部,或先灸头面与胸部、后灸腹部和下肢部。可以避免面部烘热、咽干口燥等不适之感。

先少后多:即初灸者灸量宜先少后多,以便被灸者逐渐适应。这是一般施灸常法,但病情有轻重缓急之分,治则有标本缓急之别,关键在于辩证论治,灵活运用,才能取得应有的疗效。

在穴位定穴的过程中需要用手去找穴位,穴位不是固定不变的,很多人的穴位偏移很大,在治疗后慢慢回位。

 · 第二:灸感 

灸感就像扎针得气一样,就是气至了。古人认为:灸之要,气至则有效。

“气至”就是:表面不热深部热,局部不热远部热,此处不热他处热(或者麻、胀、痛及其他非“烧灼皮肤”的热感)。艾灸某处,发生“感传”现象,从此处传到彼处,就说明得气了。

一位灸友曾经反馈,她在每次艾灸足三里时,都能感觉到一股“气”沿着穴位行进,上过膝关节,往大腿游走,下能行进至小腿肚。

这股“气”其实就是灸感,它就像一股暖流或电流,在体内蹿行。因为艾灸具有自动找病位和通经络的功能,它会自动自发地将艾热运输到身体需要的地方去。

不过,没有灸感也并不意味着我们做了无用功。因为灸感有显性和隐性之分,这位灸友的“气”感就是显性灸感。而如果艾灸时没什么感觉,但艾灸过后身体好了,疼痛轻了,也说明有灸感,只不过这种灸感不明显或发生了延迟而已。

 · 第三:灸量(灸透)

灸量(灸透)也是决定艾灸效果的重要因素。所谓“灸透”就是在艾灸时,穴位处于“打开”的状态,这样艾火的热力和药性才得以通过穴位和周边的皮肤渗透进身体,而不仅仅是浮在皮肤表面。

“凡灸诸病必火足气到,始能求愈。”

——《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

灸透有两个重要前提:“火足”与“气到”。“火足”就是灸量到位,“气到”就是气至而有效。

现实生活中,多数灸友在灸至皮肤红晕时,便认为穴位灸透了,这是一个严重的误区。因为如果经络瘀堵严重的话,皮肤再怎么红晕,经络还是不通。

如何灸透呢?以最常用的悬灸为例,艾灸时,建议在距离皮肤三、四横指宽差的位置处施灸,别跟烤肉一样,产生刺热,因为“壮火食气”,太热了反而耗气,能感觉到温热的热量就行。

古人曾有“灸法效如桴鼓”的说法,认为艾灸就像敲鼓,一敲即响。显然,这种立竿见影的效果必须建立在灸透穴位的基础之上,唯有灸透,才能得气、有灸感、有排病反应,进而取得疗效。

灸透的感觉是什么样的?最大的感觉就是一个字:活!就是透过穴位及人体,能找到“活”的感觉——阴气与阳气之间发生了能量变化。

比如,没灸之前,抚摸皮、肉、筋、骨,感觉僵、硬、凉;艾灸过后,再抚摸的感觉完全不同了,皮肤有弹性、柔软了,筋也顺了,骨头也不硌手了。

总之,皮、肉、筋、骨成为一个有活力的整体,手抚摸皮肤时,肉、筋、骨都跟着一起律动,不像艾灸之前,抚摸皮肤时,只有皮肤在动,其他都是僵的。

 · 第四:艾灸的开穴和封穴 

假如您给家人灸后背,先点按背后的疼痛点或者穴位处再施灸,叫开穴;灸完后也会在穴位上抚摸3、5下,这就叫封穴。艾灸完一个穴位后封好穴,然后再灸另外一个穴位。

封穴方法像拍、锤、点、按、捏,都是封穴的手法。有的人可能只是用其中的某一种方式,有的人可能会更适用多种方式。

在灸完的穴位和患处封穴,将元气封存在内体吸收,所以大家要去做这步,毕竟这是很重要的。

因为艾灸后穴位都处于开放状态,经络也处于通畅中,如果不把穴位及时封好,会造成寒气更容易入侵,并顺着经络入侵更深,所以封穴尤为重要!

其它影响艾灸疗效的因素

 1. 医患配合 

施灸者和受灸者都必须心神合一。因为艾灸的过程其实就是以火行气的过程,在气的运行过程中,神无处不在,喜怒忧思悲恐惊,都是心神变化的表现。

 2. 灸材的质量(艾绒、艾饼)

优质的灸材能使灸疗效果显著。各种艾灸材料(艾饼、艾绒等)必须要由优质、纯正的艾草制成,这点尤为重要。优质的艾材在艾灸时气味芳香,能穿透皮肤,直达深部,使人感觉舒快,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祛湿逐寒、消肿散结等功效。

 3. 灸时 

灸法的时间选择,建议在白天或者上午施灸,效果最佳。晚上9点以后不宜(失眠或者紧急情况除外)。

上午大自然和人体的阳气都开始升发,借助这个时间艾灸可以事半功倍,特别是针对阳虚、气虚质的人。

艾灸养生保健的时间一般为:上午10~11点;下午2~4点为宜。

艾灸注意事项

 1.  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时不宜艾灸。

 2.  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3.  艾灸时不要喝冷水,吃凉饭,这样做如同给艾灸撤火,不利于疾病的治疗。

 4.  艾灸后不要马上洗手,尽量在灸后两小时后在洗手但是,原则上不要急用冷水而是用温热水。

 5.  防止晕灸。晕灸虽不多见,但是一旦晕灸则会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面色苍白、心慌、汗出等,甚至晕倒。出现晕灸要立即停灸,并躺下静卧,并准备适量红糖水小口饮用。

讲师介绍

 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专业硕士。

 出身中医世家,自幼随长辈行医,擅长针、灸、刮痧、拔罐、手法、穴位贴敷等各类中医外治法。多年来潜心研究外治法理论,参访明师,融会贯通多种中医外治法,并独创“明心灸法”,注重身心同调。

 在教学与实践中指导大家运用于家庭常见病、大病慢病、疑难杂症、体质的调理等方面,疗效显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