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视保护珍贵的土壤资源

 稷下阿蒙 2017-01-22

土壤资源土地资源是密切关联而又互不等同的两个概念。

土地资源侧重于以土地面积来衡量,土壤资源则更突出强调以各种土壤的体积储量、适宜耕作、造林或载畜的程度来考察。

土壤资源是动态的。它是长期地质演化的产物,同时也有部分土壤在地质演化过程中重新回归为岩石。它还会在海岸附近,时而曝露于大气、阳光和淡水,时而被水流带向大陆架,时而沉浸于海水中。

土壤的变化有以下趋势:遭受侵蚀肥力下降,严重退化。主要是土壤盐碱化、沙化、沼泽化和受化学污染的情况日趋严重。世界每年因森林砍伐而引起侵蚀的土地面积达数亿亩,每年约有数千万亩农地被工业、交通运输业等侵占

土壤有4种组成成分:矿物颗粒、水(溶液)、孔隙气体和有机质。其中有机质等养分、肥力形成较佳数量需要漫长而艰苦的劳作。

土壤也知道感恩回报,由人工培育而肥力高者产出也高。投资少、产量高的耕地面积小于投资高、产量低的耕地面积,其比例约为2:3

据研究,迄今,世界上良田仅占土地总面积的11,干旱土壤占28%,薄层粗骨土壤占22%,沙化、盐化土壤占23%,渍水冷冻土壤占6%,其他占10%。

土地资源受侵蚀与侵占时,相应土壤资源受影响的程度显著不同:

受侵蚀的土地,土壤资源有所流失转移,但还留有一定厚度和可利用价值;受侵占的土地,则被覆盖、埋没而产生严重闲置浪费。愈是肥力高的土壤、土层又厚,被侵占后浪费愈大。

我国山地土地资源多,各种高山和山地丘陵的土地资源占国土面积的约2/3以上。以往曾有权威说法,说我国“地大物博”。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事实,但如果与他国一比较,又不尽然。有些国家比我国地更大、物更博,人均更是如此。

从土壤资源的角度出发,我们的地不够大。因为在西北侧,约50%国土是沙漠、戈壁、高原酷寒缺氧缺水地区,基本近乎不毛之地,荒无人烟。所以我国领土面积虽是印度的3倍多,土地的人口承载力其实仅略高于印度。

我国土壤类型多,可分46个土类,130多个亚类,土壤生产力不同,分别适于农、林、牧业等。耕地面积小:现有耕地约18亿亩,占总土地面积的12左右,约为世界耕地面积的7。人均耕地面积仅约1.5亩,低于世界人均水平。

贵州等地的石漠化地区,有一定的土地面积,但缺乏适宜耕作的土壤。人们在崎岖的石灰岩面上的裂隙露头处、坑凹处的少许土壤里艰难地播种、 收获。由此可见,体积储量有限的宜农土壤资源弥足珍贵。

但,一定程度上由于有“我国地大物博”的先入为主的成见,更由于缺乏土壤资源比土地资源更稀缺的意识,干许多事的时候就喜欢大手大脚,挥霍起本来短缺的优质土壤资源来毫不心慈手软。

有待于使社会成员充分意识到土壤资源的珍贵,设法减少对它的侵蚀和侵占。尽量将许多道路修建于地下、隧道中或高架起来,或取道岩基、戈壁上,避开覆盖宜农、宜林、宜牧的优质土壤,更为可取。在土壤紧俏的地区,尤其不宜用道路、建筑物覆盖深厚的优质宜农土壤。

当确需由某处剥离部分表层土壤时,不宜将其与建筑垃圾或生活垃圾混掺、胡乱弃置于低洼处。因为这种混掺犹如将污水排入清水,降低了土壤资源的可用价值。弃置于低洼处,则减少了蓄滞洪水的空间,不利于防洪,也不利于发挥低洼处作为鱼池、湿地公园等的作用。

虽然成本较高但效果更好的办法是“拆东墙补西墙”,将这部分土壤转移到更需要它的地方,包括覆盖某些以往因采石、采砂而裸露的土地,增加其植被产出。黄河下游也有人将渠道清淤所得的砂土卖给筑路公司做路基材料组分,可谓物尽其用

在贵州等地的石漠化地区,在土壤较厚的盆地周边,在经济成本可承受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将少量土壤转移到附近石漠上小的低洼处,营造众多微型田块并采取水土保持措施,以增加土地产出。

总之,不但应珍惜每一平方米土地资源,更需要节约和保护每一立方米优质宜农土壤资源,不让它受侵蚀退化,更不让它受污染或恣意侵占覆盖、闲置浪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