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泉州美食 · 闽南菜 | 家常篇

 风雨同舟白头 2017-01-22


风雅颂旗下书店均有上架《泉州美食》



闽南有句俗话“吃饭皇帝大”,意思是,吃饭是老百姓至高无上的头等大事。这句民谚,不只是闽南人对日常生活的感慨,更是体现闽南地区社会生活和风土民情的经典格言。因为有了吃,才催生了泉州琳琅满目的风味美食,才诞生了泉州绚丽多彩的饮食文化,才吸引着五洲四海的饕客们纷至沓来。


泉州是一座极具“烟火气”的城市。无论是穿行于历史悠久、古迹棋布的旧街深巷,抑或漫步在高楼林立、灯火通明的时尚新区,您都会与诱人的泉州美食撞个满怀。无论是饱学之士抑或黄口小儿,寒暄问候都一样是“食未”?无论是久坐长谈抑或匆匆一晤,总之“讲长讲短”还是要“讲食煞尾”(以吃的话题结尾)。泉州人“重吃”,食材选用十分讲究,汇集山珍海味、美味佳肴,可谓兼容并蓄,山海通吃;泉州人“爱吃”,对家乡滋味有着刻骨的钟爱和无上的自豪;泉州人“懂吃”,既恪守古早味又博采他山石,蒸煮卤焖炖煎炸各种手工技艺游刃有余,形成泉州美食的独特风格。


泉州味道蕴含着浓郁的古早味道。东南滨海以及晋江沿岸大自然馈赠的丰饶物产,揉合古越族人的朴实和“衣冠南渡”魏晋士族带来的风雅,形成了泉州美食的“古早”基调,虽然晋人南迁已成如烟往事,但其烙印却深刻在泉州人的味蕾上,生活早“四季温暖如春”的温陵故地的老泉州人至今仍然保留着很多古老的中原烹饪技法,固守着“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士族饮食情趣。


泉州味道洋溢着多彩的异域味道。泉州自古海外交通发达,四方商贾云集,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东方第一大港”,古刺桐港呈现“涨海声中万国商”、“市井十洲人”的繁荣景象。异国饮食文化,与本土和中原饮食文化交融汇合,使泉州美食呈现开放融合的多元色彩。异邦咖喱和沙茶的香辛,与本土胡椒和辣椒的麻辣巧妙地融入绵密柔滑的特色汤汁中,熨贴着人们的舌尖心头。


泉州味道飘散着淡淡的乡愁味道。泉州美食历经融合和发展,色香味俱全且自成一派,孕育于本土又反哺海外,特别是伴随着华侨远涉重洋和郑成功东渡台湾,泉州美食远播东南亚和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并对当地饮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譬如台湾很多小吃就是源自泉州,从名称、食材、调料到技法均与泉州美食如出一辙。泉州美食承载着游子思乡的情感,土笋冻、海蛎煎、榜舍龟、湖头米粉,味觉挥之不去,是游子心中温暖的记忆、永远的乡愁。


泉州味道饱含着亲切的市井味道。泉州美食不乏大菜和名菜,但名扬四海的却是面线糊、烧肉粽、猪血汤、牛肉羹这些信手拈来的市井小吃,或许对辛苦拼搏惯了的泉州人来说,只有走进田间地头的食物,才能真正留在他们的舌尖心头;只有弥漫炊烟气息的食物,才能真正唤起他们对生命和生活的珍视和热爱。


含哺而熙,鼓腹而游。今天,人们对饮食美味的追求已经从果腹求生进入精神享受的层面,美食品尝愈发成为休闲生活和旅游活动的主角。于是,《泉州美食》应运而生。该丛书收录、介绍了泉州久负盛名的各种传统小吃和特色美食,内容丰富,资料详实,图文并茂,是最全面、权威的泉州美食集大成。惟愿透过这一美食窗口,您不但能品尝到纯正可口的泉州风味,体验博大精深的泉州饮食文化,还能感受到泉州城市的热情与美好!

 

编者

二〇一六年十月







家常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