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谈闽南饮食文化

 尤里蒙提 2017-01-26

小谈闽南饮食文化

摘要:对于“民以食为天”的中国,饮食文化对其的影响是深远的。而作为中国饮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闽南的饮食文化,也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闽南的饮食文化有着悠久的发展史,丰富的内涵。厦漳泉地区在长期的发展中也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饮食习惯与饮食风俗。

关键字:闽南饮食文化、发展起源、饮食风俗

福建地处我国东南沿海,上接东海、下接南海,与台湾岛隔海相望。地形上百分之八十五左右为山地丘陵,号称“东南山国”。闽南是指包括厦门、漳州、泉州在内的福建东南沿海地区。大约相当于中原夏、商及东周战国中期以前(先秦的上古三代),闽南生活着闽族居民,东周秦汉之际又称为“闽越”族,他们就是生活在闽南地区的古代民族共同性体。由于远离中原内陆,四周山海阻隔,自有人类活动开始,闽南地区就有着与周边地方差异明显的历史发展过程。这里地形由北向南、由西向东逐渐降底,以山地、丘陵为主,属于温暖、湿润热带、亚热带海洋性气候,野生、海生动、植物种群非常丰富,这为人们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地理环境和社会发展进程等因素的影响,生活在这片区域的人们素有“以海为田”、“以舟当车”的历史传统,悠久的对外交流历史也为闽南地区的人们带来了异域的饮食文化。在自汉唐以来中原汉民族不断的迁徙过程,强势的汉饮食文化传统冲击了当地的饮食习俗,这导致了闽南饮食文化的多层次、多元化的发展。然而,这种多层次、多元化发展并不防碍其海洋性饮食文化传统的基线持续发展。

说到闽南的饮食文化,首推的当属闽菜了。闽南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闽南菜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福建泉州、厦门、漳州和莆田“闽南金三角”地带的菜肴,和台湾、港澳以及东南亚地区的菜肴有重要的渊源关系。闽南菜清鲜香脆,注重调汤估料,口味清淡,酸甜适宜,中西合璧,变化无穷,它的烹调技法多样,有炸、炒、煮、炖、焖、煎、卤、火可、火工、淋、蒸等。颇具地方特色的名菜有:桂花蛤肉、红焖通心河鳗、东壁龙珠、清蒸笋江鲈鱼、油火局红鲟、橙汁加力鱼等。名优地方风味小吃有:肉棕、面线糊、深沪 鱼丸、扁食、石狮甜果、炸枣、田螺肉碗糕、土笋冻、芋丸、三合面等。出产丰富的闽南土特产,为闽南菜提供了物质上的保证,如浔浦蚝、笋江鲈鱼、新桥溪的沙蜊、浮桥溪的“喇毛”、金鸡桥溪的鳗生、延陵此瓜(丝瓜)、陈埭泥蛏、石湖红膏鲟、龙湖金边鳖、衙口花生、惠安地瓜、灵水菜脯、西滨美酒、永春糟菜、安溪茶叶、永春芦柑等。

一、  漳州卤面

二、 泉州的土冻笋

三、 厦门的海蛎煎

除了闽菜,介绍闽南的饮食文化,不得不提的还有厦漳泉地区各自独特的饮食习惯和饮食风俗。

 泉州先民充分利用浓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得天独厚的山海资源,兼容中外饮食文化的精华,逐渐形成了形式朴实、口味清香、甘醇鲜美、风味独特的闽南菜流派,这与灿烂的泉南文化分不开,也和泉州人朴实宽容、热情好客的民俗文化分不开。独特泉州饮食民俗文化包括年节、礼仪等食俗。泉俗婚丧喜庆、敬神祀祖,除筵席宴客外,多有风味小食礼仪食品,许多普通家庭逢年过节,家家户户都要烹饪制作,可祭祀,可请客,可作家宴,也可馈赠亲友,如元宵节的元宵丸、春节的年糕、甜果、清明节的麦馅果、端午节的粽子、小孩“满月”的“满月丸”、寿龟、婚礼的“大花包”“礼饼”等。除年节、礼仪食俗外,还有日常一日三餐,泉州人的日常食俗与我国大部分地区一样,均实行一日早、午、晚三餐制。作为正餐的补充还有点心。受本地自然环境、经济条件和生产方式的制约,自古以来泉州人即有“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为摄食原则,饮食结构具有自己的物色,主食原料为大米、番薯(地瓜)、大麦为主,主食的制作方法有干饭、稀饭两种。点心主要是小吃,如“三合面”、“豆浆”、“花生奶”等,或亲友馈赠礼仪食品。还有独具特色的吃法,是把主、副食“二合一”的吃法,即把蔬菜、海鲜、肉类等食品直接与主食煮成咸饭、咸粥,如高丽菜饭、芥菜饭、红膏鲟饭、花生仁粥、蚝仔昭、鸭仔粥、地瓜粥,既节省做菜、做饭的时间,又好吃又省时,这些都是闽南菜系独有的风格。

 厦门是近百年来发展起来的一个港口,受闽南菜风味影响应与漳州同一时代,但厦门历史上除以泉州和漳州菜路为主体,兼收了粤菜和西餐的风味。厦门菜在原闽南菜的“清鲜香脆”主旋律的基础上,有了更多的开拓与创新,一跃成为闽南菜路的代表,如传统菜“加力鱼火工白菜”,过去是加力鱼头和大白菜大火慢火工,改革后是以大白菜将加力鱼肉包起来,投入事先吊制的鱼骨高汤中再装进即位瓷盅,大火蒸透后上席,典雅高贵,不失本来风味;“沙拉小虾菇”是一道中菜西做的菜,还有“龙宫水晶蚌”、“绿带寻包”、“西施浣纱”、“酥皮香芒虾”等一批创新菜,都先后在全国大赛中获奖。应该说闽南菜起源于泉州,而发扬光大于厦门,如厦门人过春节必上席的美馔“薄饼”源于泉州的传统美食“嫩饼菜”,它的原料是的萝卜、高丽菜,分别切丝后与鲜虾仁、肉丝、香菇丝、扁豆、豆干丝等一并下锅小火慢炒成馅料,吃时先将春卷皮张开,抹上甜辣椒酱,撒上少许炒成香酥的海苔、肉松、花生酥、芫荽后包成卷,这是一款大家围坐一起自包自吃的菜,偶意全家美满团圆,这是闽南人的春节食俗。

  漳州地域背山面海,除了与泉州地理位置相邻外,在历史上有许多不可分割的渊源。明万历以后,泉州后渚港堵塞,闽南的对外港口转移到漳州的月港,漳州成为进出口集散地,泉州、厦门及东南亚的商贾也云集,漳州也推动了餐饮的发展。闽南菜首先对其影响较大,但漳州的风味不是传承闽南风味,它还受客家和潮汕风味的一定影响,现在漳州菜风味是泉州与潮汕风味的结合。漳州居民传统的正餐是早、午、晚三餐。中午吃粒饭(干饭),早、晚吃糜(粥)。本地人多轻早餐,重午餐。早餐的粥比晚餐稀,仅佐以小菜。午餐吃干饭,菜肴较丰。漳州人多以大米饭为主食。旧时贫家稀饭多掺入番薯签(番薯切或锉成条状晒干),沿海地区过去还以番薯为主粮。漳州居民对菜肴比较讲究,烹调注意刀工,刀工随烹调方法而异。宴请时切菜、肉的刀法不仅为保证煎炒后食物脆嫩,也表示对宾客的敬意。调料品种繁多,但大菜少用酒、醋、辛辣的调味品。炒盘讲究火候,汤菜多为清炖。从季节上说,冬尚浓醇,夏求清淡。漳州人惯食猪肉,尤喜猪内脏。不少人忌食牛、羊、狗肉。漳州人忌吃饭时撒出饭粒或吃完饭碗内残留饭粒。俗以为糟蹋粮食会遭天惩罚,孩童吃饭不吃净,长大后会娶到(或嫁给)麻脸的配偶。吃饭时忌换座位,尤忌女孩换位,俗以为如此则日后有改嫁之虞。漳州最具特色的小吃几乎都含有海产品,且讲究色、香、味、形。漳州人好饮茶。旧时乡间小路边和十里长亭里都有卖大碗茶的摊子;大街上也设有茶亭,免费供应体力劳动者茶水,称为“奉茶”。现在以茶水供解渴的摊点已被遍布城乡的汽水、可乐、果汁、啤酒、矿泉水的摊点所代替。

闽南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还有外来饮食文化的传入,塑造了现今闽菜的清淡、典雅、海洋性的特点。而且,由于地理与人文环境的影响,厦漳泉地区也形成自己各具特色的饮食习惯和饮食风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