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端”与居敬存养

 陈识123 2017-01-23


周末去看望老师,在饭桌上向老师请教居敬存养的涵义。

从字面上说,居敬,指持身恭敬。《论语·雍也》:“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何晏《集解论语》引孔安国语:“居身敬肃。”存养,指保存本心,培养善性。

我问老师:儒家讲的居敬存养,真实含义是什么?

老师说:宋代以后,儒家修炼意识,不敢谈心体,一谈心体就怕人家说是禅宗了,于是程颢、朱熹都从理上去讲,就讲涵养。他们讲的涵养是涵养性情,其一是要“收住”,就像孟子说的“持其志,无暴其气”,不要把自己的情绪和气暴露出来。这是从消极的方面讲,不让情绪(气)出来。

老师话锋一转说:孟子讲的四端,是一套重要的涵养方法。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端者,发端,萌芽也。四端与涵养道德和心体是什么关系呢?

老师说:四端不是简单地讲这几种心。譬如恻隐之心,不是简单地讲你要有同情心、怜悯心,而是说,你要注意体察恻隐之心发动时的那个生命状态,体会到了这个状态后,你把这种心态扩展大了,用于待人处事,这就是涵养,就是修行。譬如你听到父母病了,心里忽然一惊,一下子就感到心疼,难受,这就是恻隐之心。恻隐之心首先从亲人身上生起,恻隐之心生起的一刹那,你的生命状态发生变化,这是一种善良的心态、好的生命状态。你把这种好的心态、好的生命状态体会到了,再把它扩展出去,就是涵养。

为什么孔夫子提倡亲、仁要由亲到疏、由近及远,要把仁爱层层推展出去呢?就是这个道理。墨子讲兼爱,可你如果连亲人都不爱,怎么爱别人呢?所以,恻隐之心就是仁爱的发端,萌芽,是你的生命状态发生的一个良性变化,你把这种状态扩展开来,在遇到具体事务时,都用这种体察到、把握住的状态去处理,就是王阳明说的“致吾心良知于事事物物”。

我恍然:哦,原来孟子说的四端是这个意思。

老师说:对。这四端,仁之端,义之端,礼之端,智之端,都是一种生命状态,这种生命状态是健康的,是一个完善的人所具备的东西。孔子讲仁,从爱人开始,仁者爱人嘛。爱人表现出来是个事,但你要从心里边有个爱人之心。原来在我们家做饭的小樊,有一次问我:老师,什么叫真爱?那时候小樊的儿子刚两岁多。我说,你儿子还不到一岁的时候,你有时候听到孩子哭,他一动弹,你知道他拉屎撒尿了,你就很自然地赶紧跑过去了。你那时候会想着孩子大了怎么着吗?你没想着后来孩子对你有没有什么报偿,你就是要解决他的问题,没有任何其他的考虑。这就叫做真爱。

所以说,母亲非常伟大。她们抚养孩子尽心尽力,尤其在孩子小时候,在两岁之前,她们对孩子是非常惦念的,随时随地惦念着的。

听老师说到这里,我想起佛教里说的大乘菩萨,所谓“乘愿而来”,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于是我插话说:“她的心念是完全无私的,在付出时是不起烦恼的。”

老师说:对。这个爱就是真爱,就是儒家说的仁。所谓仁爱仁爱,这样去爱才是仁爱。

老师接着说:几年前我看一个电视谈话节目,一个主持人与一个东北妇女对话。那位妇女的儿子在清华大学上大学,她就来北京打工供儿子上学。主持人就问她,你来北京打工供养儿子,你有没有想过你自己?你自己有什么价值?她说:我有什么价值?我培养儿子就是我的价值!

主持人说,你培养他,将来你儿子能不能成才呀?你这么辛苦,将来你儿子没有成才怎么办?

她说,我只管培养我儿子,不想这些。

主持人又说:你为什么不想这些?为什么不想想你自己呢?

她说:我想什么自己?我培养儿子就是为自己着想!

主持人说:这样你自己这一辈子不就白过了吗?

她说:我培养自己儿子怎么是白过?

主持人说:你就不想想自己有没有什么收获吗?

她说:那是你的想法,我没有想自己收获不收获!

那个主持人问得有些不礼貌,不相信人家对儿子无私的爱,所以那位母亲后来也不太高兴。这就是前些年过于宣传个人利益,什么都是讲交换,我给你什么帮助,你就要给我什么回报,连家庭关系也受到影响。我们中国文化几千年来一直提倡仁爱,而家庭是仁爱发端的地方。就像孟子说的:“人之有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可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所以又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理念。

老师说:儒家的方法就是从小处培养爱心,培养出爱心,再把它扩展出去。这就是涵养道德。

老师继续讲居敬存养的话题:孔夫子讲修行,对那个最笨的学生樊迟讲的最高级,就是三句话:“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就是说:平常在家要恭谨,外出做事要严肃认真,待人要忠心耿耿。这就是“樊迟问仁”的故事,孔子的回答,把居家的行持,做事的态度与方法,与人相处的原则,用三句话全概括了。

樊迟是孔子的车夫,“鲁而好学”,他曾经三次向孔夫子请教什么是仁。第一次向孔子问仁时,大概他的修行水平还比较初步,孔夫子回答说:仁就是“爱人”。这是说了一个基本原则,告诉他一个基本方向。

樊迟第二次问仁,孔子说:“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按普通的解释,这是鼓励樊迟遇到困难不要气馁——历经磨难之后有所收获,就是仁了。也有学者把“先难”解释为“付出努力”,意思与克服困难相近。而如果按朱熹《论语集注》中引用程颐的说法,“先难”是居敬的修行方法:“先难,克己也。以所难为先,而不计所获,仁也。” 克己,也是内收的修持,类同“持其志无暴其气”。

樊迟第三次问仁,孔子就跟他说了很经典、很全面的三句话: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老师说:这就是孔夫子的仁学,如能做到这几点,就是仁了。居敬存养,下的就是这几个功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