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为什么太在乎别人评价

 雁在南方 2017-01-23



作者:武志红,摘自新书《你就是答案:活出独一无二的自己》,由时代光华图书授权发布


读本科时,和一个后来的红颜知己有这样的对话:


她问我:你难道不是通过别人的评价来认识你自己吗?


我反问:我知道我是谁啊,干吗要通过别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


于是,我们俩都像看外星人一样看着彼此。她第一次发现,原来还有我这种很少把别人评价放到心上的人,我也第一次发现,原来还有她这种通过别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的人。


后来,我逐渐明白,像我这样的人真是有点像外星人,而像她那样的人在咱们文化中占了大多数。


在《不要用爱控制我》一书中,帕翠斯·埃文斯说,爱控制别人的人有一种奇特的逻辑——我知道你是谁,而你不知道你是谁。


那位强迫孩子继续吃饭的父亲,他认为他知道孩子该吃多少,而孩子自己不知道吃多少。


我那位导演朋友的奶奶,也一样是认为她知道孙子该吃多少,而孙子自己不知道自己该吃多少。


正是长久生活在这种的环境下,而没有像巴菲特父亲那样的人叮嘱你“尊重你自己的感受”,你才会形成我那位红颜知己的逻辑——“我不知道我是谁,所以我要通过别人对我的评价来认识自己。”



如果你也有这样的逻辑,我可以断定,在你小时候,在你家中,一定有很多亲人会持有这样的看法——他们知道你这个孩子是怎样的,而你不知道。


持有这样的看法关键是为了引出后面的一个结论——所以你要听我们的。


所幸,我在家中没有人对我灌输这样的观念,相反,我父母从来不会干涉我的判断,他们非常尊重我的感受。


印象很深的一件事是,我小时候有一段时间只爱吃面而不爱吃菜,尤其是饺子,北方的饺子一般都是馅多皮薄,但我那几年特别不爱吃饺子,结果,我父母从未强求我吃饺子,尤其是过年的时候,我父母和哥哥姐姐吃饺子,而另外专门给我做一份面片。


还记得小时候看蚂蚁搬家,不知道怎么就来了兴致,可以蹲在地上连续看了三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看蚂蚁搬家。


父母完全没有管我这种怪事,绝对不会对我说,你怎么这么怪呢,人家别的孩子才不会做你这种傻事。或者说,看什么看,有什么好看的,去做点正经事!


因为这样的童年经历,我的感觉没有被破坏,所以我做什么事情都有清晰的立场,而这些清晰的立场,都是建立在我自己对事物的感受之上。


也因此,我是自动地不把别人对我评价当回事,倒不是为了显摆自己的个性。


我想,正是因为我这种个性,我基本上是干一行爱一行,很容易做随便什么事情就上瘾。


因为,当自己与某一事物的关系没有受到别人的妨碍时,那种全身心投入做事情的感觉实在太好了,这种专注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奖励。


因而,我读书时除了英语每一科都蛮喜欢,而每一科都考过最高分,乃至文理分科时我很痛苦,我不希望分科,而希望所有科目一起学。



在我收到的2万多封读者来信中,估计有约三分之一是中学生写来的,他们很多人都谈到了自己一个特点:喜欢一个老师时,这门课成绩就很好,不喜欢一个老师时,这门课成绩就差很多。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的自我价值感不是发自内心,而是来自于老师对他们的评价,当老师喜欢他们时,他们的自我价值感很高,这带动了他们的成绩上升,当老师不喜欢他们时,他们的自我价值感变低,这导致了他们成绩下降。


这种情况在我身上从未出现,我可以很喜欢一个老师,但那门课的成绩就是不行,譬如英语,我也可以非常讨厌一个老师,但那门课的成绩就是强,譬如小学时有3年时间我非常不喜欢一个数学老师,但我的数学成绩一直很好。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的自我价值感是发自内心的,我热爱一件事,投入地去做这件事,这会给我带来巨大的快乐,这个快乐本身会驱动我继续投入到这件事中,别人的评价基本影响不了我做一件事的热情


看起来,我具有一个优点——有很好的心理素质,但其实,这个心理素质是父母给我的。


尽管我在农村的父母不会像巴菲特的父亲那样告诉巴菲特——尊重你自己的感觉,但他们用行动做到了这一点,他们很少影响、评判更不用说否定我的感觉,这让我的心生出了茂盛而庞大的根系,可以在任何我喜欢的一件事上紧紧地抓住大地。



本来,这是很自然的。


只要父母不去太多干涉孩子,那么孩子就会自动成长为非常有感觉的人。但是,现实情况下,有这样的父母成了一份难得的幸运。


从小到大,我是既没挨过父母的打,也没挨过父母的骂,仅仅有一次,父亲在做农活时对我说了一句重话,我还哭着回去找母亲告了状。


本来,我觉得这很平常,但经过1992年开始学心理学到现在的18年时间,我最终才发现,这样的经历实在是一份巨大的馈赠。


将这篇文章概括为一句话,我想说,假若你很在乎别人对你的看法,那么这并不是天然的,而是在你成长的历程中形成的,去检视一下你的成长历程,这会帮助你从对别人的评价中解脱出来,投入地去做你喜欢的事。


作者简介:武志红,知名的心理专栏作家,资深心理咨询师,心理学畅销书作家,北京大学心理学硕士。曾主持《广州日报》的“健康·心理”专栏。创办武志红心理咨询中心,在广州、上海、北京均已成立心理咨询中心。代表作:《为何爱会伤人》《身体知道答案》《梦知道答案(升级版)》《为何家会伤人》《为何越爱越孤独》《七个心理寓言》《心灵的七种兵器》《解读“疯狂”》《解读绝望》《活出你的小宇宙》《感谢自己的不完美》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