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董卓另立聪明的刘协为帝,其实别有意图

 思明居士 2017-01-23

东汉末年,何进与宦官火拼,外兵在袁绍撺掇何进的召唤下,进京逼宫何太后杀掉宦官们,没想到让袁绍透漏消息出去,在危机压迫下,宦官们狗急跳墙,埋伏刺杀了何进。

先前大量官职尤其是重要职位,都被外戚和宦官们瓜分了,现在他们一夜之间被袁绍、袁术、曹操带兵扫除干净,出现了大量空缺。外朝官们几乎人人都有可能分得一部分利益。这些外朝官里,董卓既有实力(凉州兵在手以及部分并州兵),又有资历(前将军,比他大的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都已死),所以董卓就坐上了这百官之首,成了新秩序的老大,并自任相国。

对于董卓来说,怎么分配这些利润,必须做到两点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一,使大多数人公平;二,使少数人不公平。但没有绝对的公平,无论怎么分,都是有人觉得不公平的。既然都会有人觉得不公平,那就让这少数人来承担这份不公平吧。

感到公平的人不一定对自己感恩,但感到不公平的人一定会对自己不满。对自己威胁最大的人无论怎么分都是感到不满的。多以董卓的最优策略就是:让对自己威胁最大的少数人来承担这部分不公平。对董卓威胁最大的人有两派:一是文派,以三公为首,但他们只是名义上的最高长官,没有实权;二,武派,这部分人大部分是下层军官,职位不高,但掌握着一定的兵力。

如果要叛乱的话,这些掌握着一定兵力的下层军官就是董卓的最大威胁。这部分军官中,袁绍、袁术兄弟是京中军官的代表,来自袁氏家族,名门望族、四世三公,叔叔袁槐是太傅,三公一级的人物,所以,袁氏家族是他最大的竞争对手,要打击袁槐,就得先把袁绍、袁术拔掉。

可是,袁绍、袁术前期在与外戚和宦官的斗争中是有功的,是对皇上有功,为皇帝锄奸,有功就得赏,一赏就又加大了他们的砝码。所以,只能把他们的功劳抹杀掉了。

怎么抹呢?从这些下级军官身上确实找不出理由。

那就只好拿皇帝做文章了。

这些下层军官的功劳都是针对于皇帝的,他们为皇帝锄奸,维护了皇帝的利益,这任皇帝也会对他们感恩,以后会得以重用,这就又会对董卓造成威胁。如果皇帝不在了,斩断他们与皇帝的利益关系,要封赏的话就找那位破产了的皇帝要去吧。

所以,董卓甘冒风险,废掉皇长子刘辩,要立幼子刘协为帝,尽管公认的刘协比刘辩聪明、刘辩要好控制。虽然还会招骂,但董卓也不得不这么做。对他来说,这就是最优策略。这才是董卓废长立幼真正的用意,尽管可能还会发生叛乱。

于是,董卓以复兴汉室为由,说要立这位聪明的刘协为帝,避免重蹈汉灵帝的覆辙。这个方案一宣布,袁绍、袁术赶紧逃离京城。因为他俩也知道,这是董卓针对他们的。

董卓接下来又提拔了大量自己人,原先罢官的又重新启用,还重新启用名士蔡邕,新朝廷也是需要装点门面的嘛。

袁氏兄弟跑出京城后,袁绍往北跑,袁术往南跑。他俩原来的 位置也换上了董卓自己人。他俩已不对董卓构成威胁,董卓又任命袁绍为冀州渤海郡太守,袁术为荆州南阳郡太守,并加封比袁绍低的袁术为后将军,让兄弟俩不和。

重新换了皇帝,也没见有多少反对的,也没出现波折。至此,董卓俨然有了明相的风范,但董卓的内在还是差了点,开始作威作福了,昏招迭出,走向下坡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