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晋国的“五福”

 Michael430 2017-01-23

晋国在春秋晚期的公元前585年,将都城迁到新田,即今天的侯马。与“故绛”区别,也称为“新绛”。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为“侯马晋国遗址”。多年的考古发现,以侯马盟书、铸铜作坊和筑城模式尤负盛名。


 


“铸铜作坊”考古工作者习惯上称为“侯马铸铜遗址”。它位于晋国的手工业作坊区内,在牛村古城城外南部东到望桥街、西及白店村西,面积约1平方公里,为宫室在控制,以铸铜作坊最为著名。有中条山丰富的铜矿为后盾,晋国出现同期世界上最大的铸铜作坊,水到渠成。


在铸铜作坊中,不同的地点出土陶范的种类也不相同。有的以礼器、乐器范为主,有的以工具范为主,还有的出有空首布芯、车马器范、带钩范等,也发现与铸铜有关的遗物如雕刻陶范的铜、骨刻刀、铜锭、坩锅、鼓风嘴等。陶范的制作采用了全新的块模法制模,使同模不同器和一模多范成为可能,类似后世活字印刷术。近年来,出土来自侯马铸铜作坊中的产品,考古学界称之为“晋式铜器”。其地点,山西自不待说,河南、陕西、河北、山东、内蒙古,甚至远至四川等地也经常发现。但无论传世还是各地发掘所见的“晋式铜器”中,很少带有铭文,这说明拥有“吉金”(铜)不再需要王、公等国家最高阶层贵族的赏赐,凭自己的实力也能获得,足见侯马铸铜作坊生产产品数量之多。由此也可以看出当时晋国经济繁荣、国家富庶的程度。


侯马铸铜遗址的几万块陶范,只有两块有文字的。但就是这两块有文字的模范,其中之一的文字内容就是一句两千多年前晋国的“五福”。这件陶范是1961年侯马铸铜遗址出土的,在编号为Ⅱ区探方31第三层中,出土一件的文字模,残长13、宽3.5~4厘米,阴刻“安寧壽久”五字。《侯马铸铜遗址》报告中特意提到,“饶宗颐先生认为原句为‘民则有安宁寿久’。楚帛书有此习用语。”


 

安寧壽久


2007年9月,我拜访了当事人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侯马工作站的梁子明先生,他满怀激情地说:“这块文字模出土二十年后的1981年9月,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饶宗颐先生参加了在太原举行的第二届古文字学术研究会后,专程来到侯马参观侯马晋国遗址的考古成果,我也在场。当他看到那块文字陶模时,马上结合他熟知的同时期楚帛书,复原完整句为‘民则有安宁寿久’。他说‘’就是‘穀’,简体写作‘谷’,是有吃有穿的意思。并为我书写了一张,稀世珍宝啊!”征得梁先生同意,将饶先生所书发表于后。当时我在写《民则有谷 安宁寿久》,根据考古出土层位学,将这件文字模的年代,确定在公元前580年到公元前450年,并指出有可能是“悼、平复霸”时期的陶模。公元前562年晋悼公对魏绛说的一段话,“子教寡人和诸戎狄以正诸华,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请与子乐之。”(《左传·襄公十一年》),与之契合。

饶宗颐先生提写“民则有安宁寿久”


 

再来解释“民则有谷,安宁寿久”。


“民则有谷”,“民”即“百姓”及“人”,《诗·小雅·节南山》:“弗躬弗亲,庶民弗信”和《诗·小雅·何草不黄》:“哀我征夫,独为匪民?”“谷”是庄稼和粮食的总称,《诗·豳风·七月》:“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虽然“谷”还可以指俸禄,如《诗·鲁颂·有駜》:“君子有谷,诒孙子。”但这里的“君子”是贵族,只有贵族才有“俸禄”。联系起来看“民则有谷”,则知此“谷”不是“俸禄”,此“民”是晋国人民。人民有了大量的谷子了,还能不“富裕”? 管子还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史记·管晏列传》)。


“安宁寿久”,与《尚书·洪范》中的“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意思差不多,也如《史记·周本纪》中所记载的周初“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不用”,备受人们的称赞。


这块文字模,既是寄托这晋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当时晋国人自豪的宣称。更重要的是,历史留给我们厚重的精神财富,对于我们今天红红火火过大年,“民则有谷,安宁寿久”,不也可以理解为一句两千多年前晋国的“五福”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