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周一代,实行“钟鸣鼎食”的制度,“钟”为编钟,“鼎”即列鼎,听着演奏人员敲编钟击编磬,食用列鼎、列簋里盛放的肉类和稻粱,在当时是至高无上的享受。如图所示,青铜编钟依悬挂部位不同,分镈钟、钮钟、甬钟三类(图一)。身越高体积越大分量越重,这是显而易见的。 图一 侯马铸铜作坊造三类青铜编钟 春秋晚期,晋都新田(公元前585~376年)赫赫有名的侯马铸铜作坊所造的晋国铜钟,身高是多少? 一 先来看传说。 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丞相吕不韦主持编撰了一部《吕氏春秋》,在“自知”篇里说,公元前497年,晋国智伯在范氏、中行氏、智氏、韩氏、赵氏、魏氏六卿乱晋中灭掉范氏。当时范宣子的门口悬挂着一口大钟,一贼人想把它盗走。可是这口钟太重了,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有把钟挪动一步。他经过苦思冥想,决定把钟砸碎,然后把碎片一块一块搬回家。贼人抡锤猛力砸了一下,大钟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他害怕别人听见惹出祸来,赶紧捂住自己的耳朵。以为自己听不到,别人也就听不到了。他的“掩耳盗钟”,为后世留下这一自欺欺人的笑柄。 在“权勋”里,讲了个“厹繇”的故事,这个国家《史记》作“仇犹”,《韩非子》作“仇由”,现在一般写作“仇由”。晋国六卿之一的智伯想攻占仇由国,当时都是战车与车战,却没有道路可以行车。于是,他就铸造了一个用两辆并排的车装载才能运输的大钟,要送给仇由国君。这位昏庸的国君一看有便宜可占,就想削平高地填平溪谷来迎接大钟。一位大臣劝谏说:“智伯为人贪婪不守信用,他想攻打我们但是没有进军的道路,所以送给您大钟,您修好路,智伯的军队必定随之而到。”国君不听,这位大臣再次劝谏,还是遭到了拒绝,于是离开了仇由到了卫国,七天后仇由国灭亡。 这两个故事充分说明,晋国能够铸造大钟,而且是超级大的钟,侯马铸铜作坊的考古发现,能否给我们答案? 二 侯马铸铜作坊,考古上称为“侯马铸铜遗址”,位于平望古城、牛村古城、台神古城呈“品”字形分布“宫城”之南、之东南,是晋公直接控制的手工业作坊区。侯马铸铜作坊东到侯马市区望桥街、西至白店村西,面积约1平方公里,有国外专家说是同一时期世界上最大的铸铜作坊。 1957年开始到2000年,在牛村古城之南、之西南发现有几处铸铜作坊遗址(图二),总发掘面积达7000余平方米,其中两处铸铜陶范达十万余块,其中完整或能配套的近千件。能识别出器类的有工具范、兵器范、空首布范、礼器范、乐器范、车马器范、生活用具范及其它范等八个种类,此外还有铜锭、坩锅、风嘴,也有雕刻陶范的铜、骨刻刀等。 图二 侯马铸铜遗址发掘现场(1963年) 陶范中带有花纹的模、范共3000余块,纹饰种类多达25种,其中蟠螭纹及其变形种类最为多见,是晋国最富有特色的纹饰。历年来,山西、河南、河北、内蒙古等地都出土有来自晋都新田铸铜作坊的制品,我以前说过,晋国工匠铸春秋! 应当指出的是2003年,在白店村西北部的大运高速公路到侯马市区的连接线上又发掘了200余平方米,其中以一座专门存放陶范的窖穴内,出土了1000多块陶范,但离上两个故事发生的年代,已经有近百年的时差了。 还是说钟范。一九九七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合作编著的《侯马陶范艺术》,第二章“侯马陶范造型艺术分类”第一节“兽面类——饕餮衔凤”部分,记载了一座编号为ⅡH126的窖穴里,发现的三块钟鼓模(图三),书中描述为“一只饕餮用锋牙紧咬着两边的凤鸟,凤鸟前半身奋力从饕餮头顶伸出并用利爪和利齿对饕餮的双角猛烈攻击。凤鸟的长冠钩着自己的腰部,同时自己的冠又被自己的后爪紧紧抓着。这种图案中的凤鸟即为‘鸟首兽身’式。由于此类图案有些尺寸太大,所以须用四块模拼接,其中最大的图案长达93公分,这种图案一般见于编钟鼓部。如山彪镇M1编钟鼓部即有此纹。”编钟的类似两块瓦扣合而成,瓦的下部正中用于敲击,敲击之处古人叫做“鼓”。这枚钟,“鼓”部仅是它的一个零件,就有93公分,钟的最宽处要超过一米,周代的钟身高大大的大于体宽,这是何等气派! 图三 侯马铸铜作坊ⅡH126号窖穴三块钟鼓模复原图 顺便说一下,这座编号ⅡH126的窖穴,呈椭圆形,长1.3、宽0.7、发现时深度为0.42公分,“堆满陶范,排列整齐”,有鼎、鉴、钟到范310块,这是一种专门存放陶范的窖穴,相当于仓库。 这么多年来,发掘的春秋时期大型铜器墓不少了,最大的是太原金胜赵赵简子墓出土编镈1套19件,分大小两组(图四、五),大组中最大的一件高46.5公分(编号M251:200,图六),最宽处32.8公分,重25.5公斤,还不及一米的一半,更不要说超过一米了。 图四 太原赵卿墓出土青铜镈钟-大组 图五 太原赵卿墓出土青铜镈钟-小组 但根据这枚钟的高宽之比1.417,侯马铸铜作坊编号H126窖穴里,那个复原钟鼓模铸成钟,如果宽度按一米计算的话,身高就超过了1.41米。这,还是个保守的数字。 图六 太原赵卿墓出土青铜镈钟-大组(M251:200) 三 去年3月31日,我参观湖北省博物院,1978年发掘的湖北随县曾侯乙墓随葬编钟一架65件(图七),其中铜镈1件,通高92.5公分,重134.8公斤;甬钟45件,最大的通高152.3公分,重203.6公斤;钮铜19件,最大的通高39.9公分,重11.4公斤。目睹此景,顿时有夜郎自大之感,守望着也鼓吹着侯马铸铜作坊,如何铸造精美,如何厚重大气,看看人家,这才是大钟呢。随后,我沉默了一年多。 图七 曾侯乙墓随葬青铜编钟 今年7月17日,参观了在山西省博物院举办的“守护文明利在千秋——山西省公安机关打击文物犯罪成果宣传”,门口大型会标上,四枚一套的铜镈钟,分外引人注目,而且一进展厅显眼处就看到这四枚铜镈钟了。说明牌上写着,春秋时期的青铜打击乐器,下附有:“这里展出的,是四件春秋时期的青铜鎛钟。其中最小的一件,是在这次成果宣传展开始前就已经成功追回的。另外三件,则是公安机关刚刚在6月12日从香港成功追缴回的。这四件珍贵文物,都是犯罪分子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闻喜“上郭古城遗址和邱家庄古墓群”中非法盗掘而出的。中间几经高价倒卖,流转多地,最后流失到香港古董商人手中。”这四枚镈钟(图八),最大的目测60多公分,重50公斤以上,忽然间,我感到几分释然。原来晋国也有大钟! 图八 闻喜“上郭古城遗址和邱家庄古墓群”非法盗掘的青铜镈钟 昨晚再看李夏廷先生的《晋国青铜艺术图鉴》(文物出版社,2009年4月),介绍了许多国外收藏的出自侯马铸铜作坊的产品,譬如“凤钮镈钟”,美国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一件,高66.3公分(49页,图九);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一件,高62.2公分;哈佛大学美术博物馆两件,个体也很大,可以跟闻喜最大的镈钟有一拼。这才云消雾散,是我们没有发现晋公大墓,或晋公大墓已被盗掘一空。 图九 美国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藏凤钮镈钟 如果侯马铸铜作坊编号ⅡH126窖穴中的这枚钟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话,身高超过1.41米;体重超过200公斤,丝毫不亚于曾侯乙墓。晋国有了如此规制的编钟,产生乐圣师旷,就不足为奇了。 掩耳盗铃、智伯铸大钟,肯定有夸大的成分在,但有没有事实根据,我不说,你明白! 责任编辑:张越 审核:郝丽君 |
|
来自: 汐钰文艺范 > 《东亚史研究中国民族史、地方史志、考古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