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香气扑鼻的荔枝蜜,还有那童年时候记忆犹新的童子面茶花开了

 李涣 2017-01-23

荔枝,或许是世上最鲜最美的水果。苏东坡写过这样的诗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荔枝蜜,特点是成色纯,养分多。广东的人多半喜欢吃这种蜜,滋养身体。广东天气好,花又多,蜜蜂一年四季都不闲着,酿的蜜也多。

荔枝蜜香甜无比。

想起荔枝蜜,想起童子面茶花,不能不说一位名叫杨朔的作家,他曾尽力地鼓吹当时的社会建设新成绩,但他个人的遭遇却令人感叹。

杨朔以优美的散文著名。杨朔最优美的散文,如收在中小学语文教课书中的《荔枝蜜》、《雪浪花》、《茶花赋》,都写在 1961 年,那个年代人活着都不易,他却在讴歌。从题目就可以看出,这些散文写的都是一些被普遍认为美的好的东西。同时,借物抒情,他通过描写这些东西来表现他的感情。

比如他写荔枝蜜:

“吃着这样的好蜜,你会觉得生活都是甜的呢。”

比如他写茶花:

“如果用最浓最艳的朱砂,画一大朵含露乍开的童子面茶花,岂不正可以象征着祖国的面貌?”

比如他写浪花:

“老泰山(文中的一个人物)恰似一点浪花,跟无数浪花集到一起,形成这个时代的浪潮,激扬飞溅,早已经把旧日的江山变了个样儿,正在勤勤恳恳塑造着人民的江山。”

然而,如果看到当年发表这些优美的文章的杂志,1961 年的文学杂志,会叫人吃惊:印刷那些文章的纸张糟糕极了,不但粗糙,而且根本不是漂白的。直白地说,就跟从前人们上厕所用的草纸差不多,因为现在的人用的卫生纸质量不同。

无语的1961 年,正值大饥饿的年代……当时不仅严重缺乏食物,也严重缺乏别的东西,比如,纸张,布匹,做饭用的锅子,吃饭用的碗,小学生用的作业本子,全都买不到。杂志用草纸一样的纸张印书,就是由于没有平常用的白纸。

无语的时代,杨朔却没有无语,有位网上文章写道:从杨朔那一时期的文章看,他常常在外国;在中国的时候,也总在旅行,住在风景区的旅馆里,比如,在广东的从化温泉、四季如春的昆明,北戴河,那里分别有荔枝蜜、童子面茶花和雪浪花。他显然是一个有特别的权的人,也许没有饿肚子。但是他不是聋子瞎子,杨朔一定不会不知道普通人民在经受的苦难。他应该知道,高级宾馆里的生活并不是大多数人的生活。浮肿的人并不是营养过剩引起的肥胖。1961 年的生活里没有蜂蜜,饥饿中的祖国不象含露乍开的茶花……但是 1961 年的苦难现实好象一点都没有影响到他的笔。他写出的文句,和现实中的饥饿和贫困好象没有一点联系,如果不是印在那么劣质难看的纸张上的话……直到1968 年,杨朔在单位里被列为重点的批的斗的对象。他在“斗的争会”上被“斗的争”。他自而杀的时候,55 岁。1980年代,杨朔的文章重新被印入中学语文教科书,但是,他的死却没有真实地记载在百科全书里他的小传中——说出真实,仍然不是一件能得到许可的事情。

荔枝蜜,童子面茶花开了,似乎并非香甜的,而是苦涩和难以下咽的。历史会真实诉说这一切。

将来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