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略论老子之“道”

 命题资料 2017-01-25
摘 要:本文论述了道教经典《道德经》中关于“道”的阐述,对其中较精华深奥的理论作了独立的思考和分析,评论了老子“道”的理论体系的内容以及缺陷,本人学识有限,对“道”的进行相关理论分析。
中国论文网 http://www./5/view-4779698.htm
  关键词:道;有无
  作者简介:胡耀旭,男,1987年5月11日生。贵州,西南大学,硕士,宗教管理。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4-0-01
  老子是东周洛邑图书藏室史,略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图书馆长。其观历代兴衰,参天地始终,博学多识。后周败落,遂西游而去,踪迹全无。相传出关时留下《道德经》五千言,今日约从四点,略论老子之道。
  一、道之有无
  老子创造了“道”,但其人对“道”的阐释却是模糊而有神秘之感。
  所谓道可道,非常道。但是,老子尽可能的描述出了道具有三个重要的特征,首先他是万物之本,宇宙之根.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道德经25章,以下同理,以数字表明章数)。这似乎在肯定道是一种物,是一种存在,而且是普遍的存在。其次,老子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42)在老子看来,天地乃万物之本且生万物,在万物、有、无之间存在矛盾生成关系。“道”本身已经不可言说,在道之于天地的关系时它又陷入了不知是“物”的有还是“理”的无的矛盾之中。这在后世中产生了重大影响,如果“道”是无,是一种抽象的理,那么就是后世坚持将宇宙本原“道”看做是“理”或“无”。有这种看法的哲学家在后世大有其人,如列子、庄子、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家等;
  “有无之辨”则是我们需要关注的。“有”即意味着“在”,无论是实体的存在还是虚拟的存在,但是“无”是什么则是莫衷一是,西方人不相信“有生于无”的道理,就像我们自己也搞不懂“道”的有无关系一样。他的道的整体目的体现在他的人道和政道思想里,总体上而言,我们可以认为老子的“道”就是他心中那种心物浑然不分的状态,使我们的“本然之心,素朴之心”同天地相知相融的状态,即道家宣扬的“返璞归真”。
  二、道法自然
  假设“道”存在,老子告诉我们,“道”最重要的表现就是“自然”,这又是一个无法解说的名词。“自然”,按老子的意思,“道法自然,自然即道”,两者似乎是一种存在和表现的互动关系。如果我们把“自然而然”看成另一种存在意义上的法则的话。老子的原话非常露骨,他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5)这是站在“道”的高度对于整个人类自然的一种冰冷的揭示和嘲讽。我认为有两种意义,首先是对俗世所谓人道的否定。其次则是揭示出了道生万物的根本准则,也就是今天意义上我们认识自然时所必然要遵循的自然法则。
  今天看来,“无为”只能作为“有为”的一种补充和调养之剂,不可无为,亦不可只为。其中的标准就在于现实状态对于人心,或者是否达到“道心”的满足。虽然孔子讲“有”,老子讲“无”,但是,我们可以看出来,老子其实是最懂“有”的哲学家,他已经跳出了“有”的纷繁而直指事物的根本,以创造的精神开辟一片新的领域,这方现出老子的伟大之处。
  三、道人以政
  老子讲“无”,讲“道”,讲自然,讲“绝圣弃智”,但是《道德经》里却依旧写了很多关于人生如何处理“有”的关系的格言,如“炊者不立;自是者不彰。自见者不明;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余食赘形。物或恶之,固有欲者弗居。(22)自知者,明也。胜人者,有力也,自胜者,强也。知足者,富也。强行者,有志也。不失其所者,久也。死而不亡者,寿。(33)这表现出老子内心真实的想法不是绝对的否定现实的“有”,而是希望从“道”中寻找出一个新的“有”的道来,因为老子深知,人的存在无疑已经宣告了纯粹的自然是不可能的,需要做的就是“道化的人”,或是自然意义上的“人道”,使人能够得道进而行道,从而达到“道”的境界。
  从“道”出发,老子提出了很多精辟的见解,这些都是与“崇有”的现实规则相悖的,但是这些规则则恰恰揭示出了真正的人生道理,也深深地影响了历代的中国人。但是,老子的“道政理想”则是彻头彻尾的历史逆流,那种“小国寡民”的思想只能说很美好但是也很遥远,这是老子的历史眼光局限所致,也是他对于“道”的迷惑的必然结果,越是对于“道”本身的纠结,他就越想证明“道”的存在和现实意义,受制于人类的历史和自身的认识水平,他的《道德经》只能得出“道”的法则,指出现实人道的弊端进而给出道人的药方,但是在终极目标和现实意义上而言,老子终究只是老子不是圣人,从来都不存在圣人,圣人之论可以休矣。
  四、道的探索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二三是什么,老子没有说,在这里我大胆做一揣测。首先是“一”,“一”既是有,“道”如果本身处于“有无之间”的话,那么顺序就可以这样假设,“无—道—有”,“无”是产生万物的基础,“道”则是孕育万物的根本。自然,道生一。“一生二”,所谓“一阴一阳之为道”(易经),那么,后世科学也可以证明,几乎所有的存在有两面性,如高低,上下,美丑等等,那么“二”就是可以理解为任何“有”的两面性或者是矛盾性。即便是现代科学所揭示的结果宇宙是由引力和物质的反作用而形成的,也在某种意义上揭示出“二”即“阴阳对立统一”。“二生三”最难理解,多出来的这个’一”是什么,我猜测是这个使二为三的因素就是人的作用。因为人生与万物之中,即人生与阴阳之间,两极之内,但是人却可以调节阴阳甚至掌控阴阳。
  “道”的意义今天看来,我认为更多是为人们的终极性思考提供了一种目标和方向,老子的贡献只是提出,但是却无力证明,甚至连描述都是空洞的,但是上千年的历史给我们的感觉是我们不是离道越来越远反而越来越近,今人同样也说不清究竟“道”是什么,老子已经指出,“道”是发展的,“道”又是永恒的,今天如果能够探索出“道”的无的理论体系,进而补充充斥历史的“有”的泛滥,则对国人的全面发展不无裨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