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淡妆浓抹总相宜”原来说的是她

 上善若水604fin 2017-01-25

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朦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这首诗可以说是古今所有咏西湖诗词中最为有名的一首。 但我要告诉大家,实际上,这首诗是:明为写西湖的旖旎风光,实际却是苏轼在写第一次见到自己的小妾朝云时为之心动的感受。宋神宗熙宁四年,苏轼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被贬作杭州通判。一天,他约了几个朋友同游西湖。宴饮时,招来了王朝云所在的歌舞班助兴。朝云天生丽质,能歌善舞,虽因家境贫寒而沦落风尘,但却独具清新优雅的气质。表演时,朝云以其艳丽的姿色和高超的舞技征服了众人。歌舞完毕,舞女们入座陪酒。朝云恰好坐到苏轼身边。此时的朝云已洗尽浓妆,清丽淡雅楚楚动人,恰似一股空谷幽兰,沁入苏轼因被贬而黯淡的心灵。此时的西湖本是艳阳高照波光潋滟,但天气突变,阴云蔽日,细雨如烟,,构成了另一幅奇景。美景佳人相映成趣。苏东坡灵感突发,这才写下了《饮湖上初晴后雨》。中国人表达情感是很含蓄的,因此我们读古人的佳作,需要了解背景才能读懂原著。

“淡妆浓抹总相宜”原来说的是她

不久后,苏轼和夫人王润之将朝云带回家中收养。朝云来到苏府后,苏轼与妻子教她读书识字,待她如同亲人。朝云从心底感激和敬佩这位大文豪。朝云十六岁时,苏夫人将她纳为侍妾。此时,四十岁的苏轼又添了一位红颜知己。有一件小事儿足以能说明朝云对苏轼的懂得。苏轼在京城做翰林学士的时候,一天晚饭后他悠闲地出来散步,顺便指着渐隆的肚子问侍妾们:“有谁知道我这肚子里面装了些什么?”有的说“锦绣文章”,有的说“过人的见识”,苏轼都不以为然地摇摇头。朝云却在一旁笑着说:“您肚里装的都是些不合时宜”。苏东坡高兴地说:“知我者,唯有朝云也!”

“淡妆浓抹总相宜”原来说的是她

朝云的墓在广东惠州,去年我曾专程去探访。那么朝云的墓为什么会在惠州呢?还要介绍下背景:公元1085年,宋哲宗继位,因年幼由祖母高氏垂帘听政。高太后摄政后全面废除王安石的新法,并召回了旧党的代表人物苏轼、司马光等人。她主政的八年期间,苏轼仕途非常顺利,身兼朝廷数职。等高太后一去世,哲宗亲政,马上又全面恢复了父亲宋神宗的新政,重新启用改革派人物,同时打击旧党,苏轼就是从这时候开始彻彻底底地离开了中央,被一贬再贬,从定州贬到英州再到惠州,最后到海南儋州。此时的苏轼已经五十九岁高龄,深知此次被贬再回来的可能性极小,他不想拖累家人,于是在启程赴惠州之前,把大部分家属安置在今江苏宜兴,并且遣散了多名侍妾。这些女人与苏轼只能同甘不能共苦,所以他们的离去也在苏轼的意料之中。但话还要说回来,古代的妻子是有从夫义务的,对于侍妾来说的确没有这样的约束,因此侍妾们离苏轼而去也无可厚非,不应从道德层面谴责。侍妾中只有朝云一人选择了万里相随。起初苏轼力劝朝云离开,选择更好的未来,但朝云的执意令他只能接纳。

“淡妆浓抹总相宜”原来说的是她

再看看他们到惠州后的生存状态。中南大学杨雨教授归纳了三个字:穷、病、惧。经济上几乎没有任何来源,仅靠当地朋友和地方官的照顾勉强度日。一次有客人来访,苏轼穷的连米都没有了,就更别提酒和菜了。此时他突然醒悟,这些日子见不到老鼠的原因,原来老鼠在他家都过不下去了。到了惠州后,身体也一直不好曾长时间卧病在床。当地有句谚语叫:一颗荔枝三把火。苏轼也许是荔枝吃多了,造成老毛病痔疮复发,再加上惠州缺医少药,他只能用节食的方法缓解症状,一切带荤腥的食物都不敢吃,痛苦可想而知。这么痛苦,他居然还能写出“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做岭南人”的诗句,可见他的豁达心境。苏轼的身体和生活即使到了这种惨状,因为他在文坛和政坛的名气实在太大,远在朝廷的政敌依然没有放过他,还在不断地网罗罪名,最后下旨又将其贬到更偏远的海南儋州。

“淡妆浓抹总相宜”原来说的是她

这样的生活处境使朝云的身体也每况愈下,公元1096年七月五日,朝云永远地离开了她挚爱一生的丈夫。朝云的离去对于苏轼来说,人世间一切的悲欢纷扰都已了无生趣,只剩下“千古恨,入江声”,苏轼身边也再无女人相伴。遵朝云的遗愿,苏轼将其葬在惠州西湖孤山南麓栖禅寺大圣塔下的松林之中,后人又在墓旁筑六如亭以纪念。

“淡妆浓抹总相宜”原来说的是她

女人如花!朝云就是苏轼亲手培育的一株解语花,是心灵相悦的红颜知己,是他生命的历程里最为轻盈的旋律,是“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灵动仙子,更是他凄凉晚年的精神依偎;在苏轼被贬惠州的日子里,朝云万里相随,九死不悔;从来到苏轼身边的那时起,对苏轼“钟敬如一“;只有她用一双慧眼看出了丈夫的“一肚子不合时宜”;朝云的生死相依和刻骨铭心的情谊,让比朝云大二十六岁的苏轼深深感动…… “淡妆浓抹总相宜”原来说的是她

苏轼可以说是当时的大明星,相当于现在周杰伦。虽然以被贬的身份去过很多地方,但他所到之处总会引起当地百姓的轰动,同时也留下了许多遗迹,比如杭州西湖的苏堤,黄州的东坡赤壁等等。唯独在广东惠州,他的地位远远逊色于朝云。比如,晚于朝云墓修建的东坡祠早已不见踪影,而朝云墓和六如亭至今都保存完好,是惠州著名的人文古迹。一直到解放前还有专人为朝云守墓,朝云的生日(农历十二月五日)还衍生出了惠州的民俗节日“朝云诞”,这一天要举行隆重的庙会。

我想,苏轼在朝云死后去海南儋州之前这段时间,一定有这样场景:他独自徘徊于惠州西湖岸边,孤独、寂寞、离愁、追忆…同时涌上心头。 朝云那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的背影,逐渐地离他远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