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希腊三杰与理性精神——漫谈苏格拉底之五

 赵东华 2017-01-25

希腊三杰与理性精神——漫谈苏格拉底之五

(2012-10-09 16:14:01)
       一般地说,西方文明有三大来源:希腊理性、罗马法律、基督精神。经过文艺复兴后,理性精神更是发扬光大,笛卡尔提出“我思故我在”,以反思怀疑的原则,奠定了近现代的理性主义基石,康德虽然试图把理性与经验综合,但始终是以理性精神为根基,黑格尔更是将整个宇宙发展看成是绝对理性的推演。理性精神是指按照事物发展规律认识世界的态度,反映的是对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的把握。重于事物的本质而不是现象,重于普遍性而不是个别性,这是理想精神的根本特征。这种精神有利于科学与民主的发展。理性精神做为西方文化的原动力或主旋律,也的确推动着西方社会不断发展。追溯近现代西方理性的历史根源,当然不能离开希腊理性,说到希腊理性的奠基人,不能不提到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这师生三代人。
         理性精神的实质是对真理的追求,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认识,只有不惧权威、超越情绪,崇尚客观,遵从契约,才能追求真理。在苏格拉底之四的文章里,我分析了苏格拉底教学模式与孔子教学模式的区别,偏感悟与重逻辑、尚贤与爱智、尊权威与崇平等、注入式与助产术等,教学模式的如此区别,培养不同学生的结果就不同,孔子的学生不会有超越老师的,而苏格拉底那里正相反,体现了继承与创新,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超越了老师,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也超越了老师,以师生三代的辉煌成就,使他们被称为“希腊三杰”。由此人们不能不想到亚里士多德的那个流行于整个世界的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正是依靠这样的理性精神,亚里士多德才能成为几乎掌握那个时代所有学科的百科全书式学者;正是依靠这样的理性精神,西方的思想与科学才不固步自封,新的东西总是层出不穷。
         苏格拉底之前的哲学,属于早期自然哲学,包括小亚细亚的伊奥尼亚的米利都学派与爱菲斯学派,以及毕达哥拉斯学派、爱利亚学派,都是以自然为研究对象,米利都学派与爱菲斯学派是动摇于感性与理性之间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开始以数的抽象性表示人类理性、爱利亚学派的巴门尼德则则把对感性事物认识称为意见,具有不确定性与不真实性。应该看到毕达哥拉斯与阿门尼德那里已经具有理性萌芽,但由于缺乏对主客体关系与分化的认识,还是无法奠定哲学认识论基础,苏格拉底面对着庞大的智者派,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代表着感觉主义;高尔吉亚的三命题,则代表怀疑主义。苏格拉底力图摆脱感觉主义与相对主义的困扰与干扰,
         一切认识问题都离不开主体与客体关系问题,苏格拉底认为人要认识自己的认识能力,需要要做“心灵的转向”,哲学在苏格拉底那里,开始研究自我,即“认识你自己”,所以西塞罗说苏格拉底”把哲学从天国降到了人间。”他认为感觉得来的知识具有不确定性。人应该寻求普遍性,只有普遍性才具有真理的确定性。在所能看到苏格拉底的教学与思辨活动中,我们都能看到苏格拉底对于概念、判断、推理的普遍性的求证精神。苏格拉底对于认识能力的反思,奠定了哲学认识论的基础;对于普遍性的推崇与求证,则开创了希腊理性的时代。特别做为服从法律而赴死的殉道者,是知性与德性统一的典范,影响到两千多年的西方思想的发展。
         柏拉图是影响整个西方文化的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柏拉图继承苏格拉底的理性思想,并发展为“理念论”,他认为,我们感知的个别事物总是变化的,因而就不具有真实性,真正存在的东西应该是永恒不变的,这种东西是具有一般性的概念,也就是理念,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是真实的世界。理念是具体事物追求的目的,最高的理念是善,知识就是对理念的认识,而感觉不具有知识性。他用著名的洞穴比喻来解释理念论:一群囚犯在洞穴中,手脚被捆绑,身体不能转身,背对着洞口。面前有白墙,身后燃烧着火。这些人看到自己影子在墙上,以为影子就是真实的。一个人挣脱了枷锁出了洞口,看到了外面真实事物,返回洞穴解释,影子是虚幻的。那些囚犯认为他愚蠢,他们相信除了影子外没有其他东西。柏拉图的理念论对西方文化与科学的影响是巨大的,但是他的理性主义也是割裂个别与一般关系,由此引发了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的批判。 
         柏拉图发展了苏格拉底的助产术思想,提出的“回忆说”。他认为,人在出生以前灵魂就存在,并具有知识。只是灵魂被肉体玷污后就忘记了知识。人后天的学习只是回忆原有知识,所以“知识就是回忆”。人只有不断破除肉体感官的束缚,才能不断接近真理。虽然这是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宣传“灵魂不死”并先天具有知识的思想,但也是主张思维的内在性与理性的至上性 对于流行于西方的现代教学模式具有积极影响。
        柏拉图是西方学校教育的创始人,他以学生心理特征为依据,划分年龄阶段进行教学,他创建阿卡德米学园  门口挂的牌子写着:“不懂几何者不准入内”。在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四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影响着后来的欧洲教育。不同于中国传统教学模式,柏拉图开创了西方的学术研究与自由的传统。
        柏拉图的政治理性表现于《理想国》,这是人类最早描绘理想社会的乌托邦画面,不同于中国古代的满足于感官需求的小康社会,理想国更是侧重于理性原则,这种理性的乌托邦也影响了后来产生于西方的社会主义思潮。柏拉图认为,国家应当由哲学家来统治,公民划分为治国者、武士和劳动者三个阶级。分别代表智慧、勇敢和欲望三种品性。治国者依靠哲学智慧和道德力量管理国家;武士用忠诚和勇敢捍卫国家安全;劳动者创造物质生活资料。
        柏拉图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做为西方哲学的奠基人,几乎后世所有哲学家都或多或少受到影响,他的理性主义人格,也得到后世的普遍尊重。做为中国人也都记得他的一些至理名言:“不知道自己的无知,乃是双倍的无知”、“在短暂的生命里寻找永恒”、   “生气是拿别人做的错事来惩罚自己”、“爱情,只有情可以使人敢于为所爱的人献出生命”、“每个在恋爱中的人都是诗人”、“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美是真的光辉,美具有引人向善的作用和力量”。
        亚里士多德把希腊理性发展到古代社会顶峰,他几乎吸取古希腊思想全部优秀成果。他批判他老师柏拉图的把一般与个别割裂的错误,以理性为根基,把个别与一般、经验与理性统一起来。他建立一个庞大的思辩哲学体系,做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百科全书式学者,几乎在那个时代的所有学科领域都有所建树,并成为多个科学领域的奠基人,使胚胎时期的科学得以降生,他创立了逻辑学,使理性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加以确立并不断完善,为整个西方科学的创立与发展奠定了规范而有序的思维基础,是逻辑学、哲学、生物学、物理学、心理学的奠基人。在达尔文之前没有一个人比亚里士多德对生物界做出的贡献多,他在物理学的权威性,一直到了伽利略与牛顿时期才被推翻,他所研究的领域渗透到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政治学、修辞学、物理学、生物学、经济学、美学、博物学、天文学、地理学,等等,  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书,据说有四百到一千部,除了逻辑学《工具论》,科学方面著作有:《物理学》、《论生与灭》、《论天》、《气象学》、《论灵魂》、《动物的分类学》、《动物的运动论》、《动物起源论》、《修辞学》、《诗学》。《形而上学》、《伦理学》、《政治学》,他的著作被译成世界各种语言而流传,
         他所创立的吕克昂学园是一个开放的教学园地,教学方式与研究氛围对对西方教育产生重要影响。教学经常是在师生共同在外面的林荫道的散步中进行,所以被称为逍遥学派。他把教学内容深入到各种自然科学,为学校设立了“百科全书”式的课程,不同年龄阶段侧重有所不同。他主张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教学目标放在发展学生的能力方面。
         说到亚里士多德的历史作用,不能不说的是他的学生亚历山大大帝,受到亚里士多德的重要影响。尽管亚历山大的中央集权思想与他的老师背道而驰但,但亚历山大大帝始终关心科学,尊重知识,他为老师提供了昂贵的研究经费,并命令征服世界的军队,发现所到之处的珍贵动植物标本与其他资料,都送给他的老师。做为世界征服者,他拜访住在木桶里的第欧根尼(也是苏格拉底学生安提斯泰尼的学生),亚历山大问:“需要我为你做什么”第欧根尼回答道:“我希望你闪到一旁,不要遮挡我的阳光。”亚历山大大帝后来说:“我若不是亚历山大,我愿是第欧根尼”,这样态度也说明了希腊人对理性的敬畏。亚历山大率领马其顿与希腊联军,摧毁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世界性帝国波斯,建立起新的地跨欧亚非的世界性帝国。他把希腊的理性与科学传播到世界各地,创下了前无古人的辉煌业绩,他在东方建立的几十座城市几乎都成为经济与文化中心,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与发展的,对人类社会的文明进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希腊三杰到是希腊哲学的主要奠基人,希腊哲学是古希腊理性精神的集中体现,做为西方文明的重要来源,影响西方两千多年的民主与科学的发展。当我们直面现代中西方的差异,不能不看到不同背景的历史根源。人类在远古时代与上古初期,东西方都是在感觉状态中认识自然,理性认识方式才使东西方分道扬镳,而建立完整的哲学体系是理性生长的关键,这种哲学体现的建立为什么能够发生在古希腊城邦国家而不是中国呢?或者说中国古代理性精神何以缺乏?
         我认为理性精神的最大敌人有两个:其一是权威主义,其二是感觉主义。先看古代中西方第一个因素的不同。公元前8~前4世纪古代希腊进入城邦时代,那个地域狭小地带遍布着几百个城市国家。土地的缺乏使更多人走入公共空间或城市,多元化或自治联盟使希腊人习惯于服从普遍性的法律规范,并把普遍原则看得比感性事物更加重要。伴随这样思维理念还有做为现代民主起源的希腊民主制度,为追求理性精神的人们提供着自由,使知识分子得以独立发展。公元前5世纪的伯利克里时代,雅典的民主制达到极盛,思想与科学成就更是层出不穷。   而不同于城市国家的中国,则是以自然条件优厚的农业文明为特征,内河灌溉的特征,从大禹父子治水建立专制国家起,就具有了大一统的专制特征,专制主义统治下的知识阶层难以独立自由发展,就难以建立理性体系。  从秦始皇时期的焚书坑儒以及接踵而至的赵高专权的指鹿为马,到明清时代的文字狱,都充满着对理性精神的不容与迫害,新文化运动举起科学与民主的旗帜,是中国几千年的难得一次具有反思意义的思想启蒙运动,本应是完成理性变革的契机,但后来的救国运动再一次把思想启蒙演变为政治斗争,文化大革命的极左思潮更把非理性主义传统演绎到登峰造极,至今也很难见到认识主体对文革的反思,所以非理性主义到处泛滥。再看古代中西方第二个因素的不同。感觉主义做为认识主要特征,源于整个人类远古时代与上古之初,对这认识特征是固守还是反思,决定着人类从野蛮状态向文明社会的转变差异,而对感觉主义的反思的关键是主客体分化机制,以及对主体认识能力的反思。西方在苏格拉底时代对感觉主义进行反思与批判,这是人类脱离感性认识阶段的关键。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天人合一,虽然在整体与直觉把握世界中有所长之处,但这种文化传统是缺乏理性精神的。中国人陶醉于天人合一状态不能自拔,不能走进主客体分化机制,缺乏苏格拉底那样的对主体认识能力的反思,也就缺乏对普遍性的追求,所以无法建立哲学认识论体系,也无法建立逻辑体系,也就具有了认识领域的感性化倾向,而哲学认识论缺陷与逻辑的缺乏,会阻碍社会与科学发展。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儒家是缺乏认识哲学的,只是代表着统治阶级的伦理道德,儒家的推己及人的仁爱,还有那三纲五常,都具有非理性主义特征。理性精神的主要载体应该是知识分子,他们代表着整个社会的理性与良知,以及反思精神,但反观中国的几千年历史,专制主义压迫下的知识分子,缺乏知识分子应该具有的独立与批判精神。经久不衰的是,学而优则仕的士大夫意识,感悟作赋的文人现象,逃避现实的逍遥游心理。
         面对希腊三杰的思想成就,比较中国思想历史,再看古代思想对各自文明的影响,有必要进行理性反思。理性精神对于社会进步至关重要,现代化的实现是离不开理性精神的。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是多方面,物质的、制度的,精神的,物质发展到一定程度就需要制度与精神的变革,若缺乏这样变革,就容易导致非理性主义思潮的泛滥,很多国家现代化过程经历的曲折与混乱,应该是向我们提供者警示,我们不应该踏着历史车轮去重复别人错误。联系今天的贪污腐败、分配不公、吴英案争议、油价乱涨、延长退休年龄、股市融资功能的定位,等等,都包含非理性的错乱,制度的缺陷使权力无所不能,理性精神面临新的挑战。中国需要理性精神洗礼与重建,以适应现代化要求,唯有把改革推向彻底。

                                                                         2012071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