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咳嗽的种类,辨证大于治疗

 清茶清清 2017-01-26
 素问·咳论篇

 

《黄帝内经》素问·咳论篇,对咳嗽的辨证有着详细、具体的记载,咳嗽痰多,两胁下痛,或心痛,咽肿喉痹,肩痛甚或腰背痛等等症状,都有其根源。

 

内经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那么这些咳嗽怎样鉴别呢?不同的情况导致的咳嗽,会有不同的症状。

肺咳之状,咳而喘息有音,甚则唾血。

心咳之状,咳则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状,甚则咽肿喉痹。

肝咳之状,咳则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转则两胠下满。

脾咳之状,咳则右胁下痛,阴阴引肩背,甚则不可以动,动则咳剧。

肾咳之状,咳则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咳涎。

 

 

那么六腑咳嗽的症状如何?是怎样受病的?

内经云:五脏之久咳,乃移于六腑。

脾咳不已,则胃受之;胃咳之状,咳而呕,呕甚则长虫出。

肝咳不已,则胆受之;胆咳之状,咳呕胆汁。

肺咳不已,则大肠受之;

大肠咳状,咳而遗矢。

心咳不已,则小肠受之;小肠咳状,咳而失气,气与咳俱失。

肾咳不已,则膀胱受之;膀胱咳状,咳而遗溺。

久咳不已,则三焦受之;三焦咳状,咳而腹满,不欲食饮。此皆聚于胃,关于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肿气逆也。

 


 

辨证寻根

 

我们了解了“五脏六腑皆可令人咳”,那么一旦咳嗽了,就要寻其根源,知道是哪个脏腑受了病,这样才能选对药物。药物是纠偏的,是帮助身体恢复动态平衡的。

 

曾经有一个女孩儿,她咳嗽、痰多,去医院治疗,吃了各种药物,两个多月都不见好,整个人身心疲惫。他来我们这里做健康咨询。我们发现她是脾虚、脾湿,中医认为“脾是生痰之源,肺是储痰之器”,所以直接给她健脾祛湿,去除生痰之源,她的咳嗽好了。


 

下面列举一些药店就可以买到的中成药,以供参考。

肝咳可以吃止咳桔红丸,咳中带血可用枯红丸加荷叶丸;

如果脾胃咳,胃火熏蒸,可用二母宁嗽丸;

如果是嗓子痒咳,肺胃热盛,可用羚羊清肺丸。

如果咳从胸中出,吐黄痰,足是风寒闭肺,用通宣理肺丸。

肺阴受伤,干咳,鼻子出气烫,用养阴清肺丸。

如果肾阴不足,导致的咳嗽,可用知柏地黄丸。

大肠咳,可用清肺抑火丸。

如果三焦热盛造成的咳嗽可用三黄片。



☆ 文中例举的中成药,虽均为经典成方,仍需辨证后使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