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时节流转,气韵永传——源流运动二十四节气全图

 太赫兹 2017-01-26

考古·艺术·设计”交流平台



2016年2月4日为立春,源流运动制作发布了第一张节气图,至今一年过去,积攒了完整的24张。《节气》虽是很小的项目,却承载着工作组并不小的愿望:重拾我们与宇宙、万物的默契。所以在回顾24张图之前,请允我们稍释初衷。


何为节气

2016年的立春,先于春节到来,这是因为春节为农历一年伊始,而二十四节气则依据太阳历而来。就像古人能摸清日出日落规律一样,他们通过观测太阳的运行,以一年之中日影最短、最长点得出夏至、冬至,再将二至之间的日子平分,得到春分、秋分,最终将一年平分为24等份,遂成二十四节气。

战国至秦汉时期,二十四节气就确定下来,它反映了太阳的运行周期,因此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也基本固定。每个节气十五天,是太阳沿黄经每运行15°所经历的时日。所以立春是冬至后的第45天,所谓农谚“春打六九头”,与农历春节的日子并无关系。


节气与当代的关系

节气在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本就有适应现代社会节奏的特质。虽然如今很多人已不事农耕,但节气与饮食、作息、乃至生活诸多方面都息息相关,古人对节气的观察总结本身就是一部厚厚的博物志。我们能藉此关心万物的变化,以体悟斗转星移、生命起伏,反照到对人生的思考和认识上,丰富人生的美好体验。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对先人观察、利用宇宙规律这一成就的肯定,但我们更需要做的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探索节气在当代的新意义、新功能,让它变成动态的、和我们相伴相生的优秀遗


《源流·节气》的制作

每张图为一个节气,一件文物,一句诗文,相映呈现于现代图景之上。所选文物有精美的,也有质朴的,我们希望能推出一些不甚常见的、动人的古代作品,并照顾不同时代和门类。文物与诗句力求出自同一时代,以窥探时代风貌,并使文物、节气、诗句和背景图片呼应,一部分风景照片来自我们朝夕生活的燕园。

北岛曾想用自己的文字重建北京城,那里 “四合院、胡同和寺庙恢复原貌” 、 “孩子们熟知四季变化,居民们胸有方向感”。我们想从一张图开始,消除过去与今日的疏离,寻回人们与宇宙、万物协调的节奏


战国楚·彩漆鹿角木卧鹿

湖北九连墩2号墓出土,湖北省博物馆藏。鹿头、身分别用整木雕成,头上插一对真鹿角。通体髹黑漆,再由红漆绘制鹿斑纹。鹿呈反首盘曲状,翘首顾望,神态娴静,似在守望枯木逢春。

北宋·汝窑莲花纹鹅颈瓶

河南宝丰清凉寺汝窑窑址出土,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敞口,细颈,鼓腹,圈足。颈部及腹部刻划折枝莲花。器表施天蓝釉,釉层匀净莹润,开片疏密有致,颇有春雨润物之感。

唐·鎏金铁芯铜龙

陕西西安市南郊草场坡出土,陕西历史博物馆藏。龙体铜质,内包铁芯,表面鎏金,身呈S形,龙首高昂,双目炯炯有神;前腿用力着地,后肢与尾部飘然而起,在柔中可见力度。背上两朵祥云,隐隐似闻春雷。

唐·彩绘陶戴帷帽骑马女俑

陕西礼泉县郑仁泰墓出土,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女俑阔眉朱唇,头戴帷帽为唐初女子流行的出行方式,窄袖袍服和间裙都是受胡风影响产生的装束,骑一匹红斑纹黄马,勒缰前视,神情悠然,如沐春风。

三国吴·陶楼

湖北襄樊樊城菜越三国墓出土。陶楼两层,顶部立有相轮塔刹,有佛教初传时“浮屠祠”特征,楼前以院墙围成一小庭院,门外廊下有两根拴马桩。柳色又新,何时归去?

元·青白釉透雕人物纹枕

安徽岳西县出土,岳西县文物所藏。枕身呈楼台形,前后厅堂和回廊中雕塑男女人物十八个,或立或坐,或相对而语,栩栩如生。釉色光滑如玉,令人遥想琼楼玉宇,忽逢甘霖。


明·金镶玉嵌宝蝴蝶啄针、小插

北京定陵出土。啄针以花丝掐作轮廓、绿玉为蝴蝶双翼,蝶身嵌红宝石,白玉作桃花,红宝石嵌在花心。春天虽已结束,但蝶恋花的余韵仍可留在鬓边。

唐·三彩鸳鸯酒卮

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藏。卮身为鸳鸯浮游状,鸳鸯低首,羽冠后曲,合翼卷尾,神态真切可爱。器体小巧称手,釉色斑斓艳丽。小满之日,饮酒一卮,趣意盎然。

北齐·陶牛

山西太原北齐东安王娄睿墓出土,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藏。牛昂首直立,双目圆睁,尖角支起,肌肉起伏,充满力量感。头饰辔络,身披璎珞,又有几分华贵之气。炎热已至,知我者,庾子山也。

西汉·玉琀蝉

陕西西安市东郊洪庆西汉晚期墓出土,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青白玉,扁平体,琢刻简练,棱角分明,数刀之下栩栩如生,更有一分鸣蝉餐风饮露的高洁之气。

南朝梁·莲花纹瓦当

南京栖霞北家边萧伟陵阙出土,南京市博物馆藏。陶质灰色,中央为十五籽圆形莲子,外围高浮雕十个单莲瓣。边轮饰以水波纹,光影粼粼,自莲花出水处荡涤开去。

北朝·佛教造像碑(残)

山东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窖藏出土。造像碑背屏残件上,数位飞天衣袂飘举,彩绘的火焰纹仍在熊熊燃烧,背屏断裂的边缘与远山剪影相映成趣。暑意虽重,心能转境。


南宋·黑釉木叶纹笠式盏

江西省博物馆藏。宋代典型斗笠盏式样,施黑釉,釉色滋润,盏内壁饰木叶,从内心向口沿展开,叶尖飘出盏沿外,一叶知秋,令人品茗时有“木叶下君山”之思。

西汉·谷纹玉璧

江苏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南京博物院藏。玉璧由新疆和田玉制成,玉质温润,玉璧正面满饰谷纹,排列有序,谷粒小而圆,凸起较高。选择这一件,以应和“百谷蓁蓁”之句。

唐·盘口细颈琉璃瓶

陕西扶风法门寺塔基地宫出土,法门寺博物馆藏。吹塑成型,淡黄色,质地透明,腹部贴饰花纹,为典型波斯萨珊工艺制品,瓶内有墨书字条,字迹已难辨认。盈盈白露,教人如何不思乡。

明宣德·釉里红三鱼纹高足杯

故宫博物院藏。杯通体施白釉,外壁釉面凸起三条红鱼,系高温铜红釉,散发红宝石光泽,红白相映,宛若三尾鱼相随游于水中,为明代釉里红珍品。

北朝·鹿角金冠饰

包头市达茂旗西河子出土,内蒙古博物院藏。冠饰为马首鹿角状,角作三枝并列向上,嵌白、兰、绿色料石,枝梢挂桃形金叶,为两晋十六国东北地区鲜卑族冠帽装饰。更深露重,梦里是否也有一株金灿灿的芳树。

唐·白釉褐彩瓷牛车

河南三门峡唐墓出土,中国国家博物馆藏。牛车小巧精致,牛四腿站立,似不愿前行,旁边一位御者正在安抚,车厢内坐一位年轻女子,正向外望,仿若人与牛都爱惜霜林晚色,故而停留。


明·金累丝蜂蝶赶菊花篮形簪

浙江临海王士琦墓出土,浙江省博物馆藏。金簪钩花布叶,运金丝如运笔,花丝纤若毫发而平填得工致精细,纹样繁而不乱,一丝一缕清清爽爽,一枝一叶如风拂过。

唐·白釉茶具及陆羽像一套

河北唐县出土,中国国家博物馆藏。这套器具含风炉、茶臼、注子、渣斗、瓷人,形体较小,为模仿日常用品的明器。瓷人像高冠,盘腿而坐,双手展卷,学者据文献推测为当时茶肆供奉的陆羽像。

西周·玉鹿

山东滕州前掌大3号墓出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玉鹿双面雕,两角枝杈突出,翘耳圆目,后腿弯曲,作回首凝视之姿,简洁生动,如从一片皑皑白雪中走来。

北朝·风帽武士立俑

河北景县封氏墓出土,中国国家博物馆藏。俑身与头分别模制,武士头戴圆顶垂肩护头皮质风帽,为北朝时期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突厥族冠帽款式,身着披风式过膝长罩衫,便于抵挡风沙。

元·蓝釉描金梅花碗

河北保定窖藏出土,河北省博物馆藏。元代景德镇所创高温蓝釉瓷器,存世稀少,釉色匀净淳厚,幽静雅致,如蓝宝石。碗壁以金彩描出一杈梅花,宛如月下疏影横斜,暗香浮动。

清中期·玻璃卧狮

故宫博物院藏。狮子为有模吹制,曲腿而卧,作回首仰望之状。二目圆睁,鬃毛翻卷,威武雄壮,在玻璃器中绝无仅有。玲珑剔透,恰似玄冰所成。

孔子曾感叹:“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时节流转,周而复始,但总有一些东西沉淀下来,令今时不同于往日。就如那些文物,因岁月洗礼愈发气韵生辉。每张节气图,也都是来自工作组的问候,感谢关注这个小项目的所有读者,新的一年祈愿大家:四时进益,与美相长。



制作团队

源流工作组

制图:陈阗  张含悦

文物选择:王佳月  李云河

诗句选择:陈阗 刘琦

背景照片拍摄:陈阗  刘琦  张林  郑启尉

文物图片来自相关图录,文物描述亦有所参考


微信名:源流运动
ID:wellspringch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